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来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ranqingiq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搜集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4682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PD患者的UPDRS-Ⅲ、UPDRS-Ⅱ及UPDRS-(Ⅱ+Ⅲ)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症状;此外,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了PD患者的PDSS-2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证实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进一步提高儿科留学生实践教学效果,探讨以留学生实习医师为主体雨课堂辅助病案讨论法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留学实习医师64人,按实习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各32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病案讨论时留学生实习医师参与并发言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以实习医师为主体的雨课堂辅助病案讨论法.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观察表从五个维度对实习医师表现进行评价,实习医师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比较两组实习医师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在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是指由子宫内膜腺体及含有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一种病变.EPs是一常见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EPs的诊治水平显著提高,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健康女性上、下生殖道均存在微生物群定植且两者组成不同.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微生物群改变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与EPs发病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局部免疫调控、介导炎症反应、改变激素水平、增加致病微生
叶酸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9)的天然存在形式,作为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为体内甲基化反应和核酸合成提供重要原材料,其衍生物也是许多一碳单位转移反应的底物.叶酸的饮食来源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和强化谷物产品等.叶酸的生物利用度不仅取决于膳食摄入量,还取决于调节叶酸吸收和新陈代谢的细胞作用机制,以及叶酸代谢途径中关键载体的遗传多态性.鉴于相同饮食习惯的个体发生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NTD)的风险明显不同,相同叶酸浓度对红细胞的贡献也不同,因此,通过对叶酸吸收、转运的研究,从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极易复发及转移,但复发后再次手术可发生恶性程度逆转现象.其来源被认为与减数分裂错误以及表观遗传失调等有关.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除了传统检查检验手段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检查方法被认可.由于其在临床相对少见,因此对于成人及儿童患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管理指南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非必要不进行化
脑出血急性期常伴有高血压反应,虽然血压的快速控制对部分人群是安全的,但是仍然有诱发中枢和外周器官缺血的风险.本文讨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总结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变化的机制,重点关注急性期血压管理现状,归纳常用静脉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脑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41例,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北京易飞华通公司研制的脑功能仪检测脑健康状况.结果: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SCL-90总分明显高于疫情后[(145.4±42.8)和(131.4±35.3)分,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和偏执.脑功能监测指标中,脑能耗、脑放松、脑惰性和脑稳定等项目在疫情期间测得数值明显高于疫情后(P<
外伤性脊髓损伤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并引发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胶质瘢痕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脊髓胶质瘢痕成分复杂,除星形胶质细胞外,还包含多种细胞和细胞外成分,在脊髓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脊髓胶质瘢痕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脊髓损伤新的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肢体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通三调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三通三调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2周为单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三通三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2组的CSI、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三通三调针刺组的CSI、MAS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
颅内出血(ICH)仍是最严重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当ICH患者有抗栓治疗的指征时,是否或何时启动抗栓治疗目前并不确定.对伴有缺血和栓塞事件高风险的ICH,临床并未予以抗栓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指南指导.本文回顾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就ICH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部分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SAH患者37例,分别在发病后第3、5、7、10、14天行TCD检测跟踪血管痉挛程度,其中27例纳入痉挛组,10例纳入无痉挛组.另选取我院收治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愈术后半年复诊患者中,未见血管痉挛及血管狭窄的患者12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S1P水平.结果:与无痉挛组和对照组相比,痉挛组患者发病后3 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1P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