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支持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职讲话中表示“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为特殊教育学校指明了办学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七条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民以食为天”,解决特殊儿童“食”的问题更应该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灵魂之所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化的程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
一、“云深不知处”的困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以招收启智儿童为主的县级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便在各县兴起,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边远、落后、贫困的家庭。入学时的形象让人内心充满酸楚的疼痛。我行我素、不听从任何指令的;絮絮叨叨不停的;莫名其妙大喊大叫的;无事生非哭哭啼啼的;公众场合“自由”大小便的;大小便弄在裤裆内的;夜深人静起床玩耍的;不会使碗筷的 …… 虽然我们的教师都是从普通中小学抽调来的骨干教师,但面对这些儿童,都面面相觑,无所适从!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力不从心”是多么无奈和痛心。
二、勇于面对,从零开始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启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么娇生惯养(极少数),要么放任自流(大多数),大部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学生现状,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开始,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1)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校交流培训会。让家长(监护人)与家长、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评估,为家长提供学生康复、发展的建议,家校配合开展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2)开展以自理能力、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主的学前教育。新生入校期间,用四周的时间进行学前教育,以家长陪同训练的形式开展,待学生基本适应后,家长适时离开。家长离开后,教师进一步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带领学生实地认识(危险的地方不能爬、不能攀、不能摸、不能跨、不能拽、不能跳)(美化校园环境的花草不能摘、不能采、不能摇),教师用耐心、爱心、恒心慢慢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用大爱搀扶儿童成长,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引导孩子慢慢前进。(3)高标准要求,宽范围收获。在学前教育期间,我校请县武警中队的教官对学生进行“军训”,刚提出这一想法时,反对声一片,有这个必要么,这样做可行么?学校力排众议,请武警教官入驻学校开展军训,排队、立正、稍息,齐步走,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动作听命令……经过四周的训练,学生有了质的变化,“有付出就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尿床、尿裤子的会主动上厕所了;上厕所会冲便槽了,便后会洗手了;还有一部分孩子会模糊地向老师问好了(只要进入学校的成年人他们都会问候“老师好!”);乱扔垃圾的习惯没有了,有的看到地上有垃圾还会用不太灵活的手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内;听到铃声会自己走进自己的教室了;就餐会排队了;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个人卫生了……
三、定位学校教学目标,打造“一体三位”教师队伍
启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能够“自食其力”,阳光生活。基于此,学校教学目标定位为:“文化是基础、康复是中心、技能是出路、自食其力为目标”。打造“一体三位”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即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身体康复的开展者,还是技能培训的演示者。这便要求教师是多面手,学校立足于教学,通过和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协调,各大局支持特殊教育,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我校实行对口培训,增强教师的技能素养,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学校正打造一支既是教师又是康复师和技能师“一体三位”的队伍。
1、走出去
牛顿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县级特殊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很多还是迷茫和糊涂的。而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已开展了近三十年,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新建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学习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免去因摸索探究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我校自建校至今,先后派教师到昆明、南京、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学习,通过学习,对特殊教育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
2、請进来
目前,有一些从事教育的机构开始把目光投向特殊教育,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机会,引入送教机构,开展“请进来”的送教活动。目前“香港苗圃行动”送教上门活动是做得频率最高的机构,据了解,苗圃行动每年有不低于两次针对学校量身定做的送教上门活动,通过组织香港有特殊教育经验的义工到学校实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新建学校,这是难得的自我提高机会。
同时,县内的本地专家的进入,带来了种植、养殖、康复等专业知识,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内在潜能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最终目的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以致用”,提升内在潜能。实现教师一专多能,实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运动康复的指导者,还应是推拿、按摩的实施者,还应是种植养殖的示范者,还应是心理障碍的疏导者,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父母、是医生、是康复师、是技能师。
“民以食为天”,解决特殊儿童“食”的问题更应该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灵魂之所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化的程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
一、“云深不知处”的困惑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以招收启智儿童为主的县级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便在各县兴起,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边远、落后、贫困的家庭。入学时的形象让人内心充满酸楚的疼痛。我行我素、不听从任何指令的;絮絮叨叨不停的;莫名其妙大喊大叫的;无事生非哭哭啼啼的;公众场合“自由”大小便的;大小便弄在裤裆内的;夜深人静起床玩耍的;不会使碗筷的 …… 虽然我们的教师都是从普通中小学抽调来的骨干教师,但面对这些儿童,都面面相觑,无所适从!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力不从心”是多么无奈和痛心。
二、勇于面对,从零开始
“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启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么娇生惯养(极少数),要么放任自流(大多数),大部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针对这些学生现状,学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开始,以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1)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校交流培训会。让家长(监护人)与家长、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评估,为家长提供学生康复、发展的建议,家校配合开展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2)开展以自理能力、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主的学前教育。新生入校期间,用四周的时间进行学前教育,以家长陪同训练的形式开展,待学生基本适应后,家长适时离开。家长离开后,教师进一步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带领学生实地认识(危险的地方不能爬、不能攀、不能摸、不能跨、不能拽、不能跳)(美化校园环境的花草不能摘、不能采、不能摇),教师用耐心、爱心、恒心慢慢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用大爱搀扶儿童成长,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引导孩子慢慢前进。(3)高标准要求,宽范围收获。在学前教育期间,我校请县武警中队的教官对学生进行“军训”,刚提出这一想法时,反对声一片,有这个必要么,这样做可行么?学校力排众议,请武警教官入驻学校开展军训,排队、立正、稍息,齐步走,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动作听命令……经过四周的训练,学生有了质的变化,“有付出就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尿床、尿裤子的会主动上厕所了;上厕所会冲便槽了,便后会洗手了;还有一部分孩子会模糊地向老师问好了(只要进入学校的成年人他们都会问候“老师好!”);乱扔垃圾的习惯没有了,有的看到地上有垃圾还会用不太灵活的手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内;听到铃声会自己走进自己的教室了;就餐会排队了;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个人卫生了……
三、定位学校教学目标,打造“一体三位”教师队伍
启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能够“自食其力”,阳光生活。基于此,学校教学目标定位为:“文化是基础、康复是中心、技能是出路、自食其力为目标”。打造“一体三位”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即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身体康复的开展者,还是技能培训的演示者。这便要求教师是多面手,学校立足于教学,通过和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协调,各大局支持特殊教育,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我校实行对口培训,增强教师的技能素养,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学校正打造一支既是教师又是康复师和技能师“一体三位”的队伍。
1、走出去
牛顿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县级特殊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很多还是迷茫和糊涂的。而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已开展了近三十年,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新建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学习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免去因摸索探究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我校自建校至今,先后派教师到昆明、南京、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学习,通过学习,对特殊教育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
2、請进来
目前,有一些从事教育的机构开始把目光投向特殊教育,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机会,引入送教机构,开展“请进来”的送教活动。目前“香港苗圃行动”送教上门活动是做得频率最高的机构,据了解,苗圃行动每年有不低于两次针对学校量身定做的送教上门活动,通过组织香港有特殊教育经验的义工到学校实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新建学校,这是难得的自我提高机会。
同时,县内的本地专家的进入,带来了种植、养殖、康复等专业知识,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内在潜能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最终目的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以致用”,提升内在潜能。实现教师一专多能,实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运动康复的指导者,还应是推拿、按摩的实施者,还应是种植养殖的示范者,还应是心理障碍的疏导者,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父母、是医生、是康复师、是技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