天龙屯堡,抬财神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黔古驿道上的小镇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寨子中,平坝的天龙屯堡是滇黔古驿道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小镇。
  天龙屯堡蛰伏在雄峻的天台山下。石头砌的寨子设计独特。一条条小街曲巷,首尾相连,形似迷宫。幽深的石墙瓦院,壁内设着箭洞,一切还保留着远古战争时代那种平时安居,战乱时易守防攻的建筑特色。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远古荒蛮的大山僻壤之地的村寨里,有一条人工的河渠从中穿过。沿渠两边是石板街巷,人居的房子依街而建。河渠两岸石桥相连,远远看去,活脱脱一幅江南枕水人家的画卷。
  屯堡的女人仍然保持着宽袍大袖尖头鞋的明代遗风。虽然年轻的女孩追求时尚已失去了往昔屯堡女孩特有的古朴风采,但结婚之后她们又恢复了传统的装扮:身着或青或蓝或紫或粉或绿或白的大襟大袖长袍,系“丝头腰带”后吊长长丝条,在袖口、衣襟处镶嵌美丽的花边。长发挽髻套上马尾编织的发网,插上银质和玉石发簪,腕戴银手镯,耳吊玉石耳坠。脚穿尖头平底绣花布鞋,额扎白布带(老年多为黑色)。这就是天龙屯堡。
  除了它独特的建筑和远古的民风之外,屯堡还有军傩一一地戏。此外,每年新春抬财神爷祭祀财神菩萨的活动也是这个古老的小镇特有的重大民俗活动。屯堡人的财神“沈万三”
  说起天龙屯堡的抬财神,不得不讲到一个人以及他与天龙屯堡小镇的故事。
  6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从江苏辗转南京来到贵州平坝的天龙屯堡,留下了一个神秘的传说。600多年过去了,正是这个古老的传说演绎成当今屯堡这个隆重的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天龙屯堡抬财神。
  记得小时过年的时候,老家的大门总是贴上些花花绿绿的人物年画,有门神关公、尉迟敬德、秦琼,还有一幅就是财神爷了。但这财神爷是谁呢?那却是很少听人说的。直到后来,天龙屯堡大明遗风的存在引起了人们越来越深切的关注之后,财神爷的来历也就越来越明朗了。
  屯堡的这个财神爷就是明朝江南巨富沈万三。说起沈万三,到过江苏周庄的人无人不晓。“富甲天下,财可敌国”。只因为财大气粗,得罪了明朝皇帝朱元璋,而被抄家流放大西南——沈万三流放大西南后,栖居何处,死于何时,之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成了历史上个谜。也许是种历史的机缘,600多年后个名叫“扎西,刘”的中国学者,在贵州平坝的天台山下的天龙屯堡小镇,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600年前那个江南周庄富可敌国的明朝“比尔盖茨”沈万三,流离颠沛西部蛮荒最后的栖息地,正是今天安顺平坝的天龙屯堡,随即掀起的沈氏后裔的访祖寻根热,使天台山下的天龙屯堡名噪时。
  人们还会记得屯堡沈氏祭祖的那次感人的活动。在屯堡沈家古老的院落中,屯堡人祭祀600年前进入滇黔的老祖沈万三。老宅虽已门残窗破,但那几幅古老的对联,却有一种别样的新韵:“致富胸怀信义,敬业志事农商”、“江南曾为旧籍地,黔中乃是新故乡”。敬业堂中,是财神爷沈万三的金粉玻璃钢雕像。
  完全的明代祭典“敬香,初敬香!敬馔、初敬馔!敬爵,初敬爵!敬茗,初敬茗!敬刚髯!敬柔毛!敬旱鹰!敬鲜尾!敬家禽!敬山珍海味!敬糖食果品。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主祭人!兴跪!……六叩首!……九叩首!
  时任《沈氏族谱》主编的沈长仁,一身干;争利爽的对襟福寿乌色汉装,拖长了嗓音,像作歌一般地念起了《祭财神文》
  沈氏族人设祭天龙屯堡,致祭于入滇始祖万三公之灵前……我祖既富,则富而兼济。守诚信于人事,施实惠于贫弱,献谷钱于朝廷……再告我祖财神新时新事,今非昔比,天龙屯堡,国内珍稀,明风明俗,语存明韵,石墙瓦屋壁洞,遍及小街曲巷,物品古色古香,步入感历百年……昔日山间小道,已建高速公路。旅游不怕山高,归乡不愁路远。茅舍变成砖楼,蜡烛换成电灯。影视普及村寨,手机随身田野。……昔曰“三无”之地,今日避暑之都……祭毕。参祭众人默哀!
