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建筑的核心技术探讨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各个阶段,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特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重点与要求,这是正确且是正常的。综合近二十年来,我国对科技发展曾有过“新四化”提法,即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均反映到建筑领域,衍生出了相应的提法。
  1 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
  就建筑方面而言,智能化的提法较早。198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徐兴声研究员在我国“七五”发展纲要《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建设》中第一次提出了智能化办公大楼的概念。笔者在1996年主编出版了《智能化建筑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智能建筑专著。2000年,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主编发行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奠定了智能建筑作为国家发展方向的提法。
  2004年,北京召开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2005年,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绿色建筑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目前,绿色建筑领主要有节能建筑、环保建筑和生态建筑三大类提法,如图1所示。
  节能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不采用采暖与空调措施时,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物。由此定义可见,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节约,即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和减少建筑本身所散失的能源;二是开发,即开发利用新能源。总之,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环保建筑不仅要有充分的自然采光墙体也需具有保温功能。同时,建设时还要选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涂料。
  生态建筑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总而言之,符合这种生态考虑的建筑就称之为生态建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在建筑领域提出了绿色智能建筑这一概念。所谓绿色智能建筑,就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执行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管理。绿色建筑,也称可持续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方式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构筑物。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水和其它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可以说,绿色智能建筑是人类对建筑和居住环境理性思考的结晶,无疑将是我国智能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绿色智慧建筑核心技术
  绿色智能建筑主要有四大核心技术智能建筑集成技术、智能建筑控制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及绿色机房技术,如图2所示。
  2,1智能建筑集成技术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提出了“智能化集成系统”这个新概念,即把各种不同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同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智能建筑集成分两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首先是IBMS第一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实现智能楼宇管理的功能为主;其次是BMS第二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实现智能楼宇各实时监控子系统的集成,以服务功能为主。分两层次集成接口组成结构的一个最大优点是用户可采取先上BMS系统,在有调节时再扩展和提升BMS系统的组成结构为IBMS集成系统组成结构,以利于用户分阶段实施。
  2,2智能建筑控制技术
  (1)能源管理和测量
  (2)节能优化(SSTO)控制
  通过可变时间设备(系统开始和终止时间依赖内部或外部温度)、最佳开始时间和时间基于系统计算等三种形式,确定系统开始和终止时间,以获得节能效果。
  (3)峰值需求限制(PDL)
  降低系统的峰值需求也是节能的一种方式,智能大楼对峰值需求限制的功能可以实现电力负荷降低的效果。
  (4)VWP系统
  VAV是Variable Air Volume(变风量系统)的简称,指在空气调节系统,为了应对末端负荷的变化,在输冷/热介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风量来调整需要冷/热量的输送以满足变化的需求。而VVVP系统(变风量+变压力)用于大型VAV系统,系统稳定好,对于扰动调节时间短(见图3)。
  以西雅图的一个医疗研究中心为例:先前用VAV系统,双风机,每个50马力带调节锥,改装为VWP后,风机使用VSD,年度总节能20万千瓦时。
  2,3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地源热泵等。
  (1)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有:
  光伏组件: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控制器:连接太阳电池组件、各种用电设施和蓄电池组的中心。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功率的调节与分配,实现光伏系统的各种控制能。
  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光伏系统的储能装置。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提供交流负载使用的电气设备。
  (2)风力发电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亿千瓦。
  自2004年以来,全球风力发电能力翻了一番,2006年至2007年间,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扩大27%;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截至2010年12月,全世界设置的风力发电设备的总容量达到了19704万千瓦;2008年8月,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700万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位居世界第五,这也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可再生能源大国行列。预计未来20年至25年内,世界风能市场每年将递增25%。
  (3)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千瓦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5千瓦以上的热量或4千瓦以上的冷量,所以我们将其称为节能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
  制冷系数在6以上,制热系数在5以上,利用率比传统的中央空调高40%左右;一机多用,一套设备可以满足制冷采暖需求,又可以提供卫生热水。地源热泵可利用的低位热源水有地下水、海水、城市污水、洗浴废热水、江河湖水等。
  2,4绿色机房技术
