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对能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为此,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专业为例,分析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并对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旅行社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职业能力 旅行社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1-02
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对能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着构建设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重视工作与学习的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并取得显著成就,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技术教育充分体现了其各具特色的优势。为了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研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此,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专业为例,对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旅行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旅游产业已被我国所有的省、区、市确定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全国旅游产业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有1350万,今后每年需新增50万到60万人。旅行社是旅游人才就业的三大部门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国旅行社的总数为26054家,同比增长4.45%。伴随着浙江省大力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就业人数将突破360万,占全省城乡就业人数的7.5%。2013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45万人,但全年旅游从业人员流失较往年有所提高,遭遇了用工寒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流失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数的5.18%,与全省旅游业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存在一定反差。截止2014年3月,全省有旅行社2108家,杭州市旅行社达到全市旅行社为622家。伴随着杭州西湖和大运河申遗成功所带来的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可以预测近几年内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的旅行社的数量还将会不断增加,因此“技能高、上手快”的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急剧攀升。然而对于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而言,近些年来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反映在现实中,就是不容乐观的行业就业率和居高不下的行业流失率。“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旅游行业自身特性的影响,也有旅游管理类专业自身对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新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为此必须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旅行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依据岗位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在积极深入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并确实开展旅游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与旅游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旅游行业的专家、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的广泛交流,分析和研究旅游行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明确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据此建立起凸显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设计和开发出旅游行业企业所必需的专业课程。由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之快、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人才需求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旅行社专业负责人(或带头人)必须经常深入旅游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行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了解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变化,从而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和完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目标突出岗位就业
专业课程目标设计要直接面向职业,面向体现职业能力要求,面向具体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职业从业资格要求,要结合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目标定位课程目标。这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由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的传统岗位进入细分阶段,如计调分同业计调、地接计调、组团计调等,销售分同业销售、地区销售和外联销售等。由于市场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冲击,新的岗位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有电商专员、旅游顾问、客服专员等。为此,专业课程目标的设计时要及时反应这些变化,专业课程内容也要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课程目标定位于从业的岗位和具体的职业,就业方向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清晰体现,使得旅行社专业的课程与就业挂钩,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提供了条件。
3.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掌握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它培养的是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实践,突出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培养职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此,要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实践教学体系不是“请来自旅行社的人士做几次讲座、兼几堂课、建几个实训室;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第五、第六学期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这么简单。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放在首位,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也要适当加大,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职业能力 旅行社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1-02
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对能否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紧紧围绕着构建设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重视工作与学习的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并取得显著成就,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技术教育充分体现了其各具特色的优势。为了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成为研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为此,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专业为例,对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旅行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旅游产业已被我国所有的省、区、市确定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全国旅游产业每年在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有1350万,今后每年需新增50万到60万人。旅行社是旅游人才就业的三大部门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国旅行社的总数为26054家,同比增长4.45%。伴随着浙江省大力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就业人数将突破360万,占全省城乡就业人数的7.5%。2013年,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45万人,但全年旅游从业人员流失较往年有所提高,遭遇了用工寒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流失的从业人员数量占到总数的5.18%,与全省旅游业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存在一定反差。截止2014年3月,全省有旅行社2108家,杭州市旅行社达到全市旅行社为622家。伴随着杭州西湖和大运河申遗成功所带来的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可以预测近几年内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的旅行社的数量还将会不断增加,因此“技能高、上手快”的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急剧攀升。然而对于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而言,近些年来的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反映在现实中,就是不容乐观的行业就业率和居高不下的行业流失率。“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旅游行业自身特性的影响,也有旅游管理类专业自身对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新时期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为此必须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旅行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依据岗位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在积极深入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并确实开展旅游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与旅游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旅游行业的专家、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的广泛交流,分析和研究旅游行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明确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据此建立起凸显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设计和开发出旅游行业企业所必需的专业课程。由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之快、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人才需求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旅行社专业负责人(或带头人)必须经常深入旅游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行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了解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变化,从而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和完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目标突出岗位就业
专业课程目标设计要直接面向职业,面向体现职业能力要求,面向具体岗位的工作标准以及职业从业资格要求,要结合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目标定位课程目标。这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由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的传统岗位进入细分阶段,如计调分同业计调、地接计调、组团计调等,销售分同业销售、地区销售和外联销售等。由于市场的变化和电子商务的冲击,新的岗位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有电商专员、旅游顾问、客服专员等。为此,专业课程目标的设计时要及时反应这些变化,专业课程内容也要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课程目标定位于从业的岗位和具体的职业,就业方向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清晰体现,使得旅行社专业的课程与就业挂钩,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提供了条件。
3.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应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掌握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它培养的是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职业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实践,突出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色。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培养职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此,要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实践教学体系不是“请来自旅行社的人士做几次讲座、兼几堂课、建几个实训室;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第五、第六学期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这么简单。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放在首位,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也要适当加大,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实现零距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