  至此,历史上的沈万三因其命运的大起大落和贫富轮回的传奇人生,而备受世人所关注。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当地人们敬封为“财神”的传说水落石出。从此,每年农历的新年初二,成为屯堡最热闹的抬财神日子。人们在抬财神中纪念一代理财大师江南商贾,祈祷丰衣足食,经济富足。抬起“财神”迎新年
  又是一年抬财神祭祀的活动,天龙屯堡迎来八方宾客。人们抬着财神,穿越“沈万三”的前尘往事,走上屯堡的石墙巷道,前呼后拥着,祈祷新年发财!人们着五颜六色的节日传统盛装,由手捧金元宝、衣着福寿礼帽、长袍的寨佬引道,两边是持“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彩牌的金童玉女,抬着金牛、金猪、金羊,舞狮的,吹唢呐的,敲铜锣的,尾随看热闹的孩童妇女和前来祈福的游客,每一张脸上都溢满了笑容。
  财神沈万三的金粉塑像,端坐在上书“绝弊清风”四个大字、周围悬挂金箔元宝鱼龙雕架神笼内。四个身着红马褂黑顶帽的精壮汉子,虔诚地把财神举上肩头。祭祀时,财神端坐,四周人山人海。司仪舒展开金榜祭文,祭师宣读祭祀文稿。高烧红烛的供案上,摆上猪头、雄鸡、刀头肉等祭品,然后焚香烧纸,磕头祷告,祈祷新的
  年平安发财。游客们也纷纷加入祷告祈福的行列,有序地上香、磕头、祈祷,高高兴兴领到一张精美的财神画像,珍藏在自己的怀中。这就是天龙屯堡一年一度的抬财神。
  财为养命之源,财为富国之资。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对财富的拥有和享用几乎是历朝历代的热门话题。走近天龙屯堡的抬财神活动。我们不禁想起那句曾经家喻户晓的“发家致富”名言。是的,谁不希望过上小康的生活,谁不希望丰衣足食?
  在西部,在这石漠化贫脊的土地上挣扎得太久了的人们,对发家致富的向往,对财神爷的顶礼膜拜和虔诚的祈祷,成为了当代屯堡人一种心灵的诉求。时光似流水,屯堡的石板街巷早已走过远古的刀光剑影。曾经的屯堡故人沈万三早已驾鹤西去。这个被西部蛮疆的人们敬奉为财神爷的明代商业巨子,这个创造财富又险些被财富断送了性命的商贾天才,他留给了我们些什么呢?
  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有一段关于财富的歌谣《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朝终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在《红楼梦》的“好了歌解”中进一步说道:“金满箱啊银满箱,到头来为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伤……”这不正是人生的辗转曲折,财聚财散的真实写照吗?我们耳闻熟睹的多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都是那样相近、相似。
  今天的天龙屯堡是不是当年富甲天下的沈万三东山再起的栖息地已经不再很重要了。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屯堡人对商贾的尊重,对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精神,在天台山下传承着一种古朴的商学文化。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愿天龙屯堡的抬财神给大明遗风增添一抹新的色彩,抬财神给这一块土地上的人们带来富足、平安和致善。
  
  尾声
  
  我们今天还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屯堡人保承了这古老的独特的习俗。这应该是屯堡文化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屯堡人对家训l遗风的敬畏和挚着,才能使天龙屯堡在纷杂的社会变迁中,恪守祖先留下的训I条,成为中华民族屯堡文化中一株奇葩。
  透过屯堡古镇这一间间印记着岁月年轮的石板房,那一条条被历代南来北往的商贾行人磨砺得光亮的石板街,那一群群穿梭其间着一身汉阳古装,说着不改江南乡音的屯堡客家人,似乎在无言地继续向人们讲述一个古老神奇的生活故事,以他们别样的生活继续传承并不断创新这独特的屯堡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追求富足、幸福的生活的希望凝结在一个抬财神的古老的传说里。
其他文献
最北的“大城市”  尽管特罗姆瑟是挪威北极圈里最大的城市,但其实它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城,从内而外散发着小家碧玉的风韵。清晨,当初秋的阳光暖暖地晒在码头时,海岸边那些五彩的木屋倒影在静静的水中,我不由得暗叹,这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岸边的这些彩色的木屋,对于特罗姆瑟来说,都是文物一般的珍贵,每一套木屋,都承载着这座小城的历史,如果你会读挪威文,其实每一座建筑上,都有标示,告诉你它曾经的功用。当然,如今,这