  绿色机房指机房各系统均遵循最大能源节约及最低环境影响的设计原则,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策略。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PUE)是一个比率,PUE一机房总设备能耗/lT设备能耗。越接近1(1—2)表明机房能效水平越好,因此提倡建设绿色机房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各区域的特征和经济现状,制定颁布绿色智能建筑标准和评估规范,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绿色新技术、新材料和成熟适宜的绿色智能建筑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智能建筑立项、设计、施工、运营各环节管理机制和技术政策法规;同时,通过高校、设计单位、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的密切合作,推动绿色智能建筑成为我国未来建筑的主流,实现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1993年6月,我国启动了金卡工程,拉开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序幕,使得我国在新一轮的竞争与发展中能与发达国家同步。金卡工程20年的实践和探索,见证了我国信息化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金卡工程始终注意与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相结合、与改善民生惠及广大百姓的重点应用相结合。不仅促进了银行卡、智能IC卡、物联网的RFID技术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自主创建了中国的智能卡和RFID产业,而且提
期刊
摘要: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正逐步成为国际共识。进入2013年以来,北京市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紧迫。建筑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大户,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响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要求,研究日本在公共建筑领域成功应用的节能减排
期刊
西雅图42岁自称是“生态怪人”的Karin Landsberg对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从她家垃圾箱里提取的12件垃圾非常好奇,其中有一罐豆子、一个小巧的荧光灯,这些垃圾被贴上了微型电子追踪设备,如今这些垃圾踏上了消亡或重生之旅。  两周前,纽约建筑联盟将办公室从曼哈顿中城搬到苏豪区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将垃圾装上标签进行追踪,包括一个咖啡杯、一个文件柜、一个书架、一个破酒杯和一个空的洗手液塑料瓶。“目
期刊
1 关于精细农业的误区  概念误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精细农业开始出现,它是指利用最新技术,通过改变利率和混合领域内的需求以降低化肥投入、减少成本为出发点,以实现农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定量化、高效化为目标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最初是由美国、加拿大等国基于大田作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精细农业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农业,它和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密切,本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核心是要
期刊
危机,往往孕育着变革。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这个严峻的现实关乎着人类文明的存亡,迫使人类必须迅速开创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被不停地提醒和告诫,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化石能源将只能充足供应50年,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正在使地球变暖、海平面升高。但是人们一味追求GDP快速增长的脚步,似乎并没有真正停下来并正视这件事。石油以及依赖于石油的现代化工
期刊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担负着能源输送、信息传输等重要工作,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赖以生存的物资保障。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地下管线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空间分布层次将日趋复杂,并且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获取信息困难、探测精度低、空间分布纵横交错等诸多特点,给城市建设施工及管线更新带来更大难度。三维GIS可以将对象通过空间X、Y、Z三维坐标来描述,实现三维的立体展示,可以直观表达管线的垂直交叉关系,提高
期刊
目前,城市排水规划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严重缺乏基础资料支持,因此导致城市地下排水管线的建设与改造缺乏科学依据,导致规划建设中的人为裁量权加重,特别是经验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导致工作不全面,使建设与改造工作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另外,由于缺乏计算机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使城市中脱离地下排水管线实际容量的建设施工的任意性加强,导致破坏环境容量的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工程频繁出现,因此城市内涝等事故
期刊
正如图1所示,城市历经古代、近代、现代城市,逐渐发展成未来城市,目前正处于产业革命以后产生的现代城市逐渐转移到智慧城市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和基础设施逐渐得以进化,并构建尖端未来城市所必需的尖端智能型城市的基础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约占总人口的19%)发展到2009年的6.22亿(约占总人口的47%)。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
期刊
据统计,从2009年智慧城市概念在我国盛行至今,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154个,预计整体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元。三年的发展形势已是如此,今后的态势是否会更加狂热?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上表示,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还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楚和建设模式不可持续三大瓶颈。这三大问题在业内也被很多人士多次提及,甚至有专家直言,从这个意义上讲,
期刊
网上近来流行一篇电子商务知识口诀,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LBS有三宝:签到、优惠、位置找。”在这之前的某一刻起,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社区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界面也开始出现了关于“位置”的字眼和相关信息,同时,图钉、开开等各式有关位置的应用也跟随着抛头露面。“位置”不再是用户专属的个人信息,而成为日常社交联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签到”这种用于团队集体强制性管理的手段也被网友们搬到了网络上,并成为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