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责任感“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未来社会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创造群体,承担着最基本的公民道德责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其道德责任感如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走向。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不容乐观,因此,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1.141
  1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栋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就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尤为重要,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受社会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价值、强调个人利益的道德观、价值观致使我国大学生道德責任感的缺失,大学生过度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自身责任的承担,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追求金钱效应,忽视了对社会的奉献,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久不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高校赋有社会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的道德责任,因此,高校要站在时代前列,增强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大学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大学生的状况是国家未来进步和发展的晴雨表。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其增强社会奉献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高校要将促进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增强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3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道德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核心因素。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具备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的大学生,能真正地融入社会,将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通过自觉加强学习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大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2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现状,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本科生,包括男生、女生总计200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道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家庭及自己的责任
  通过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本科生道德责任感的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社会、家庭及自己的责任。①社会责任感方面,呈现出弱化趋势。例如,作为大学生,如果毕业后需要你支援开发大西北,你会怎么做?通过调研发现,有69.7%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对去大西北服务有所顾虑,16.2%的学生因西部环境恶劣,拒绝去大西部工作,只有14.1%的学生愿意为西部大开发建设做贡献,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西部开发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做贡献,但只占少数,这些少数人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冲突。②家庭责任感方面,体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有部分学生能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例如,关于如何看待“啃老”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有65.7%的同学排斥“啃老”现象,认为这是缺乏道德责任感的表现,有34.3%的同学认为可以接受,占有较大比例。③个人责任感方面,缺乏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生命的责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通过调查发现,有86.4%的学生忽略了学习,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松口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睡大觉、逛街、上网聊天、玩游戏方面。据有关资料报道,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1]因此,加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教育,有针对性地降低自杀率,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2 社会公德素质较低,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范的社会公德的内容。例如,当外出旅游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你怎么办?通过调查发现,有60.35%的学生选择“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35.4%的学生选择“随手丢掉”,有4.25%的学生认为“找个角落再丢”。据报道,2013年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千米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相关部门出动了600多人用了2个多小时才把垃圾清理完毕。[2]另外,在关于大学生考试舞弊的调查中,有90.82%的同学赞成考试作弊,有58.64%的同学认为身边不存在考试不作弊的同学,这种现象就反映出了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3 道德价值取向歪曲,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价值取向是人们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的态度与准则,决定和支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目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歪曲,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例如,在义利关系上,您最倾向于什么?通过调研发现,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所调研的200名本科生中,有15.24%的学生选择了“取义舍利”,有4.58%的学生选择了“取利舍义”,37.24%的学生选择了“义利兼顾”,42.94%的学生选择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义利兼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所调研的200名本科生中占主导地位,这种道德价值取向歪曲的状况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3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构建的对策及路径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复杂性,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以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3.1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制度及营造道德责任感培养的社会氛围
  社会在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并积极予以贯彻落实。社会责任制度是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的保障。“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促进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制度的建立是关键,因为制度具有约束强制功能,“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在个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的。”[3]因此社会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制度,督促大学生自觉遵守并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并将责任追究贯穿于履行社会责任的始终,否则社会责任制度就形同虚设;二是要积极营造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的社会氛围。要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责任环境不可缺少。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有利于个体认同社会,很好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4]大学生受到良好的社会氛围的熏陶,有利于形成以社会为己任的道德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道德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3.2 发挥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发挥着主阵地作用。一是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爱国教育、诚信教育、道德责任感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夯实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激发学生责任意识;二是高校要创新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方式及方法。创新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方式及方法至关重要,高校在创新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中,在教学方式方式上,要积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主选择的能力,改变传统“灌输式”为“实践式”教育方法;三是注重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实践。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3.3 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的基础环节作用
  家庭是人们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感培养也一样,要积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的基础环节作用。一是要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素质。家庭对人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家庭每个人成员的思想状况、道德责任状况具有示范作用;二是家庭成员要加强沟通,探索道德责任教育技巧及教育的有效方式。家長与子女要经常沟通思想,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尊重子女的意见,有效引导子女;三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道德责任问题,更多地关心子女的人格、和品质,学会让子女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让子女在家庭中健康成长,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
  参考文献:
  [1]腾讯新闻.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多少人看不起学校?[EB/OL].[2006-07-05].http://news.qq.com/a/20060705/ 001993.htm.
其他文献
脑梗死后发生缺血损伤级联反应,其中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抗炎治疗也成为当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中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
摘 要: 探导师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导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和重点可以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梯”。导师应结合每个阶段学生课程情况有不同的任务,从获取信息,到集中研究,最后到毕业设计,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 科研能力 培养 “阶梯”法  本科导师制是指由高校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思想、生活、交际等方面的教育和
文章针对物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先阐述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然后再分别对虚拟化个性服务模块的构建与实体化个性服务模块的构建进行分析,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在物联网背景下更好地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
[目的]探讨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所观察的88例患者分两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U,Q12h,共2周;对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排石Ⅱ号颗粒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11:89),检测波长为326nm,流速为1.0mL/min。[
摘 要: 新任辅导员入职阶段是辅导员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现状、入职教育研究与实践和国外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启示等方面切入,研究了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理论层面上对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加以分析,并针对我国的新任辅导员入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我国的新任辅导员入职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关
摘 要: “接受美学”是从西方传入的一种文艺理论研究方法,它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中的主导性。由于读者的个性、爱好、美学观点、生活经历、思想修养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阅读动机和接受心理。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古典文学 鉴赏方法  一  “接受美学”最早是由德国学者汗斯·罗伯特尧斯提出的,后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接受美学”有意识地突出了读者这一角色,说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