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有风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太冷,有风,众多目光随着一枚干枯的梧桐叶在地上跑。
   银行营业大厅外的廊檐下坐着一排人——他们是来城里找零工的农民,等着做一些零星的力气活。
   没有人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就蹲着,手插在袖子里。有人的时候,他们会呼啦一下站起身,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来者。然后一人,或是多人,骑上叮叮当当的自行车跟来人疾驰而去。然而路过的多半不是雇主,他们只好反复地做着同样的动作:站起,蹲下,目光随着那枚枯叶,在地上跑。
   我坐在开着空调的银行大厅里,看着。
   那天,有一个农民拧开自带的塑料杯想喝水,一晃,空了。他跟身边的人吵,我估计谁喝了他的水——吵过之后这人四下望着,无意间隔着玻璃看到厅内有饮水机。他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饮水机,继而,又看我。他从与我的对视中读出了我的默许。我把水杯从窗口递给他时,他仍沒有收回那束目光,他离开我时是倒着退回去的。
   他的目光充满了感激——挺满,像那杯将溢的水。
   笫二天,我在银行大厅外放了一台饮水机。
   人世间有那缕温情的目光,我们又何必吝啬那桶冰冷的水。
其他文献
非洲的某个土著部落迎来了从美国来的旅游观光团,部落里的人们虽然还没有什么市场观念,可面对这样好的赚钱商机,自然也是不能放过。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购买。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而且颜色地搭配也很巧妙,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   这时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想: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
期刊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者摆棋阵,并且在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戰,没有想到老人连出破绽,被左宗棠击败,并且左宗棠连胜三盘。左宗棠看到天下第一棋手都被自己打败了,心情非常高兴,志在必得,舍我其谁的自信心更加坚定。   接着左宗棠去新疆平乱出征了。他平乱胜利回来时又见老人,于是又和老人下棋。但是这次左宗
期刊
一个男人厌倦了他每天出门工作而他的老婆却整天呆在家里。他希望老婆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拼的。于是他祷告祈求:全能的上帝啊,我每天在外工作整整八小时,而我的老婆却仅仅是呆在屋里,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的躯体调换一天吧!无限智慧的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当然,是作为一个女人。他起床为他的另一半准备早点,叫醒孩子们,为他们穿上校服,喂早餐,装好他们的午餐,然后开车
期刊
那一年,国画大师黄永玉带着他的画作来到北京,他住在示新巷“芥末”故居。那是怎样的一间房子啊,不但陈旧,蛛丝网结,而且四壁连一扇窗也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黄永玉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顿时他就觉得屋外的暖阳正透过窗棂涌进他的小屋,小屋顿显生机勃勃。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有趣,许多时候,上帝就这样捉弄人,他会给我们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
期刊
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可以有许多标准。在一切标准之中,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表明生命质量低下;沒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随波逐流,也表明生命质量低下。    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这
期刊
话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信息,同样一句话,内蕴越丰富,话的价值越高。诗句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在表层意思之外,还有象外之象、旨外之旨、韵外之致,如果说日常语言是1+1=2的话,那么,诗的语言则是1+1>2。然而,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语言虽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却时时使我们感觉到人世的温润,这种语言,我把它叫做“温暖的废话”。  大多数游子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离家回到自己谋生的地方,白发老母总是送了又
期刊
“生命美不美是偶然的,端看你有没有看见而已。”   如果你在生活中,看不到任何的价值,那么每一天,都去寻找一个美好的事物,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一朵花之所以美麗,是因为,你认为她美丽。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花过时间去寻找美感呢?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   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你对
期刊
许多人都在期盼将来,许多人都在憧憬后世。甚至还有人迷惑于生生世世、世世代代。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只有这辈子。   最无忧无虑的是孩子们,他们好好玩就是了。但他们竟不,天天盼长大,想说了算,想成个家。殊不知长大以后,有那么多艰难,有那么多责任,哪有心情再玩。   端着铁饭碗、守着大锅饭的人们,也一度悠闲自得,他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可他们也不。他们不钻研技术,不精心业务,晚来早走混日子。街长巷短
期刊
这是美国一位著名推销员讲的一段故事:    我作为一名见习服务员,在熙熙攘攘的纽约杂货店忙活了整整一天,累得筋疲力尽。我的帽子歪向一边,工作裙上沾满了点点污渍,双脚越来越疼,装满货物的托盘在我手中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我感到疲倦和泄气:“看来我似乎什么也干不好。”我好不容易为一位顾客开列完一张繁琐的账单——这家人有好几个孩子,他们五次三番地更换冰激凌的定单——我真的准备撂摊子了。    这时候,这一家
期刊
83年前,在法国巴黎的一条叫奥德翁的路上,有一家叫“莎士比亚之友”的租书图书馆。一个上唇留着浓密胡须的青年经常光顾这家不大的、但十分友善的图书馆,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名声显赫的文学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样,在83年前的北京,在一个自称叫“窄而霉小斋”的小旅馆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来自湘西的小个子青年,一边流着鼻血,一边在寒冷的没有火盆的房间里写作。这个小个子青年,就是我们热爱的“只有小学文化,硬是靠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