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翠竹图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重正斗蛐蛐时,贴身小厮挤进来在他耳边道:“少爷,老爷回来了。”郑重随口说道:“哦,老头子这么快就回来了,想必是茶叶都卖完了。”小厮又道:“老爷心情很坏,一到家就命人出来找你。”
  郑重回到家来到郑炳成跟前,道:“爹,您回来了。这趟生意做得怎样?”郑炳成满脸沮丧,道:“完了,咱家完了。”郑重惊问:“怎么了?”郑炳成说他这次几乎是倾尽家产到各产地进了祁门红茶、黄茶君山银针、绿茶碧螺春等一大宗极品茶叶,运往京城去卖,不承想连月阴雨,茶叶进了水,等运到京城茶叶都发霉变质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全都打了水漂儿。
  郑重听罢傻了,呆立在那里,张着嘴说不出话。
  躺在病床上的郑炳成日渐消瘦,请大夫来看,也都表示无能为力。这天,郑炳成把郑重叫到床前,语重心长道:“重儿,为父的大限到了,要寻你娘去了。你都二十了,身上的不良习气该改改了。为父也没什么财产留给你,就送你这幅为父的亲笔画《丑石翠竹图》做个念想吧。”
  郑重接过画展开,画的是几块丑石间生出了三棵修竹。笔法简约,却也清朗劲峭,尽得竹子的神韵,特别是那竹叶充满水墨画的写意味道,不似竹叶胜似竹叶。
  郑炳成有气无力道:“重儿,你听好了。一、此画不要轻易示人,否则你会后悔;二、不要卖掉此画,否则你会失去更多;三、只要你看懂此画,你就有救!”话到最后,郑炳成已是声嘶力竭,说完就断了气。
  安葬了父亲后,郑重也不觉得怎么痛苦,反有获得自由的快感。郑重是在父亲四十岁、母亲三十五岁时生下的,夫妻俩对这唯一的宝贝疙瘩宠得无以复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郑炳成虽没给郑重留下什么大宗遗产,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家的大房子,房子里的各种物件,都值不少银子。
  兴业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只一年工夫,郑重便把家中琳琅满目的物件典当光了,徒剩四壁。最后,郑重又在斗鸡中孤注一掷地输掉了房子。
  郑重在穷困潦倒和恐惧中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想起了那幅画。父亲为人以诚为本,他说此画能拯救自己,那就一定是真的。
  蜷缩在破庙一角的郑重下决心,一定要弄懂父亲的遗画。
  后来,郑重为了糊口,跟街头的老王头儿学做馒头,像老王头儿这样的馒头店没什么特色,勉强维持生意,除去两人的吃喝,基本没什么剩余。尽管如此,老王头儿每月还是开一点儿工钱给郑重,郑重就用这些钱去买书买画,一有空儿就琢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他就请教来店里吃馒头喝稀饭的读书人。
  郑重在馒头店干到快一年时,可怜的老王头儿突发急症死了。于是,他就接手了这个馒头店。为尽早从父亲的遗画中找到拯救自己的“宝贝”,他省吃俭用,节余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购画。他广交读书人、画师以及三教九流人物,馒头店几乎成了一个文艺集市。良好的文化氛围,再加上刻苦好学,郑重闯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成了一名秀才。
  这一日,有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秀才聚集在郑重的馒头店,大家谈天说地。一个瘦高的中年人打开包袱,取出一个雕刻有竹林七贤的竹筒,又从竹筒里取出一张卷着的宣纸,开口道:“我上月路经河北曲阳,在曲阳北岳庙发现一块石碑,向方丈百般恳求,又敬献了不少香火钱,最终拓印下一张,今日与诸位朋友分享。”说着,自上而下徐徐展开宣纸,首先出现的是六个篆体字:关帝诗竹圣迹,再出现的是并生两竹,一直一弯,竹叶分为五层,疏密有致,别具一格。
  郑重见了心中大惊,因为这些竹叶的画法与父亲遗画的风格是一样的!
  中年人说,北岳庙方丈告诉他,当年关羽羁留曹营,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次次前去曹操相府辞别,都被相府门上挂的“回避”牌挡住了,于是他画了一幅《风雨竹图》明志,让大将张辽转交曹操,而自己挂印封金而去。曹操看到这张图,并从中看出了隐藏在画中的诗,感佩其忠义,命人追送,赠以盘缠与征袍。后人依图刻碑,流传至今。
  说到这里,中年人道:“诸位兄台,谁能读出画中藏诗呢?”
