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局是什么


  “格局”这个词,听起来比较虚,也比较大,但它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这么说,你这一生的质量差不多就是由它决定的。那么格局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接近的解释,应该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当我们说某个人格局很大时,通俗化的解释就是他的认知层次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认知层次有自己的特点,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风景,而处于相对下层认知的,仅用想象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
  格局的不同,造成了我们在本质上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世界除了是个物质实体外,呈现给我们的还有个精神实体。
  多数人的五感大体相同,比如多数人能分辨色彩、声音等,但还是有小部分人是没法分辨的,他们脑中的世界就跟多数人的不同。
  如果说五感是人类对世界信息自以为是的初级判断,那么认知则是人类对世界机理自以为是的高级判断。认知的差别,可以让我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精神空间。就像在你的眼前有一朵花,大家都看得到是一朵花,但在你的眼里,它只是一朵花,在诗人的眼里,也许就不仅仅是一朵花。虽然对于相同的五感来说,花是客观的信息,但从你们整个人生的精神空间来看,你们其实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很奇怪,这事他怎么会不介意?怎么可能不介意?一定是装的。但气人的是,他似乎不但不介意,还根本就不关心,这就是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世界在精神实体层面上的呈现方式不同。

学习和职场上的格局


  以前念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成绩特别好的学生,特别好与人分享。你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去问他,他会把自己会的跟你说得明明白白。当然他也有不会的时候,也特别不耻下问,哪怕你的成绩不如他,他也不觉得“丢脸”,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再好,也不可能在知识上真包含所有不如他的人。
  而有些人则不太一样,你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去问他,他就算知道也会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你,而他自己不懂的,则因为缺乏“交换的筹码”,渐渐地也问不出口了。这类人的成绩往往处于中游附近,至多是中游偏上,属于看起来不太笨,在笨人眼里可能还有点小心机,实则智力比较低下的一类。有人会问:“那些中游以下的學生呢?”由于他们不常有机会回答他人的提问,因此不在讨论之列。
  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会有这样的差别?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的格局不同,因此他们的世界就不同。
  在认知能力较高的人看来,班级里的排名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到学校里是来学习知识的。既然是学习知识,当然只跟自己比较才有意义,只要我今天比昨天懂得更多就行了,只要我尽力就可以了。阻碍别人进步不仅对自己于事无补,还会拉低自己所在群体的平均值,以致未来有可能影响自己的高度。
  哪怕是从不那么正确的功利主义目的出发,我们念书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今后找份好工作,那么班级里的排名一样没有意义。因为你的高考成绩是全国排名而不是班级排名,拉低班级几个人的成绩也对你毫无用处。
  而那些认知能力较低的人就不同了,他们着眼的,只有自己的小世界——班级。对他们来说,拉低一个人的成绩,就意味着自己相对进步了。这种道理听听就很蠢吧。
  学习上的认知层次差距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行为本身又决定了我们的高度。在职场上,同样如此。
  我很少看到在职场上能把心思真正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他们不停地横向比较:同事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事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那么公司裁员,同事被扫地出门,你是不是也跟着去呢?
  很多人把工作看成计件奖赏,今天我在这里待了多久,你给我多少钱,我能换多少吃的,就是这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当他们偷懒以后,就觉得是占了老板的便宜。将宝贵的精力消耗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拥有较高认知层次的人,他们的着眼点根本不会在这样的地方,他们清楚自己的布局,知道自己每一刻在做什么,能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对他们来说,其实未来的大体框架早已提前建好,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未知,实现的路径未知,时间未知而已。
  在职场这条孤独的路上,为什么我说同伴和敌人都不存在?因为他们都在实时变化着,甚至相互转化着,因此放太多心思就容易做无用功。很多伟大的企业就是专注自身就可以了,在你不断变强的同时,敌人跟不上脚步,自然就不配做你的敌人了,打他干什么呢?这跟盯着班级的排名是一个道理。
  提升格局,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学习也好,职场也罢,人生这场修行,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格局的过程。至于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体现人生成功的东西,如金钱等,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而已。

