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板头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光生访谈录

来源 :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ce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光生,1940年生,河南邓州人,1954年小学毕业,开始跟随曹东扶先生学习古筝,期间自学了三弦和琵琶。1957年因弹得一手好筝,被招进邓县刁河区业余曲剧团,1958年被正式调入县曲剧团,1962年参加河南省首届古筝研讨会,在音乐会上崭露头角,随后进入县曲艺队工作至1968年。改革开放以后,宋光生致力于板头曲和古筝的教学工作,同时在对板头曲、大调曲子及中国古代乐府音谱系统研究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2008年文化部确定其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板头曲代表性传承人。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也发生变迁。基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浙江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研究发现,在现代语境下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再生产,关键在于隐藏其中的外推-内生的动力机制。在由文化政策、现代传媒、公共文化空间构成的外在推力,以及由乡村文化精英和乡民文化自觉形成的内生动力共同作用下,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实现再生产。
摘要:工程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在实际施工作业中,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并且,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建筑市场的竞争形成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势必推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进程逐步向完善、健全势头发展。   关键词:工程技术;技术管理;施工  中图分类号:K822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工程
期刊
出目是中国古代戏曲剧本体制的重要形式特征。从与出目生成的关系来看,现存最早的戏曲选本《风月锦囊》的图题颇为学界重视,但无论是将其图题直接界定为出目,还是认为图题是后来出目之先导,都有可商榷和补充之处,图题之于出目的意义与局限都未得到应有的认识。《风月锦囊》图题的最大意义,是将叙事性图题限定在以四字为主的体制中,从而为后来四字出目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形式来源。但图题因附属于插图而具有的天然局限,决定了它只能是出目从无到有的过渡,而不是完成。准确定位《风月锦囊》图题之于出目形成的意义与局限,既可深化我们对出目生
据新发现《长洲宋氏世谱》宋学朱族裔史料,爬梳宋广业《兰皐诗钞》、陈元龙《爱日堂诗》和黄之隽《堂集》等,考知《古本戏曲丛刊六集》收录稀见剧目《忠孝福》乃黄之隽受宋广业之托,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六至八月间所作。宋氏托请作此剧目的是回乡建祖父合祠、办虎邱燕集播演。剧中两大忠孝族裔脚色及相关人物均有原型:殷旭祖孙、韦宣祖孙原型分别是宋学朱祖孙、韩承宣祖孙;权奸花荠、苗茄、德王原型是杨嗣昌、田唯嘉和朱由枢;柴标、祖公原型是柴标与宋广业所梦道人、颜继祖。与顺康曲坛疏离新朝之态度有别,此剧因其原型人物入清得隆遇而
高校课堂开展评价的目的是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与有效教学理论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有效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因此,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积极落实有效教学理论,针对学生全面发展采用各项评价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中掌握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可帮助教师找出自身不足,激活教师教学动力,从而推动高校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文书类别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流通情况;文书性质多为经官府认可的红契,保存比较完整;文书内容的程式性强,行文结构完备,语言朴素,有防伪意识;地域分布较为零散,不同地区的文书存在书写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代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少数文书与历史事件有关。以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数据库的建设和田野作业方法为支持,对相关契约文书补充了其归户信息。将契约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作为关注焦点,至少可以显示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契约的
从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田野调查来看,官方认可的非遗标志以及政治资本和社会网络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来了机会,使得他们能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在中国更大的发展和现代化计划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如何帮助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并从中获益.非遗使文化制度化,将从业者与国家联系起来,并提供了更多市场化的机会,让从业者在保护下实现自我经营.不能把政治经济问题、结构性不平等和权力等级制度都归咎于非遗.因为无论有没有非遗,这些问题依旧存在.
1949年以后对戏曲史内在构成的抽象概括发生了变化。随着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史学界的主导理论,尤其是在经历周贻白《中国戏剧史》批判事件后,广大戏曲学人开始借助唯物史观重新讨论戏曲史本质问题。唯物戏曲史观作为一种“时尚”与“权威”被集体建构而取代此前的“文体史观”“曲史观”“剧史观”,指导戏曲史书写。此期诞生的戏曲史著在历史对象的选取、历史格局的建构和历史原因的探寻上均出现了“新意”。集中表现为:其一、民间戏曲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它们在史著中的篇幅开始加重。其二、戏曲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被纳入宫廷与民间两条路线的斗
自2013年至今,“锦鲤祈福”习俗在互联网平台方兴未艾,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亚文化。作为民间信仰在互联网世界延伸的典型表现,锦鲤祈福不仅是一种功利化、世俗化的动物崇拜,也是一种以模仿作为传播本质的网络文化。该习俗既表现了青年群体在风险社会中面对压力与挑战的应接不暇,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转发者对生活无法全盘掌握的无奈之感。但是,青年群体并非以“锦鲤祈福”方式替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是利用它来增强自身实现目标的内驱力。“锦鲤祈福”习俗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积极能动与消极焦虑交织的日常生活。
摘要:在路桥工程施工建设中,测量放样是路桥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影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作为贯穿于路桥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如何提高路桥测量放样质量有助于施工企业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企业强化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而促进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投入使用奠定基础。在此,针对工程测量放样在路桥施工中的重要性,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工程测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