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胰腺切除术后出血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行DSA检查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对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PH)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及PP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0例PP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早期出血多积极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晚期出血在予保守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考虑行DSA检查和TAE治疗。观察指标:(1)DSA检查情况:总例次、阳性率、出血部位。(2)TAE治疗情况:止血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4)PPH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4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1)DSA检查情况:20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共行27例次,18例次见明确的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DSA检查阳性率为66.7%(18/27)。18例次DSA检查阳性发现中,明确的出血部位:胃十二指肠动脉5例次(3例次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肝总动脉4例次(3例次为肝总动脉假性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3例次,脾动脉2例次,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肝左动脉(为肝左动脉假性动脉瘤)、肠系膜下动脉各1例次。(2)TAE治疗情况:18例次DSA检查阳性发现中,15例次行TAE治疗,TAE止血成功率为13/15,5例次行手术治疗成功止血。15例次TAE治疗操作中位时间为30 min,术后无发热、腹痛、黑便、转氨酶升高、肝脓肿等不良反应,1例行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出现脾脓肿,行穿刺引流术后康复。9例次DSA检查阴性发现中,8例次行保守治疗痊愈,1例次行手术治疗成功止血。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3)随访情况: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9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20例患者均恢复顺利,无远期并发症发生。(4)PPH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前血糖、术前合并黄疸、术前Alb、术前PT延长、保留幽门、术中放置胰管支架、胰腺手术时间、胰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肿瘤性质、术后并发胰瘘、出血时间均不是PP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DSA检查对PPH具有微创诊断价值,对DSA检查阳性发现患者,行TAE治疗对大部分患者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微小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上调或者下调靶微小RN
巨噬细胞具有丰富的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作为一类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免疫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可极化为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亚型,主要分为促炎型巨噬细胞(M1型)和抗炎型巨噬细胞(M2型)。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涉及不同的转录因子,调控不同的目的基因表达而发挥相应的生理学功能,是对巨噬细胞功能认识的更新。新生儿坏死性小
目的总结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发生该现象的潜在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共49例,15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肝动脉闭塞,其中2例术后1周内死亡的受者被剔除出本研究,搜集其余13例受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分析该组病例术后的临床过程及预后。结果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动脉分支闭塞9例,肝动脉主干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