提升格局之分辨层次


  格局是如此重要,“认知层次低的人无法看到高层次的世界”和“大多数人都以自己现有认知作为认知的最高层次”则是在格局中要时时警醒自己的两个概念。
  所以提升格局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懂得分辨格局的层次。
  一个顶级的厨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也许你会说出与他的专业技能相关的一大通东西,但最基础的不是这些,而是拥有一条好舌头。
  小野二郎说:“如果我的舌头不如客人的,那么我是做不出让客人满意的东西的。”道理显而易见,你没法分辨相似味觉和口感之间的细微差别,自然就会将粗糙的东西拿给要求精细的客人,这是你用再高的技巧都无法弥补的。
  于是我们进行认知升级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虽然看不到某些层次里的具体世界,但至少得能看得出或者隐约知道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我们获得进步的基础。
  如何做到呢?我把它叫做——推倒自己的积木。
  积木,代表你的积累,一旦搭上去了,就会产生一种叫“我就代表正确”的副产品。千万别认为这种副产品很容易对付,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容纳跟脑中既有观点不同的声音,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恰恰就是“我就代表正确”的一种表现,只有小部分人愿意使用逻辑工具重新检验现有知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你的知识体系是你日积月累而来的,包括固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式等。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形成,一旦有人的知识观点跟你的现有积累不符,也就意味着你需要花时间去检验和判断。若检验出来是自己有问题,那么细枝末节还好,若动了根基,则以往的很多积累白费不说,还需要花时间重构。所以很多人从内心抵触不同的声音是有理论依据的,宁可有可能错下去,也不能给花费大量精力重构知识体系留一点可能性,因为若经过了检验确定是自己有问题,那么不改正就过不了自己内心这一关,因此干脆就不检验了。这跟很多人不肯去体检其实是类似的心理。
  我们的格局之所以提升不了,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或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层次的认知。我们在第一时间就会有本能反应,抵触不同的声音,其本质,在于我们不愿意给推倒自己亲手搭起来的积木留一丁点可能性。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那些牛人好像都是固執己见的啊?他们的格局都很低吗?”这么问就没有搞清楚格局的概念。格局可以从上往下看,不能从下往上看。我接触过很多牛人,他们都是非常善于听取意见的。但在普通人看来,他们却是固执己见的,那是因为普通人的建议对他们来说通常不具备“建议”的意义。牛人显得固执己见,是因为他看得到别人的不牛,而不牛的人固执己见,往往是因为害怕一无所有。
  所以,提升格局首先要做的是:虽然看不到上层格局的世界,至少能看到不同格局的层次。实现的方式是关闭“抵触”开关,树立推倒积木就是更快建造正确的大厦的正确观念。

