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赛冬牧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7月我第一次到江河源头的时候,也是住在这个藏族自治县的武警中队,武警县中队的官兵对我都特别热情和友好。中队长米玛次仁一连半个月几乎和我形影不离。半个月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在这个多雪的春天里武警县中队失踪了一位山东籍的战士。正准备拔锚起程的我,决定在江河源头再停留几天——尽管因患了高原重感冒而感到呼吸困难,我还是执意要到失踪的山东老乡焦喜娃守望过五年的莫洛赛冬牧场去看一看。中队长米玛次仁拗不过我,就开来了中队惟一的吉普车,亲自陪我去了海拔4800多米的莫洛赛冬牧场。
  一路上说起焦喜娃的事迹,这个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直视正前方的藏族铁汉眼眶里一直有泪水在打转。米玛次仁告诉我说,长江发源的那地方叫做各拉丹冬,长江上源通天河流过的这地方叫做莫洛赛冬。莫洛赛冬广袤且起伏的山坡就是武警县中队的牧场。
  吉普车在莫洛赛冬牧场下面的山谷中停下。我看见所谓的莫洛赛冬牧场,只不过是一间兀立在半山坡上四面透风的土屋子,土屋子的旁边则是一道草皮土块打成围墙的畜圈。米玛次仁说,莫洛赛冬牧场已经拥有60多头牦牛、200多只绵羊了;接替焦喜娃的这个新战士是从陕北的黄土高坡来到青藏高原的。这个兵已经很不错了,上到这莫洛赛冬牧场三个多月只哭过三次,每次哭过以后中队领导准备人替他下来,他都坚决不肯放下焦喜娃留下的牧鞭。
  我跟了米玛次仁气喘吁吁地走进黑乎乎的土屋子。土屋子不大的空间里充溢着浓烈的羊臊气。那年轻的陕西兵正在用玻璃奶瓶给一只刚落生的小羊羔喂奶。当他立起身慌慌张张地给我们敬礼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他竟然是一个不满Z0岁、长得又黑又瘦、裹着一件已经变成土黄色的军用皮大衣的娃娃兵!定睛一瞧,又发现土屋子那被牛粪火熏得黑乎乎的内墙上挂满了奇形怪状的小衣裳,那些小衣裳都是用破旧的棉军衣或绒军衣改制的。那陕西兵显然讷于言但敏于思,他马上就嗫嚅着向我解释:这些小衣裳都是焦老兵在世时缝制的,不是给人穿的,而是给寒季降生的小牛犊小羊羔穿的。我看着满屋子的小衣裳说不出话来。我的眼前出现一幅模糊的图景:一盏摇曳的马灯下,一个个严寒和孤独的深夜里,我的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山东老乡在小牛犊小羊羔的簇拥中一针一线缝制了这些小衣裳。这些小衣裳使得年轻的武警牧人喜娃的幼畜成活率达到了100%,这些小衣裳被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当成奇迹。
  我问陕西兵为何哭过三次还不肯离开莫洛赛冬牧场,这个问题似乎让他感到有些难堪。不过他磕巴了半天还是说明白了。他哭过三次不是因为累,也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受不了无是因为累,也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受不了无边的寂寞:莫洛赛冬牧场离县城大约60多公里,脱离了知冷知热的战友,一个人与不会说话的牛羊为伴,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呼啸而来的大风,有时候还羼杂从山谷和悬崖传来的饿狼的嗥叫!他刚接手时就听迁场的藏民说,一个人在莫洛赛冬牧场呆太久了肯定会变成哑巴和傻子!一想到战友和亲人他就哭。哭过后他又想起焦老兵。焦老兵一个人在这儿呆了五年,连睡觉也和小牛犊小羊羔一起挤在土屋地铺上。陕西兵目睹过偶尔能回县中队一趟的焦老兵的风采,说话掷地有声,会唱黄河九省区民歌,战友们传说焦老兵还懂牛语和羊语呢!陕西兵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初到莫洛赛冬牧场时亲眼见过一群半大牛犊羊羔围了他哞哞咩咩地叫,然后又失望离去,上山坡下山谷哞哞咩咩叫着去寻焦老兵……
  我和米玛次仁跟了陕西兵去看焦喜娃打成的畜圈。土筑的畜圈大约有40米宽、100米长、Z米来高,每隔5米左右还修筑了力口厚的土垛子,这使得畜圈有点儿像一座古代的城堡。畜圈宽约5米的木栅栏门大开着,近处的山坡上、远处的山谷里,黑黑的是牦牛,白白的是绵羊。一匹枣红色的河曲马在远处悠闲地啃着肥嫩的酥油草,而在近处,一头黑地白花的大藏狗静静地卧在下午的阳光里。米玛次仁说,五年前的那个暖季焦喜娃一个人筑起了方圆百里最大的畜圈,有一回正碰上他顶着高原烈日在打墙,还问他:“县中队一共才40多头牛羊,你修筑这么大的畜圈干什么?”焦喜娃憨厚地笑着说总有一天他会让牦牛和绵羊挤满这偌大的畜圈。
  莫洛赛冬牧场下面的山谷是方圆百里藏族牧民迁场的通道。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就是三年前迁场时和焦喜娃相识的。高原的10月已经冷过北方的严冬了,达娃央宗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牛羊踯躅在风雪呼啸的山谷里。米玛次仁微笑着说:“那个夜晚的经过焦喜娃曾经详细地向我汇报过:一头大牦牛把牛犊产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了,夜晚的山谷里传来牦牛的呻吟声,焦喜娃下到山谷里才看见又冷又饿又惊又怕的央宗姑娘。他二话没说就把军大衣披在瑟缩发抖的达娃央宗身上,紧接着又脱下自己的棉衣给湿漉漉的小牛犊裹上,然后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帮助达娃央宗把大群的牛羊赶进咱们的畜圈。那个风雪之夜,在莫洛赛冬牧场的土屋子里,达娃央宗喝了热热的奶茶,又盖了焦喜娃的被褥甜甜地睡着了,而咱们的武警牧人焦喜娃同志一块接一块地续着牛粪火一直到天明。从那以后,来往迁场的藏族牧民都爱把牛羊赶进咱们的畜圈,也是从那以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爱上了金珠玛米焦喜娃。”听米玛次仁说到这里,沉默了半晌的陕西兵闷闷地补充了一句:“昨天上午央宗姑娘还来过,一个人在焦老兵的纪念碑那边大哭了一场呢!”
