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改变世界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是什么?
  
  但凡出差,我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微博?对于这个句式的回答,我一般都会概而述之:微博就是微型博客。若需要补充,我就回答:微博就是美国社交网站推特的中国变种;简单说就是“一段话的博客”,因为它最多一次只能写上140字;是一种即时互动的社交平台和传播工具,它门槛很低,不要求高谈阔论,你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新闻或发布牢骚;它是一个好玩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平时你无法接触到的名流和坏蛋。
  但如果你换个句式,问我微博是什么的话,估计我当场头就大了。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专家能用最简洁的方式将微博定义,或者从根本上说,微博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它看起来很小,140字而已,但实际上它太大了,大到无边。
  微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情感平台,如同容器和树洞,你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情绪存放其间;但与容器不同的是,它不再封闭,而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平台,只要被转发,你的情感就会进入无边界扩散状态,而且你自己无法自主,也无法预知你的帖子将会传播到哪里。它不像手机短信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互动,也不像QQ群以一对多的形式互动。当你的“粉丝”达到一定的量级,你和任何一个人之间的互动都不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蜘蛛网之间的互动,而你和对方,仅仅是这个巨大蜘蛛网上的两个蜘蛛。更微妙的是,这个蜘蛛网上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还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蜘蛛,他们依然是这个传播平台上的传播源。微博传播是群组对群组的互动模式。
  我认为微博不是媒体,它只是工具,而使用这个工具的人才是媒体。人是媒体,微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动生成的媒体;当你平安无事的时候,这个媒体只是你发牢骚说瞎话的地方,而当你遇到问题,遭遇灾难的时候,这个媒体的威力将发挥超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社会影响力。
  
  成立中国首家微博营销公司
  
  微博是传播利器,这个利器在更多的时候是发挥在慈善以及公益活动中的。令我本人感动的是今年三月的西南大旱,我半夜发起《赈旱2010》的赈灾呼吁,第二天就得到汪延、潘石屹、冯军、姚晨、曾子墨、王利芬等各路好友的大力支持。这个大型网友赈灾活动从发起到完成的8天时间里,一共获得1200万元的赈灾善款,参与演员达200多人,自愿者达1500人,参与捐款的人数接近3万人。
  直觉告诉我,微博来临必将改变中国传统广告的传播模式并将势不可挡地入侵主流市场。于是,我对公司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当即成立中国首家微博营销公司,并独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碎片营销”——将传统媒体的聚合式营销的弊端彻底改变。碎片化营销的最大威力就是将原被浓缩捆绑的产品价值进行全能量释放,如同营销一部手机或一部电影,碎片化之后,完全可以把这类产品的各个功能的细节价值全面释放展开。后来的微博发展和公司业绩证明,我的战略调整是绝对正确的。目前,仅在新浪微博一家,就入驻了包括中粮、招商银行、移动、联通、国航等大型企业在内的2500多家官方认证的企业微博。
  
  “危”博,微公关
  
  微博改变命运并不仅仅在我这里,目前,基于微博改变命运的人,至少有几千乃至上万人。我自己就曾断言:凡玩微博者,当你的粉丝达到10000人时,你的工作已经解决——未来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将主动或者被动地进驻微博。因为他们最终都会发现,微博不仅仅是个传播平台,更重要的还是各路企业的公关平台,任何企业,在未来一年,都不敢轻视微博带给他们可能的利益或者麻烦。
  其中典型的企业事件就包括“霸王洗发水事件”、“惠普电脑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VC银翘片事件”。凡此种种,微博都在毫不客气地发挥着它看似微小但又能量无穷的影响力。就企业而言,微博不仅仅是公共平台,不仅可以做微公关微营销,还可以做“微柜台”,仅20lO年,戴尔电脑就借助美国微博实现“微销售”业绩达到700万美元。如今,敏感的中国企业,也正大量开始运用微博力量来实现自己的销售,其中不乏联通、移动、宝马、苹果等,文化产品类的公司,更是把微营销做得风生水起。
  微博无疑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使用不得法,即使你在微博玩上一年,也一样找不到微博的门道。
  跟企业兄弟说微博,尤其对微博还陌生的企业就必须从微博的基本功能说起——往小里说,微博就是一个消息框,你通过它可以发布一些消息,往大里说,它就是一个企业的“国务院新闻发布台”,关乎你企业的任何新动向、新产品、新政策、新措施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向广众进行传播。
  曾经有网友这样比喻过微博:“如果你有100个粉丝,你属于内刊;如果你的粉丝超过1000,那你就是布告栏,如果你的粉丝超过了10000,那你是一本正规的发行杂志。如果你的粉丝超过了10万,那你就是一份都市报;如果超过100万,那你就是全国性报纸;如果超过了1000万,那你就是电视台;你超过一个亿,那你就是一个帝国了。”
  微博的传播形态是这样的——当你拥有100个粉丝的时候(同时假设所有的微博网友都拥有100个粉丝),你写一个帖子,至少会让这100个人当中的20个人看到,而这20个人当中有5个人转发你的微博,那么他的100个粉丝就可能也有20个人看到,也是其中有5个人转发了,如此循环传播,可能在一年之后,这个帖子还会在遥远的地方继续传播着。如同真正的“长尾理论”,它从未停滞,一直在转发中“走动”,是一种典型的“活媒体”状态。
  
  微博在改变社会
  
  微博传播,一般都是“及时传播”,如果是突发事件,它的传播速度会更快。我记得传播时速最快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条微博,他以评委的身份去参加快男决赛,由此发布了一个谁会被淘汰的话题,此话题出来的当晚,不到一个小时被转发了120万次。这个速度好像都接近光速了。而郑渊洁的这个微博,在第二天总计被转发了230万次,如果仅仅按照人均粉丝100个,有效粉丝20个计,那么这至少证明有4000多万人在一天之内目击了这条微博。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在4亿,而手机上网用户是2.7亿,微博则是电脑和手机以及3G平板、WIFI平板都可以登录的社交平台。由此可见,未来的微博宽度,将波及整个中文互联网。
  微博上的深度传播,可能是基于思想性和哲学化,但是,有些营销策划是可以赋予一个广告思想灵魂的。比如我们选择虚拟的苏格拉底或者孔子作为产品代言人。微博改变传媒的时候,一定会改变社会,这不是我的预测,这个改变正在发生。
  此前,微博凶猛的时候,很多网友问我,微博如此闹腾,会不会遭遇政府封杀?我说不会。保守正在向后,社会正在向前,这一点从中国政府网站开通“直通中南海”就可以看出,政府是以最明确地态度支持并认可互联网的网络民意,并真诚推动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微博很小,能量很大,它什么都不是,它又什么都是。对负能量,它必将摧枯拉朽;对正能量,它更将推波助澜。
  它在改变,势不可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