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学与汉代政治——由海昏侯墓所出《春秋》类简牍引发

来源 :东方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昏侯墓新出《春秋》类简牍,据北京大学简牍整理小组的整理和释读,发现与《公羊传》关系密切.海昏侯墓《春秋》类简牍,反映了西汉中期公羊学的发展状况,折射出公羊学与汉代政治的密切关系.依据所见汉代文献,对汉代人引用公羊学思想的事例进行细致梳理,可以发现,公羊学被广泛应用于当时政治、法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士人普遍引用的理论指导思想,对汉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把培养符合国家“双创”战略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怀化学院材料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过程、课程项目指导及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为改革切入点,结合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特色,构建了“四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质量兴农是确定农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重要举措.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质量兴农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给侧结构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涌现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质量兴农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认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与质量兴农的最终实现目标是一致的,实现途径高度统一.并从耕地质量提升、耕地规模利用、耕地集约经营、耕地利用分区等四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耕地资源优化配
劳动、才智、人本三者及其所形成的作用关系,能够反映城乡融合关系的本质和演化形态.目前,“劳才人”思想方法还没有得到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系统化认知与广泛性认同,成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理念障碍之一.文章将“劳才人”纳入城乡融合关系生态,构建价值关系四象限分析模型,剖析乡村现代化过程中“劳才人”演化机理.阐述了“劳才人”思想的核心内容:针对不同阶段构建差异化的“劳才人”价值结构,对城乡关系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基于借城强村、筑城联城、融城兴域,实施“劳才人”
实施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性社会嵌入理论,从农户个体特征、区域环境特征、治理情境特征三方面分别选取差异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下影响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参与意愿的因素并提出假说.利用黑龙江省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较男性参与意愿更强,农户年龄、住房到垃圾处理设施距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处理成本、技术操作难易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意愿,农户受教育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最辉煌一页.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结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接续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其间形成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主要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总结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经验,应从中华民族站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进入"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理念新战略及其实践新举措新成就无不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国际社会继"中国热"后出现了"中共热",而"中共热"之中又以"党建热"最为明显.国外政要、学者、媒体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所开展的研究、解读及其叙述逻辑,主要涉及六大议题:一是基于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的整体性;二是基于制度建设与实践路径的科学性;三是基于外在表现与政治意涵的独创性;四是基于时代背景与目标任务的必要性;五是基于伟大成就与国际影响的有效性:六是基于未来走向的几种可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和杂文大师的鲁迅,实际也是纪实文学大家.他的纪实创作不但几乎占其全部创作的一半,而且也体现出“主体虔敬”“题材庄重”与“守真求实”等特色.他在这方面所开创的传统,与其小说、杂文等一样,不但为中国现当代纪实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给后世以深远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鲁迅精神在当今纪实“大文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纪实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构中的重要意义.
从甲午战败到“五四”,是中国文学的现代热身阶段,急于迈向现代却又在文体上显得不成熟就成为这一阶段文学的特征.谭嗣同诗歌创作的艺术悖论在于:当他徜徉于庄禅的优美境界时就完全沉入传统诗歌的艺术趣味中,能够写出傲视千古的佳作,不过却与新体诗无关;而他追随黄遵宪与梁启超立意创作新体诗时却又发生伤害诗意的现象.他没有像鲁迅的《野草》那样将思想上的激进现代性转化为一种诗歌的艺术形式,这是很遗憾的.他的绝命诗《狱中题壁》充满浩然正气却又歧义丛生,而误读者多是没有细读出典,更有甚者,是以颠覆历史的姿态恣意进行肆意误读与歪
丝绸之路艺术以多样的形态、丰赡的成果及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构成了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人类艺术现象,具有建构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基础和依据.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建构,或许会触动世界艺术史的重写,将可能影响世界艺术史观,反思并重建世界艺术史的逻辑.在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建构中,分期断代是绕不开的课题,也是必须克服的难题.笔者尝试从长时期历史特征和阶段性特点着眼,将丝绸之路艺术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七个阶段.文章首先探讨了丝绸之路艺术史撰写的基本问题,继而探赜丝绸之路艺术史第一时期,即丝绸之路艺术史前史,对丝绸
《字宝》是唐人编纂的一部小型方言俚语辞书.本文作者发现,其中的一部分俚语在当代晋南方言里仍有很强的生命力.通过它们的现代语义,可以对其在中古时代的意义获得更加准确的理解,也可对这些俚语产生的方言区域产生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