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力结构改革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WU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产能,似乎正在各地掀起一阵“狂飙”。根据国家提出的去产能目标,煤炭、钢铁行业在未来3—5年内将分别压缩产能5亿吨左右和1亿—1.5亿吨。但是媒体梳理各地去产能目标却发现,仅河北一个省压减的钢铁产能即达1亿吨,晋、陕、蒙三大煤炭主产区要化解的煤炭产能已接近4.8亿吨,如果再加上其他省份,地方压减力度将远远超过国家预期。
  如此力度,不免让人有些错愕。坦率地说,当前各地去产能“冲动”,隐约让人感觉到一级一级“层层加码”的习惯做法。平心而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但是,考虑到去产能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推进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各地去产能热情予以更多肯定。
  首先,各地去产能热情高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以及大势所趋之下,过剩产能实际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沉重包袱,而不再是维持地方GDP的利器。
  其次,为了支持地方去产能,中央财政安排了1000亿元的专项奖励补贴资金。即便地方去产能“冲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1000亿元资金的诱惑,却也说明以经济杠杆去产能发挥了效用。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去产能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果真如此的话,无疑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腾挪出巨大空间。
  中国巨大过剩产能的形成,除了周期性因素外,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行政干预所致。在此背景下,尽管以行政力量强力去产能也会引起一定争议,但关键时刻有形之手确实必须有所作为。只有快刀断乱麻,方能理清头绪轻装上阵。必须认识到,去产能本身即是要素错配的纠偏和重新配置。只有首先坚决去产能,方能倒逼老产业改造升级、新产业破茧萌发,方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创造空间和提供激励。
  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制度体制性变革,不可能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在分清轻重缓急坚决去产能的同时,还要及时审视和调整去产能的手段与措施,以使其更加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意。
  本期封面专题,我们着眼去产能聚焦“结构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质量追赶型”中速增长期的机遇与挑战》一文认为,当前中国的中速增长期依然是追赶期,但更多的却从以往的数量追赶逐渐过渡到质量追赶。而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中国经济进入这一新阶段创造必要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从制度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正在全面铺开的“营改增”无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贾康、梁季的《营改增的全方位效能》一文,从结构性减税、促进中国经济和产业的细分与升级等方面,对这一重要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
  李佐军的《改善供给管理:“去产能”与“补短板”》一文则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的问题。他认为,供给侧改革是改革制度,改革制度需要一个过程,而当下面临迫切的是供给管理问题,即对供给侧问题进行管理。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要做好供给管理。
其他文献
@ 嗨fantasticgirl: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我不认为存在谁胜出的问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其实大多数需求侧的政策主要是宏观政策、短期政策,更多注重平衡经济。而供给侧改革,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更长期性的政策。  在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讨论供给侧的政策是没有意义的,那时需要的就是反周期、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但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
期刊
大西洋两岸的投票模式似乎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投票方式与他们的长辈明显不同。一条巨大的鸿沟似乎已经出现,与其说是基于收入、教育或性别,不如说是基于投票者的世代。  这种分歧的产生有充分的理由作为支撑。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生活,正如他们现在所过的,是不同的。他们的过去不同,他们的愿景也不同。  例如,在一些人出生之前或有些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冷战就已结束。“社会主义”这类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已不同
期刊
@ KiAile_Grizzly: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去杠杆定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在2016年的五大经济政策任务中,去杠杆位列首位。不过迄今为止,去杠杆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高杠杆陷阱:因为很难接受短期调整的成本,不但宏观层面去杠杆的可能性很低,微观层面的资产重组也很难推进,金融体系转型更是无法一步到位。  我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三点粗浅的看法。第一,判断杠
期刊
@ 刀鞘不见了: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2016年的全国两会,就能看出“创新”毫无悬念地成了热议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61次提及创新,将“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并明确提
期刊
自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在全球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现在需要推行更强的需求侧措施,如果没有需求侧措施,供给侧改革可能适得其反。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之间如何实现均衡的讨论。  在斯蒂格利茨看来,美
期刊
@火猪小常yuer:环保和发展并非对立的。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环保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包袱,而且还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中国政府现在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2016年也将成为开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历史性元年。
期刊
@ 落雨潇潇: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世界各国都是个大难题,更何况在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的医改不可能照搬外国的模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2016年,全国两会已经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为重点议题。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重矛盾,处于破冰期、爬坡期。我认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宏观审慎管理要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要在稳定经济的同时,着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防控金融风险,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宏观审慎管理则要从宏观的、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
期刊
“除了下围棋,阿尔法围棋软件还可以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有人认为(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围棋冠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大家大可不必紧张,一只苍蝇都能比阿尔法围棋软件做更多的事情。”  —皮埃罗 2016年3月12日发的推特文  1950 年,英国学者阿兰·图灵( Alan Turing) 提出“图灵测试”。参加测试者是被隔离的一台机器和一个人。图灵提出,如果 30%的被测试人都不能区分放在
期刊
好的经济政策一定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又可以带来更多其他的成就,尤其是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足  阿马蒂亚森,1933年出生于印度,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过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与哲学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等学术职位。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阿马蒂亚森,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基础研究课题上作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