提升格局之扩展时空


  渐渐有能力将格局分层了以后,我们就有了谦卑之心。仅这样是不够的,有了虚怀若谷的心态,还需要有正确检视事物的方法。用逻辑和科学的态度是最基础的,除此之外,还要学会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看问题。
  更长的时间跨度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刚刚讲过的职场上的格局,你在考虑职场问题的时候是以多长的时间跨度为计算单位的,决定了你当下的行为。
  如果你是以天为单位,那么自然是干一天算一天,只要老板固定给你当天的回报就行,参考工地搬砖模式。如果你是以年为单位,那么就不能只考虑当天在干的活了,要考虑在公司里的生存问题,考虑升职加薪的问题,参考大多数的白领模式。如果你是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单位,连当下的薪水都不是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当下的工作环境能不能让你变得更值钱。如果你持续增值的速度够快,那么当下的薪水其实意义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当你一个月能挣10万的时候,之前是1000元还是3000元其实都差不了太多。
  所以,当我们从不同的时间跨度考虑问题时,就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行为。有些人很难理解,这么辛苦付出怎么可能有人不计较薪水呢?这种难以交流的现象在本质上就是格局不同导致看到的世界不同。
  更大的空间跨度理解起来也不难。在这方面我有个关于自身经历的例子。我从五岁开始学棋,野路子出身,一直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于是开局的布局总是很差,漏洞百出,有时还会丢子,但进入中局以后往往能扳回劣势,原因就是我的逻辑推演和记忆能力都还不错,通常可以比对手多看几步。为什么多看几步如此重要呢?因为你在三步以内思考出来的最优解,到了五步以内,很可能就是最“臭”的。
  每个人看事情的时候,都拿着一个用硬纸板卷起来的圆筒,有些人的筒大一些,有些人的小一些。如果你把下棋过程中每一步的可能性用思维树给画出来,那么三步和五步的区别就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筒观测到的世界。
  当我们聚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做出了看似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或者给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评价。然而,当我们把可视的范围扩大,刚刚明明正确的决定和主观评价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加入突然就变得不再正确,所以用更大的空间跨度去看问题,显然就会更接近真相一些。
  那么如何扩展空间跨度呢?其实扩展空间跨度的方式就是扩展自己的思维树,用白话来讲,就是将尽量多的相关对象和影响方式收纳到自己的思考范围之内,理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这个过程在头脑中完成有困难,可先尽可能多地列到白纸上,然后借助工具慢慢梳理。
  当你对事物的认知较之以前更为接近本质和核心时,你的格局就提升了,眼中的世界也将随之改变。
其他文献
制度创新仍有待完善  根据新华社经济分析《2017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年度报告》,几年来,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自贸区的制度创新遭遇越来越多“难啃的硬骨头”,尤其在法律权限、政策协同、事中事后监管、地方联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表示,自贸试验区涉及的许多制度创新都属中央事权,地方可自行探索的比较少。如果没有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
期刊
今年3月初,武汉一父亲模仿某视频网站上一个与孩子翻跟头互动的视频,在向上翻转180度时突然失手,致使孩子头部着地,脊髓严重受损;同月28日,来自江西的25岁男子小郭模仿偷挖奔驰车车标的视频,在浙江永康飞凤路一带连续挖去多辆奔驰车车标,同时边进行偷窃边录制视频上传,得手十余次。  两个案件发生后不久,央视集中报道了短视频平台大量的未成年孕妇視频被推上平台首页的现象。视频以未成年生子为噱头,争相炫耀早
期刊
【材料】  焦珊珊是某大学农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毕业后来到一家生态草种植企业,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公司非常器重她,虽然她也有过另谋高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期间还放弃了到省城某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我在这里专业对口,5000元的月工资在当地已很不错了。这5年来我的综合能力提升很快,从作物种植到企业管理都学到了不少东西。” 但是,焦珊珊的故事并不是普遍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农科大学生还
期刊
近期,相关部委和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但是,“扩大内需”并不是“扩大总需求”,这意味着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且中央强调扩大内需应同调整结构相结合,这就决定了不会走依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的老路。结合中央近期的一系列表述,预计扩大内需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扩大进口调整国际收支结构。我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释放出主动扩大进口的信号之后,近期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陆续
期刊
期刊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涉及审计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审计工作的新模式新要求层出不穷。做好新时期审计工作,需要广大审计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借鉴新经验、提高新技能。为贯彻落实“大学习”活动要求,引导促进广大审计干部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提高审计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L省审计厅拟建立“L审计共享学院”。这不是实体学院,
期刊
一、人工智能创造就业效应显著  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对就业结构、就业形态、就业质量及就业制度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在我国,随着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劳动力供给速度趋缓,“招工难”现象逐渐凸显,人工智能带动的“机器换人”成为缓解用工紧张的有效途径,进而催生出许多新的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一)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兴就业机会不断涌现  一是大量新的技术研发等岗位产生。  二是部门传统行业被细分、升级
期刊
从世界科技强国发展历史看,具有划时代意义科技成果的产生,很多来自国家科技项目的系统集成攻关和创新引领。回过头看,1976年是奠定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基础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日本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推行“举国体制”,整合了当时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的几乎所有相关研发力量,全力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多位受访科学家、企业家建议,抓住顶尖人才、制度环境、前沿
期刊
俄罗斯公务员要看网民“脸色”行事了。  因为俄罗斯政府已经修改了公务员的评估标准,建立了一套新的考核系统,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将取决于普通公民的好评差评。  梅德韦杰夫签署了这项新规,并发布在政府网站上,其中详细说明了各州政府机构的地区分支负责人的工作将由普通公民评估,评估将影响官员的职业生涯,评价太低的负责人将被解雇。  评估主要参考两个部分:一是民众对公务员们工作的评价,二是公务员们对民众在Gos
期刊
那时,我以优秀的成绩从佩鲁贾大学毕业,维托老师带着我去见他的老朋友保罗,他拥有一家很大的贸易公司,维托先生希望我能进入那家公司工作。  保罗先生在办公室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保罗先生似乎对我非常满意,他心情很好,说了很多他的行业经验。但我发现他的经验其实很有限,他对市场和管理比较内行,但是对生产并不精通,他所说的行业信息,在报纸上随处可见。我觉得我的才能比他强多了,所以每次在保罗先生说话时,我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