  郑重道:“兄长,请揭开谜底,让我们长长见识。”众人纷纷附和。
  中年人呵呵一笑道:“你们看这两棵并生翠竹,一呈风状,一呈雨形,故名‘风雨竹’,竹叶搭配巧妙,乃是一首五言绝句。”他随着手指的滑动吟道,“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当晚,郑重关起门来,废寝忘食地一通钻研之后,终于看懂了父亲的遗画《丑石翠竹图》。
  父亲用竹叶巧妙地隐藏了一封家书—
  重儿:
  你能看懂这些,说明你有救了,吾心甚慰。若为生计烦愁,刨开你娘坟顶的土层,你会发现一个檀木匣。望好自为之,切记切记!
  郑重狂喜,拿着炒菜的锅铲就出了门,摸到娘的坟上,他先给娘磕了三个头,便爬上坟头开始刨,最终抠出一个檀木匣,匣上有锁,一时打不开,于是抱回了家。
  在家里,郑重费了一番工夫,撬开了锁,看到一个残旧的线装本子,此外别无他物。他耐住性子,看封面写着“铺路石”三个字,翻开看,只见第一页头几行写的是:乾隆二十七年六月初九,通州李庄李三秋之子李向霄患病无钱医治,得恩人郑炳成纹银十两救命,大恩大德,没齿不忘。
  一路看下去,都是此类得到郑炳成救济的人的留言,而且时间都是集中在乾隆二十七年六到八月间,救济地点越到最后,越接近自己家乡,特别是最后一条留言,救济对象就是王旺财老汉,当年的日期是八月二十八日,我穷得揭不开锅,得到了郑炳成老爷五两银子的救济。
  八月二十八日,是当年父亲从京城返回家的前一天,父亲每天都会撒出多笔救济银,最少的二两,最多的达到一千两,一共撒了两个多月,而且是从京城撒到省城再到家乡,总计三十多万两。
  郑重至此恍然大悟:父亲当年做生意根本没亏本,而是大赚了一笔,但他沿途全部施舍掉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后记中,郑炳成写道:在京城做生意时,一日腹痛厉害,请同仁堂名医诊断,说我身患不治之症,只有三四个月的活头,于是准备携银还乡,想到犬子不孝,正是我的溺爱使其成为纨绔子弟,家财不能留给他,否则贻害无穷。于是决定沿途撒银,请人家留言时,笑说“人生无常,他日若落难讨到你门上,能赏口饭吃就行”。然后,我参照关公《风雨竹图》的笔法精心作了一幅《丑石翠竹图》,希望引儿走上正途。若重儿能看到这里,说明他有救了,这积下的功德就是他的福报,可以帮他渡过难关,有一个好前程。
  捧着残破的线装本,看着一旁的《丑石翠竹图》,郑重泪如雨下……
  选自《绝妙小小说》2015.12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杨二买了一箱橘子拎回来,箱子不是纸的也不是塑料做的,而是轻如纸的白色泡沫塑料做的,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空的!  他这才突然想起,刚才开箱检查时,店主诡异地笑了笑说:“你先到外面推自行车,我给你拎出去!”难怪他这么好心,原来是偷偷掉了包,给我装的是另一箱。杨二怒从心头起,立即盖上箱盖,就要去找水果商,这时,他突然想到,这箱子是空的,应该轻飘飘的,我怎么拎着这么重呢?  杨二试着伸手到箱里去摸,突然,
期刊
悬崖下面,海水正汹涌地拍打着礁石。巨浪的声音淹没了上面的呼叫,一个穿白色衣裙桃红外套的女人,正被一个中年男人狠狠地掐着脖颈,她的呼吸越来越弱,越来越弱……  终于,男人剥下女人的外套和裙子,把她推下了悬崖。  1  在坠落入海的瞬间,我拼尽全力大叫了一声,睁开眼睛,一个男人正关切地看着我。“你是谁?”我迷惑地问。“林嘉,”他温和地解释,“我是你未婚夫啊,丁云。”我的脑筋费力地转着,仿佛还不能确认自
期刊
云峰山里有一位猎户,名叫郝大勇,行侠仗义,口碑极好。他有一个女儿郝秀文,貌若天仙,待字闺中。除此以外,家里还有一条黑犬,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非常凶猛,因为黑犬是条公狗,郝大勇就把黑犬当儿子一样养活,父女俩把黑犬称为黑小。黑小于郝大勇有救命之恩。当年,郝大勇进山猎狼,遇到了一对狼和狈。结果,狼狈相互配合,差不多就把郝大勇给吃掉了。关键时刻,黑小力战狼狈,郝大勇狼口脱险,黑小却被狼狈合伙咬掉了一条腿