北京西单美爵酒店是以豪华特色著称的全球美爵品牌中一家独特的酒店。地处西单商务中心,毗邻首都历史悠久的标志性景点天安门广场和紫禁城,是您体验这个动感大都市的理想下榻之处。  在西單购物完毕,沿宣武门内大街往南走,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座砖红色的大楼——西单美爵酒店。进入酒店,环视四周,蓝白色相间的玻璃吊灯让大厅瞬间凸显出高贵和典雅。左侧是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耐心帮宾客确认入住信息,特别是遇到一些年长的入住者
普宁,一个听上去都让人觉得内心平静的地方。如果你来到了位于普宁市最西端的鲘溪乡,就可以真正体验到那一份来自大自然的祥和。鲘溪乡原为鲘溪林场,仅仅71平方公里乡域面积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1%,可谓一座自然天成的氧吧。1.4万的鲘溪乡人,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客家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鲘溪乡从名字上就与水有缘,龙江从这里发源,境内鳊鱼产量丰富,故而得名。鲘溪山水钟灵毓秀,山成林,水纵横,袅
在吾乡泰州,馓子是小吃,又是礼品。人们看望生孩子的亲友女眷,定会送馓子、浆皮、红糖、老母鸡,据说这四种食物有滋补和催奶的功效。  坐月子的妇女吃的是泡馓子,用鸡汤泡,或以热红糖水泡。馓子泡软后,香味更重,缥缈雾气在碗的四周上扬,此时捧碗吃馓子的少妇,如同腾云驾雾的仙女,这话大概也说到伊的心里了。有的美食,确实能让人恍如神仙。  泡馓子热气腾腾,可馓子古名却叫“寒具”,两个名字,两极格局。寒具听起来
护国关帝庙碑  北京的街巷胡同,藏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这种现象,绝非京城之所独有。深入其中,方知手头资料之匮乏,个人学识之浅陋。查资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查的愈多,愈有以卵击石、蚍蜉撼树之惑,也愈加小心翼翼。20世纪90年代至今,仅仅20余年的光景,北京老城的街巷胡同变化之快,即令人咂舌,遑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正史之外,记下世间况味,于个人而言,也算甘苦自知,不失为一大乐事。能力有所不逮,倒在其
横立村口的房屋式永寿廊桥。  廊桥,又称篷桥、棚桥、厝桥、凉桥。光泽境内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全县有溪河110多条,有溪河就有桥。据清版《光泽县志》记载,该县历史上建桥约200座,遍布城乡,其中有廊桥数十座,“邑民建墩上覆其屋”。这些廊桥是从宋朝建县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兴建,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廊桥一般都建在路口、村口和出水口处,一为进出方便,二是讲究风水好。溪水回转,桥挡住财富不会带走,更是作为当地
在炎炎夏季,热情的阳光和不断走高的气温,让人们的衣衫越来越薄,清凉又成为令人怡然的主题。遁入深山,在空调般的清凉盛夏里享受凉爽,无论是风景摄影、漫步森林、追寻历史,还是亲近自然,总能找到一种适合你的休闲方式……  野三关和绿葱坡是湖北省巴东县境内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最高达1800多米,夏季的日平均气温不到25℃,如果是在清晨或夜晚,还需要披一件长袖的薄衫,才不会觉得冷。呆在这样
小时候,我们是吃荤油的,并且只有荤油。荤油是菜的香味的唯一来源。妈做菜时,我们总是馋涎欲滴地在旁边看,荤油坛子放在磨盘下的架子里,妈把坛子搬得倾斜过来,把勺子探过去,酌量着一舀,一点荤油便进了勺子。倘若勺子是热的,接触勺子的荤油瞬间融化,勺子一歪,雪白的一小团便滑到锅底,嗞嗞响着,化成茶晶样的一汪。此时,妈必定把葱花扫到菜刀上,向锅里一扬,锅里瞬间便脆响着开了花,一股油脂与葱花拥抱在一起的芳香一下
1博物馆大门外景。2一楼大厅的戏台。3博物馆二楼的走廊展厅。晋商和北京的渊源  从地铁四惠东站出来往东一直走,就能看见一片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落,建筑的南面便是北京晋商博物馆。说到晋商和北京的关系,当时建博物馆的时候就有争议,有的人说应该建到山西,因为它是晋商的博物馆。但是考虑到晋商在明清时期,是中国的十大商帮之首,是世界的三大商帮之一,所以它是具有国际性的,建到北京来,就是把山西的文化传播出去。
远观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创 作 画《 私 塾 》。私塾是古代主要办学形 式, 由 私 人 设 馆、教授儿童识字、学礼、吟诗、作画等。清代《朱子治家格言》。儿童观察模仿图例。  位于北京东长安街主干线北侧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收藏各类藏品近3万件。常设展览分为妇女和儿童两大主题,共6个基本陈列馆和5个专题展览,涉及书画、服饰、织绣、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玩具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