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措施

来源 :文艺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尽管我国贫富差异仍然存在,但在党中央的积极领导下,地区差异与贫富差异在不断缩小,这为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朴荣媛舞蹈作品《桔梗花》的形态进行深度剖析,从动作、造型等角度探讨了对《桔梗花》的形态及朝鲜族舞蹈形态特征。从风格性、地域性、形象性等层面来分析朴荣媛舞蹈独有的形态特征。朴荣媛先生是中国朝鲜族舞蹈界杰出的教育家,她以朝鲜族传统文化为根,建立了独有的朝鲜族舞蹈体系,不仅对现今朝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后代们的研究与传承。并且通过分析总结出朴容媛独特的朝鲜族舞蹈风格对现当代朝鲜族舞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为朝鲜族舞蹈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8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共建产业园区。当今,如何进一步推进飞地经济的向前发展成一大难题。本文拟以飞地经济双语平台构建助力脱贫攻坚为借鉴,从不同层面研讨利用飞地经济构建双语平台助力脱贫的可行性。
假面舞是朝鲜族传统舞蹈的一种,是表演者利用假面把面部或头部蒙住之后,扮演人物或动物的舞蹈形式,是朝鲜族民间舞蹈中最具戏剧色彩,而且最能体现平民百姓喜、怒、哀、乐的民间艺术。假面舞通常需要多个角色来表演,所以需要突出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形象特征,因此不仅需要抖、推、晃、挡、转等不同的使用方法来更完美的突出各种角色的情绪变化,还需要通过假面的运用更完善作品的剧情情节与感情线的延长,以至更完美的展现出假面舞浓厚的风格。本文主要对假面舞中如何运用假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补充与弥补假面舞理论,以促进朝鲜民
在人工智能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进入了以各种图像和符号为载体的视觉文化时代。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它在丰富美术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面对形形色色、鱼目混杂的视觉图像,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识别、分析和解读?在此情况下,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和视觉识读能力课题的美术鉴赏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从美术鉴赏课堂入手,指出在在以图像主因型的视觉文化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根据美术欣赏课中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如何在美术鉴赏课中培养学生对图像识读能力的思考。
新形势下,全国上下大力推广美育教育以提升全民审美。美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分支,无论是在政治地位上还是学术地位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性质就是希望培养出更多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而更好的服务于设计本身,所以,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与审美教育息息相关。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特别是应用型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多的把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技能教育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而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美育缺失的问题。在强调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将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美育,贯彻落实下去,还需要进一步对教育教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审美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对于大学生综合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美育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传统手工装裱在高校的开设为例论述美育内涵及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探讨传统手工装裱款式、设计理念及色彩搭配的审美意识及其内涵的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探讨高校美育教育改革途径。
刚刚起身的太阳从东方的山岭背后探出了头,它像牛车的轱辘那么大,像熔化的铁汁一样红。真是天公作美。今天,我们要去干一件你听了准会流口水的事——摘酸枣。大概因为这是“第一次”的缘故吧,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约定的时间一到,我和伙伴便上路了,大家边走边玩。啊!大自然真是美极了!吸一口清晨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里面还多少夹杂着一点野花香味和泥土气息。在前面不远处的地堰上,盛开着一片片黄色的野菊花,
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与其它文化不同,其表现形式和存在作用都不同。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存在,在高校的教育中十分重要。首先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利于熏陶其艺术气质,对于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课程来说,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音乐教育中包含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以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不断的创新和进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音乐文化越来越被社会所重
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在演奏上有粗浅的认识之后,本文尝试将第23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进行粗浅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帮助演奏者提升演奏的整体水平。
古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古筝形成了“茫茫九派流于中国”,其中河南筝派以其朴素、热情、直率的音乐风格特点,成为九大流派中的重要一支。本文主要从王中山先生改编的三重奏《汉江韵》出发,就其在现代性语境下的发展进行简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