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形象化语言点滴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见识不多,阅历太浅,如果语文老师擅于用形象化语言表述,还能配上肢体语言,那样更直观,更有效;学生乐学,课堂效果更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通过教师形象化语言的教学可以识记语音、文字、词汇、文章的精彩章节。通過形象的语言分析课文,再现现实生活;在帮助学生树立形象意识,进而学会用形象表述,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我这里用我的课堂运用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切磋共研。
  【关键词】
  形象化语言 学生 乐学 课堂 效果 最佳
  一、语音
  像我们平常所学的a o e,张大嘴巴a a a,嘴唇成圆形o o o,扁着嘴巴e e e,学习标调也常常编程顺口溜,a o e i u ü,标调号,按顺序,i ü 并列标在后。再如j q x,小淘气,见到鱼眼就挖去,挖去鱼眼还读ü。
  二、文字
  中国的文字历来就具备表音和表意的功能。用造字法的六书完全能解释文字的形象化。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爪等。指事字如:上下木本刃旦等等,会意字如;信采即牧初孕等等,形声字包括形左声右、形右声左、形上声下,形下声上,形内声外以及形外声内等六种,所谓大字读一边,长字读一截就是这个道理。至于转注和假借小学可以不讲。在如识记一些难字:攀,木对木,叉对叉,大字地下用手趴;横xu(戌) shu(戍)点wu(戊)中空,戈下有十就读rong(戎)。
  三、分析文章要抓住最精彩的部分,用形象化的语言或肢体语
  言表述,为了让学生领略语段文意,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带着感情去读,去想,去体验,去表达各自的意见,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需多讲,学生自然明白。
  写作。一二年级有看图写话,图是死的,人有思维想象,图是跳跃的,思维是连贯的,经过老师的指点,学生会再现画面的内容。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选取电影、电视的某些镜头,给学生讲述片段,如《闪闪的红星》《上甘岭》,写作就是把现实生活再现在纸上,教给学生多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等。如我们班一位同学写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中有这样一段:我,杨博,长得宽脸大耳,浓眉大眼,黑皮邋遢,矮矮墩墩的,大人们都说我厚实;我平时孤言寡语,不善花言巧语,属于忠诚友善的那种,大人们说我有点 “憨”。不过,与我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的人多愿意跟我做朋友,同村的小伙伴也都是我的铁杆哥们。
  其实,语言文字本身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就是要回归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假使那时大家一起扛木头,感觉很吃力,其中有一个人叫了一声:“嗨吆” ,大家都跟着“嗨吆”,“嗨吆”,这就是文字,这就是诗,这就嗨吆嗨吆派。
其他文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8日,2002年7月1日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主要经营移动电话话音、数据、IP电话以及多媒体业务,具有计算机互联网络国际联网单位
采用较高水平的围压,对土工布加筋黄土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探究了不同围压和加筋方式下土工布加筋黄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较高围压条件下,土工布加筋土体的应力-应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在我国北方地区非常普遍。大、中、小型水工混凝土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的冻融剥蚀破坏。除此外,混凝土冻融剥蚀的情况在我国北方的桥涵工程、混凝土路
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的供不应求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象向我们走来,新一轮的择业挑战伴随着信息产业、IT风云、生物工程等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杂志上清晰的文字、漂亮的图片,真有些赏心悦目的感觉。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如何获取的,我们自己能够抓取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请出抓图圣手SnagIt,精美图片进驻
网上冲浪,遇到精彩的Flash动画,总想占为已有,可是有的网站并不提供Flash动画的下载。以前总是先在网上观看一遍,然后到IE临时文件夹(C:WindowsTemporaryInternet Files)中寻找*.sw
包括中移动在内,中国大国企的真实竞争力正在被重估什么样的中国公司最具竞争力?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企业研究者和媒体们更愿意将光环给予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而不是中移动(0
在单位上网,免不了要输入一些密码之类的东东,如果你不希望别人知道你都去了哪些网站或者做过什么,上网结束后,清除上网痕迹是你上完网后要做的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你是否总
这些年,我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每次接到新班,我总不忘提醒自己:我要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首先,从创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et of on-site earthquake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s for buildings, which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a network platform. The system embed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