  我和米玛次仁跟了陕西兵去看焦喜娃的纪念碑。没想到通往那边的道路很远也很不好走,感觉上似乎是一直沿着平缓的山坡向上攀升,愈走愈觉得心口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翻过一个垭口的时候,米玛次仁告诉我:“今年春天江河源头下了场大雪,焦喜娃就是在那场大雪中失踪的,当地的藏民在河边的悬崖上发现了焦喜娃的军用皮大衣,于是就在发现军大衣的地方为焦喜娃立了一块纪念碑。”焦喜娃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块卧牛形的大石头,背依滔滔奔流的江水,深情俯视曾经朝夕相处的莫洛赛冬牧场。黄昏的霞光里我们伫立在壮丽的通天河边,天蓝得醉人,山青得醉人,草绿得醉人。纪念碑那面朝莫洛赛冬牧场的平面上刻了藏传佛教的经文,由纪念碑的顶端引出四条彩色的经幡。
  我问有谁了解焦喜娃牺牲的详细经过,米玛次仁轻轻摇了摇头。在当地的藏民中流传的说法是:大雪封山,成群的饿狼前来袭击莫洛赛冬牧场的牛羊,焦喜娃骑着骏马手持钢枪追逐饿狼来到悬崖,在与饿狼搏斗的时候连人带马跌人通天河中。远处的藏民曾经听见震动山谷的枪声。
其他文献
以“大漠福海、牧渔纳福”为主题的福海县乌伦古湖冬捕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将于1月18日盛大开幕。福海县作为连接两个国家级5A景区喀纳斯景区和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的重要节点,已逐渐形成了“春观水鸟,夏戏水,秋赏风景,冬捕鱼”的四季旅游格局。其中“冬捕鱼”是福海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项目,本届冬捕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倡导是“慢节奏旅游”,突出休闲娱乐,意在让游客放慢节奏,亲自参与体验,细细品味生活,慢慢享受美食、美景
据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0年,大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2%。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17元,比2006年增长76.4%。城市化进程加快,工资性纯收入贡献
文博讲解是一项受人尊敬的工作,但也有各种旧习陋俗、不良论调影响了它的声誉。文博讲解员应力排这种干扰和影响,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形体等方面的素质,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2002年9月1~15日,我随嘉峪关市友好代表团赴美考察访问。在美洲大陆,感受异域风光,体验域外风情。开阔了眼界。
青海省祁连县是祁连山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地区,也是青海省主要林业产区之一,是迄今为止原始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群山环的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挺拔俊秀的松柏依山昂立,展示着伟傲与森严;灌丛连片,绿柳泛翠,各显婀娜多姿的神韵;波光粼粼、蜿蜒曲折的河溪,留下一路欢歌,播下蒲谷秀泽,将雪峰、群恋、草地、田野、沟谷装点得光彩绚丽。这里因风光秀丽、景致迷人,素有“高原明珠
2014年12月13日,纳兰河谷酒庄正式开庄,为竞争激烈的葡萄酒行业又增添了一名新丁。  纳兰河谷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梧桐沟地区,是冬季降雪区和天池流域区,春雪融化与天池地表水径流滋生出广袤无垠的沙漠绿洲,胡杨、红柳、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黄、囊果苔草等三百多种沙生植物,在天山与沙漠之间勾画出一条美若诗画的绿色长廊。  纳兰河谷是典型的温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高
这是怎样的一幅写意骏马图呢?  远处的天山山巅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封顶,云雾相连,裙摆之处,便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云杉、白桦。山脚下,茫茫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天尽头,一条发源于汗腾格里峰下的特克斯河缓缓流过,散落在“飘带”两边的马群、牛群、羊群,仿佛南红玛瑙、琥珀、珍珠一般……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此,在我脑海里经常映现开来:静态的山水、草原,动态的畜群、云霞,穿插其间的四季景色变迁,两两相映,美轮美
[目的]探讨蝎毒(BMK)对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MCF-7/ADM耐药细胞组;MCF-7/ADM+蝎毒组.采用MTT法测定蝎毒的细胞
初春时节,微风吹过。牧草疯长,我随采风团到达裕民的时候,头顶的云悄悄盈了些泪,一场润雨.一夜之间草原就绿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