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印度“国际青年和平节”有感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应印度旁遮普邦青年力量协会邀请,对外友协组派青年代表团一行30人于2010年9月24日至10月4日访印,参加第五届国际青年和平节活动,与印度等各国青年进行了交流。代表团成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和山东。代表团还参加了印度中国之友协会举办的中印关系研讨会暨中国青年代表团欢迎招待会。
  
   印度与中国同是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过去,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两国人民相互声援,相互支持;今天,虽然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为了促进两国的社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巩固与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有幸赴印度参加了“国际青年和平节”活动。
   到达印度的第一天起,喜悦与不安,幸福与好奇伴随着我。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在做梦,都是那么的奇特。
   印度地大物博,山川秀丽,民族众多,古迹遍布。下了飞机我们乘车前往阿格拉,参观了阿格拉城郊朱木拿河南岸的泰姬陵。这里沉睡着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杰罕及其爱妃慕玛泰姬·玛哈尔。玛哈尔1612年入宫,备受宠幸,1631年去世时年仅38岁。沙杰罕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按照玛哈尔生前的请求,为她修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陵墓。
   泰姬陵东西长580米,南北宽305米,四周为红砂石围墙,墙上角楼耸立,中央是白色大理石的正方形台基,台基四角矗立着四座白色大理石的三层塔,中间就是泰姬陵的主体——白色大理石的圆顶寝宫。
   寝宫内的门窗,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花边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珊瑚、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黄金做成。
   泰姬陵的主体建筑于1632年动工,1648年完成,历时16年,如加上附属建筑,耗时共22年。今日我们到此一游,既因昔日统治者的骄奢而震惊,也因莫卧儿劳动人民的天才而赞叹。
   第二天我们前往德里。在旧德里,我们参观了沙杰罕建造的莫卧儿帝王的王宫——红堡。它的城墙与内部主要建筑都是用红砂石砌成的,故名“红堡”。红堡分内、外宫两部分。外宫是莫卧儿帝王召见土邦王公与大臣、接受奏章、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内宫是帝王与后妃、公主避暑观景、娱乐休息之处。此外,还有寝宫、祈祷室、谈话室、浴室、清真寺、花园等。这里的一切都记录着他们曾经辉煌并且依旧辉煌的历史。
   第三天,我们从德里飞行1个多小时到达昌迪加尔。我的接待家庭早已在机场等候我们了。赛莫兰是印中友协年龄最小的成员,开车把我们带到他的家。赛莫兰一家人十分友善、开朗,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赛莫兰家世代行医。爷爷是西医医生。爸爸和一个叔叔继承爷爷的事业,在印度开了五所印度传统医学学院,还有很多家附属医院。另一个叔叔则是当地有名的牙科医生。赛莫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印度传统医学,而他的妹妹也在一所有名的大学学习西医。 赛莫兰的妈妈也是受过教育的印度妇女,能用流利的英语与我们交谈,她在家里打理整个大家族的事务。在和赛莫兰的父母进行短暂的交流后,赛莫兰便带我们去昌迪加尔最大的商业街走走。
   随后的日子,便是每天早出晚归,参加“国际青年和平节”的活动。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讨论节水、世界和平等话题。回到住处,闲暇之余我们向主人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的传统理论,向他们展示了我们的针灸针、中药颗粒剂及艾条等等。他们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国家的历史、宗教、节日、医疗体制等等。在10月1日前夜,为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应印度中国之友协会邀请我们一行与该会的成员及当地学生举行了一场联欢会。会上我们欣赏了印度的传统舞蹈和歌曲,也被她们激情、欢快、富有感染力的旁遮普舞蹈所吸引。我们献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太极拳。我们的表演受到热烈的欢迎,我深深地感受到印度朋友的友好和善意。最后,在我们中国代表团30人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结束了当晚的联欢会。在印度的国土上,高唱我们的国歌,我心潮澎湃,倍感骄傲。
   10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印度的记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赛莫兰家人送我的那个跳着旁遮普舞蹈的小雕像,我会永远珍藏。离开他们家时赛莫兰的母亲含着泪水说:“你是个好女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为我擦干眼泪。在含着泪水和他们一家人一一拥抱、告别之后,我们上了车。远远回头望去,他们一家人还站在门外向我们挥手。
   离别时,我发现,此次参加“国际青年和平节”不仅仅体验到了印度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人与人交往的最深处,那颗最柔软、最纯洁的心。此次活动之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印度人民和文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居住在当地人家里,与印度人民可以有近距离的接触,深切体验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提高了调整自己,适应不同文化和生活的能力。
   印度之行让我们领略了新德里街头的现代风光,呼吸到了阿格拉的印度气息,体验到了昌迪加尔人民的朴实而快乐的生活,感叹恒河的源远流长,享受木拿河的安宁,这一切使我感受了异国的风土人情,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莫大的收获。
  在国外我也切身体会到了祖国强大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怀中国心,做世界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