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自己的人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个作家写过:“当一个城市的工作过于饱和的时候,人们就会制造出新的职业来填充它。”六回认为,把自己出租出去,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
  三十多岁的六回,以出租自己为生。从2015年至今,以66元起租,六回接了500多单。每一个出租故事都被他仔细地记录在微信公众号上。
  这个事业不怎么挣钱,情况好的时候收入奇高,不好时一两个月都没什么收入。过得有点窘迫,但怀揣梦想的他,乐意坚持。他的宏图伟志是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六回从小就是一个在诗意与失意中徘徊的少年。出生在浙江台州,受堂哥乌青(“乌青体”诗歌的开创者)的影响,六回高中就开始写诗,大学只上了一年就退学了,觉得“上学没太大意义”。 不到20岁的他去成都投奔堂哥,成了一个彻夜在网吧写诗、看诗、泡论坛的“流浪少年”。
  他请求父亲每月给他寄500元的生活费。他没找工作,也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就靠着这点钱在成都生活。他整日疯狂写诗,也不发表。即使后来终于出版了诗集,却不如堂哥那么幸运——诗集乏人问津。
  在外漂泊六年有余,六回依然找不到人生的出路。日子实在过得艰难,他一路从成都流浪到西安、苏州、上海、杭州。正准备回老家,一个朋友介绍他去重庆某报社工作。然而,不到一年,他就辞了职,再次回到成都,去了一家杂志社做记者。这一次,他干了六年。
  有一次,因看到一则新闻:美国有个人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去出租,六回一瞬间有了灵感:如果我出租自己,然后在杂志上开设一个专栏,专门讲出租故事,内容一定很吸引人!
  跟单位领导沟通后,专栏“出租六回”启动。杂志上刊登了出租六回的信息后,很快就有人联系了六回。在成都小通巷的一个酒吧当店长是他的第一单任务。在这几个小时里,六回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种感觉让他兴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出租”的魔力:自己可以是酒吧店长,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一切都犹未可知。
  他慢慢地做出了名气,还有人租他打乒乓球、吃饭、做主持人……那时出租只是他专栏的素材与噱头,他不在乎价钱,不在乎做什么,唯一的压力就是有时临截稿了还没人租。然而,2012年,杂志因为要做内容调整,出租专栏被停。内心充盈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下来,六回感到很失意,于是辞了职。这年,他30岁了。
  2016年5月底,朋友抛来了橄榄枝:北京有一份月薪2万元的工作待他入职。高薪体面的工作让生活略显窘迫的他有些心动。然而,工作不到一个星期,他又辞职了。上班时,每天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蚂蚁,活得忙碌又虚空。他回想起一年前,一单出租带给他的奇妙感受。那是自出租专栏停刊后的第一笔生意。2015年5月,六回在朋友圈感叹生活的艰难:“混不下去了。”他以前在杂志社的同事雪婷看到后,主动询问了他的近况。雪婷之前很喜欢读六回的出租故事,便提议:“想不想重新开始出租?我爱人一直很想租你一次。”
  六回没拒绝这七分同情、三分鼓励的好意。雪婷以66元租他陪自己的爱人林老师下班,一起走路回家。他们沿着人民南路,拐弯进入府南河,一直走到宽窄巷子附近的一个小区。他们边走边聊,一共走了一个小时40分钟。到家后,雪婷还做了饺子给六回吃。六回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
  自那以后,六回重启出租事业,写了一篇文章《重新出租六回》,开始正式出租自己。这篇文章被之前出租专栏的读者们热情转发。很快,出租任务纷至沓来。
  六回投入了全部的精力,每个出租故事他都写下来。他渐渐明白出租对他的意义——每天与未知的惊喜相遇,与同样孤独的灵魂片刻相擁,是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途径。
  六回觉得自己和普通陪聊是不一样的,他就像是一个人型树洞,可以吸纳所有好的、不好的情绪。正式干起出租自己的生意后,六回遇到了千奇百怪的雇主。而出租任务越是奇怪,他就越是兴奋。
  他曾经被一个香港的女生租过。她让六回去民宿,吹干一双下雨打湿了的匡威鞋。女生要求,吹的时候不能说话。六回就拿着吹风机一直晃弄,吹得后来他自己都流汗了。而雇主就一直看着他吹。整个房间里,静得只有吹风机的声音。
  吹干之后,六回就走了——他没问为什么,这是他的职业素养。“如果你问为什么,你就是偷窥者,你还会因此去评价这个人如何,那这样就违背了我的职业道德。我想做的,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需求,而从不过问。”
  他也曾温暖过他人。一个妻子和丈夫吵架,租六回给丈夫唱首歌,是许巍的《礼物》。六回开着电脑边听边学唱,丈夫听了居然被打动了,还托六回给妻子带去了很多平日里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就这样,一来一回,六回充当着两人的传话筒,“整个过程温馨而美好”。
  有些出租更不可思议:租六回骂自己一顿,租他当一天虚拟男友,租他帮自己存钱,租他哄自己睡觉……
  六回希望,以后有人一看到“出租六回”,就会明白:原来出租一个人是件有趣好玩的事情,是“信任、理解和创造”,而不是“寂寞、约炮和不安全”。