期刊
刘健酷爱登山,常常独自攀登险峰。几个月前,他在一次登山途中失足坠崖,被人及时发现送进医院,才算捡回一条命。事故过后,他失去了坠崖前的记忆,还偶尔会头痛、头晕。  刘健出院后,照旧登山。这天黄昏时分,刘健攀上一座山峰。此时,山中起了薄雾,周围的景物如梦如幻,令人迷醉。  刘健赶忙拿出数码相机,捕捉着醉人的美景。他一口气拍了好几张照片,这时远处一对年轻男女进入镜头,男的帅、女的美,看那亲昵的样子应该是
期刊
清末,在方城的东郊巷口开有一家相骨馆。摸骨先生姓张,年届花甲,人称“神手张”,搭手一摸,便能把前来相骨者的祸福吉凶说得头头是道。但这日傍晚,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双目皆盲的黑衣男子却和他唱起对台戏,直接将摸骨卦摊摆在了相骨馆的街对面。  最先注意到黑衣盲男子的,是相骨馆打杂的伙计小六子。小六子是“神手张”12年前从野地里捡来的,捡到他时人饿得骨瘦如柴,还长了一身恶臭的癞病。经精心调理后,一条腿已迈进
期刊
左明是左家庄的主人,他和夫人携手创业,经营着一家绸缎庄,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次左明从京城采购回来后,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的家成了一座空房子,所有的家具都不翼而飞,夫人和丫鬟、家丁二十几口人都人间蒸发了,左家庄就像是被水洗了一遍似的干净,什么都没留下来,绸缎庄里也是一样。  左明问遍了邻居,可所有的人都说昨天还看见左夫人和丫鬟们从镇上逛回来,没看见他们搬家,也没看见有人上门。  左明又找遍了
期刊
清晨,雾气霭霭。  在一辆驶往夺魂岭的轿车里,坐着四个人。开车的叫刘开天,是位颇有造诣的历史学博士。坐在副驾驶位上的男子姓郑名武,在潼城官场算头面人物,实权派。后排座位上,则是天姿国色化妆品研发公司的老总方坤和他的秘书秦燕。这一路,刘博士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发生在大唐天宝年间的马嵬驿兵变。  众所周知,在马嵬驿兵变中,有两个人倒了血霉。一个是当朝宰相、皇上的大舅哥杨国忠,被哗变禁军咔嚓了脑袋
期刊
民国年间,有翟姓者,居古城保府,家产千万。翟为父母晚年得子,父母爱惜如命,八岁送学馆读书,上有五姐已嫁。  年十九,大婚之日,多吃了几杯黄酒,洞房花烛夜醉卧,正是“欢愉嫌夜短”之时,忽听房顶有响动,疑听房者,爬将起来,出门急观,无人。复睡,挨近新娘身时,响声又起。出门又观,似有女子哭泣,其声甚惨:说好等我,怎娶别女为妻?翟惊疑,彻寻,皆无物,夜不能眠。几夜复如此。翟告知母亲,母大骇:莫非有鬼乎?翟
期刊
沐阳城有一段残破的古城墙,大宋年间,那儿原是古战场的一角,现经岁月剥蚀已残败,成为游民、懒汉、乞丐的走穴。每次从古城墙下走过,苏景阳的衣襟或腰间的药箱,总被些脏手扯住,苏景阳只好散点碎银给他们,久而久之,似成了习惯。只是一次,有个叫胡三的,迟迟不放手,他把苏景阳拉到一边,跪地不起。  “胡三,你起来吧,跪着也不是办法?你有事就说。”  “苏大夫,你大仁大义,到米铺,米湖升家救救他家那三岁小儿呀!”
期刊
民国初年,苏北古黄城驻守着一个保安团,团长叫刘二黑。有一年遭天灾,庄稼颗粒无收,来年春,饥民成群,饿殍遍地,保安团也闹起了粮荒。刘二黑请示上峰要粮,上峰回电四个字:就地解决。  本就是土匪出身的刘二黑这下堂而皇之地重拾老本行,命部下打家劫舍、四处抢粮。转眼间到了夏天,负责南路抢粮的团副向刘二黑报告一桩古怪事:城南二十里有个汪家寨,是个两千来人的大村寨,村民们虽说也都面黄肌瘦的,却没一个外出逃荒要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