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so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音乐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在上音乐课前可以播放一些幽雅的乐曲,创设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美的音乐。当然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看、可想、可动,它对学生的身心起到了一种包围、熏陶、浸染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要全面化,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做到换学生不换教室,教室的布置要整洁、幽雅,装饰一些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图案和著名音乐家的头像,让学生从头到脚都被音乐所包围,全身心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
  二、巧妙贯穿教学内容,保持学习热情
  在创设美的音乐的氛围下,学生的行为自然地受到音乐气息的熏陶。兴趣是好学与爱学的前提,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尽可能用音乐来驾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爱学、想学。采用“音乐化”的语言来完成一堂课。例如学生进教室有音乐播放,上课铃声可以换成我们独特的音乐课特有的音乐铃声,结尾后也可以给学生放音乐表示结束,最后学生伴随美妙的音乐走出教室,让学生感到整堂音乐课就是一首动听的歌。
  三、形式多样、语言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形式方面,音乐课堂教学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节奏训练环节可以拍手、拍肩、拍桌子等多种形式;学唱乐谱环节可以采取对唱、合唱、领唱等方式;回答问题环节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抢答等形式;听音乐模仿舞蹈动作环节可以采取个别表演、集体表演、情境表演等。形式越是多样,课堂气氛越是活跃,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越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而教学语言应该贴近学生,尽量生动,教师可以多唱多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途径是语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符合课改的要求。
  除了以上几点,另外我认为平时的常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是课堂教育的保证,也是对学生提高音乐素质的积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音乐教育对他们品质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审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它一定可以成为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一定可以成为挖掘人类情感真善美的圣洁之地。
其他文献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缺乏对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导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能停留在空洞的说教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也势必成为空谈。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老师,必须从
期刊
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以下是我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
期刊
所谓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我根据自身实践,从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三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
期刊
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我在地理课堂中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种类多样,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思想作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应是“
期刊
初中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和实践都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展开,而课堂更多地成为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导致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期刊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  
期刊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列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要求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的核心功能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情感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真正地帮助
期刊
【摘要】 美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学生认知美术、理解美术、运用美术,这是中学美术教师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主创新精神。  【关键词】 兴趣;寓教于乐;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爱国主义;创
期刊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而生物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