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国人小眼球或无眼球眼眶发育的规范化治疗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及获得性小眼球、无眼球为临床常见病例,在患者发育期,如不及时合理地进行眼眶发育的干预治疗,将导致颜面畸形,从而严重损毁了患者的面部容貌,是儿童期因颜面部畸形就医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对于小眼球或无眼球眼眶发育的干预方法很不规范,相当多的患者丧失了最佳整复时机。本文针对国内现有条件下,对小眼球、无眼球眼眶发育的合理干预治疗进行阐述,指出1~ 3岁以不断增大的定时更换义眼为主要方法,而在3~ 5岁后可采用眶内植入物。并指出对于此类患儿应进行合理的定时性疗效评估,此为指导治疗的关键。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676-678)

其他文献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最主要的手段。由于眼压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加速青光眼病程的进展,因此眼压监测已成为诊断青光眼的重要辅助检查。眼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等多项信息。鉴于不同历史时期对眼压监测的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同,眼压监测方法也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由日间眼压、传统昼夜眼压、习惯体位眼压监测到最终实现24 h眼压的连续监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造影诊断特征和参数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共收治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21例 (21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8~ 76岁,平均57岁。作为鉴别诊断,选择同期收治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4例 (14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4~ 71岁,平均51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将造影剂 (六氟化硫微泡)
目的探讨人泪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取2011年5月16日至6月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位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术中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细胞。运用连续传代、机械刮除、反复贴壁和消化排除等方法去除杂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 (vimentin) 、结蛋白 (desmin) 、S-100蛋白、
目的探讨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将8~ 12周大鼠的视神经筛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10只健康大鼠的右眼为组1、左眼为组2,13只右眼高眼压大鼠的对侧眼为组3。所有大鼠均经电镜固定液灌注、固定并常规电镜包埋制片,做1.5μm连续半薄切片;组1和组2各10根视神经及组3的11根视神经做横向,组3的2根做纵向切片。在筛板区中部行超薄切片,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形态和结
期刊
先天性内斜视是在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内斜视,由于其发病早且常为恒定性,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相比其他类型的斜视更严重,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早期手术有利于建立和改善双眼视功能,却很难在术前获得可靠、准确的测量,有可能增加二次手术和麻醉等风险;晚期手术时斜视角度测量结果虽更可靠,但降低了恢复双眼视的可能性,且长时间内斜视导致内直肌挛缩增加了眼球外转的机械性限制因素。因此,何时为先天性内斜视的最佳手术时机一直是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植入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IOL) 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依据入选标准连续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角膜穿孔伤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96例 (96只眼) 。根据所选择的植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48例 (48只眼) :白内障术中植入零球差非球面IOL;对照组48例 (48只眼) :白内障术中植入传统球面IOL。术后1
期刊
目的探讨兔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NTMK) 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实验研究。建立兔NTMK模型,51只兔 (51只眼) 抽签法随机分为7组,分别使用阿米卡星 (B组) 、加替沙星 (C组) 、阿奇霉素 (D组) 、阿米卡星联合加替沙星 (E组) 、药物 (阿米卡星+加替沙星) 联合清创 (F组) 及早期深板层角膜移植 (G组) 进行治疗,生理盐水 (A组) 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角膜浸润等变化,并
Schlemm管切开加黏弹剂扩张术 (VCO) 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它通过手术后遗留下的小梁网-后弹力层窗实现缓慢滤过,从而避免了眼压骤降,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近来,许多术者对VCO手术不断地改进,如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使用植入物等。这些方法增强了VCO术降眼压的力度,使得术后成功率明显提高。本文对VCO手术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着重阐述了VCO手术的方式、效果、创新发展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