  职业出租一整年,六回大概收入了六万元,这在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收入57480元的成都算不上一个好看的数字。在家人眼里,六回还是个loser:三十多岁了还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媳妇,甚至连朋友也越来越少。但六回踌躇满志:“只要做好一件事,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饶晋艺摘自《家人》)
其他文献
为什么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有效合作的物种?因为想象。人类的想象就是人类合作的关键,因为人类可以想象出一些故事,然后进行传播。  只要所有人都相信同一个故事,那么所有人就会遵守同样的法律法规。比如政治领域,最重要的体制就是国家。一座山或者一条河是客观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国家的概念只是一个故事,被重复这么多遍,大家就相信了。  再想想法律,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人权。这其实也只是想
四月中旬某日,北京的树虽已开始绿了,然而天气并未明显转暖,忽冷忽热,正是所谓春寒料峭之季。但那一日天气却难得地好——几乎没有雾霾,可见晴空白云,气温也升高到了20度左右,外边比家里还令人觉得舒适。  中午时分,我隔窗听到鸽子的叫声——咕咕,咕咕,持续经久,听来蛮焦虑的。在邻家的外窗台上,落着一灰一白两只鸽子。白鸽雪白,比之于灰鸽,体形略小,俊美好看。灰鸽自然也是好看的,却分明是只胖鸽子,胖得富态,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网民耻笑。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这种用大白话写成
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问她,你以后想当什么。她第一个决定就是,她一定不当漫画家,因为她觉得漫画家非常无聊,每天都坐在书桌旁画画。我说那你要当什么?她说要当设计师。我说那要设计什么?她说很多啊。然后我就说这样很好,你要开始去搜集资料。所以她很小就很有想法,后来她要求一个人环游半个地球。她妈妈不肯,但是我们家是自由投票,两票对一票通过。  她十七岁去考大学,有四所大学通过。然后她去看每所大学,对比四
南朝《 龙颜碑》    《 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有1558年,比《 宝子碑》晚立53年。碑文追溯了 氏家族的历史,记述了 龙颜的事迹。《 龙颜碑》与《 宝子碑》同出于云南,时间相隔不久,艺术风格独特,被人们并称为“二 ”。《 龙颜碑》在高度、宽度上大于《 宝子碑》,故又称为“大 ”。  此碑楷书而饶有隶意,笔势雄劲,结体多变,转折处有使用圆转笔法,可窥见其运笔源于篆法,
近来和影视圈里的朋友谈电影,我经常要提起乌迪·艾伦。这些朋友说,艾伦的片子难懂,因为里面充满了外国人的幽默。幽默这种东西很深奥,一般人没有这么大的学问,就看不懂。我说,我觉得这些片子很好懂。他们说:您是个最有学问的人哪。就因为能看懂艾伦的电影,我赚了这么一顶高帽。艾伦有部电影叫做《傻瓜》(Banana),写的也是个傻瓜,走在街上看到别人倒车,就过去指挥,非把人家指挥到墙上才算;看到别人坐在桥栏杆上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母语,如果那是英语,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他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  比起上一代的人,就是比我的老师或者父母辈,我的旧学底子差多了。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说再跟下一代比起来的话,我们又好像学得稍微多一些,这个情况很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些人在随便聊
工作了这么些年,没少听老婆唠叨:“你看看人家,啥都有了,你攒下了个啥?”别的事,我还敢回点嘴子,唯独在这件事儿上,我只能隐忍不发,顾左右而言其他。每一个硬币都有它的出口——要说我啥都没攒下,真的不至于。办公室里满坑满谷,堆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好书。然而我断不能以实情相告。  近来,家里有些地方了,我寻思着搬回家。照同事们的意思,打好箱子,去楼下叫辆车,花不了几百块钱,一趟子,干脆利落。我连连摆手,不成
拍摄人:孙权  拍摄地点:日本,箱根  拍摄时间:2014年9月17日  这个位于箱根神社下、矗立于卢之湖水中的鸟居,据说是奈良时代的万卷上人为了降伏湖中的九头毒龙保一方太平而修造。置身于高大的鸟居下,面朝卢之湖,背依青山,无论是天上变幻的云彩还是湖面吹拂的清风,仿佛都在传递着来自神明的力量。
特别喜欢“净”字。“混沌散开,污浊逸去,无喜无忧,无生无死。”这是大净,是生的境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一个人悠然自得、淡然爽朗的气质。对我们凡人来说都是很远很远的佛音。于情感世界而言,净,是自怜自惜的底色,任你惜我弃我;是马蹄扬起尘土仍清流自许,任你见我不见我;是睡莲唱着汲水的歌谣,任你宠我薄我。  看朋友的博客,看到她写“相见”的话题。她说,想着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