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红茶伴行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旧风盛行,总觉得上了年份的事物都有故事,更值得玩味和留念。无论是陈年红茶还是古树红茶,那明艳的茶汤似乎都饱含情愫,能让人读出情感。于是我收集了和年份有关的红茶,去阅读那些封存的流金岁月。
  
  20年正山小种
  
  20年前,或许不曾有人想过它会保存到现在。这款桐木关正山小种是经过传统工艺的加工,在农户家中保留到现在。20年后,再次品饮,感触万千。
  这茶条索肥实,大概是放置时的疏忽,条索并不是那么均匀。但色泽则是无可挑剔的乌润,乌润的条索上裹满白霜,这便是松烟熏过的痕迹。虽然搁置了20个春秋,松烟熏过的痕迹依然还是那样清晰,应该是用上好的松木熏制的。细细嗅着干茶,似乎能想象得到当时在“青楼”中“烟熏火燎”的那一个场景。
  茶汤也是同样的让人惊艳。从第一道开始,顺滑绵长,是经年累月留下的醇厚滋味,陈味明显,还夹杂着淡淡松香;第二至四道的茶汤是桂圆香、松木香和陈香融合一起散发出的微妙香味。这些香气很轻、很淡,三者互不争艳,恰到好处地散发着陈年幽香;到第五道时,茶味消失,汤水中能喝到松木的味道,担心的水昧并没有出现。这应该是这20年的时光,使得当时只是附着在表面的松烟香已经渗到了茶叶的骨子里,然后任凭开水数轮的冲泡。汤水中依然可以喝出这松香的余味。
  再看冲泡后舒展的叶底,铁青带褐,较油润,也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
  
  10年野生菜茶
  
  这是朋友珍藏的一款茶,说是在手上放了3年,当时遇见它的时候已经在武夷山农户的家里存放了7年。加起来也有10年的光景。
  这款茶没有20年的正山小种那样精细,粗大的条索欠紧结、匀整,整体看来显得有些粗糙。细嗅之下,干茶的松烟香依稀尚存;茶汤汤色橙红明亮,和其显得有些粗糙的外形反差颇大,不免让人眼前一亮;茶汤入口顺滑,甘醇,松烟香显。泡至第六道时尚无水味,泡开后的叶底肥厚有光泽,不过发酵欠均匀。
  在茶友们看来,这款茶应属于桐木关野生菜茶,想必这是桐木关当地茶农采摘自野生的茶树做成的自家饮用的红茶。虽然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出众,但放置10年后,口感和耐泡度方面竟有可圈可点之处,实属难能可贵。
  
  百年古树滇茶
  
  这款茶并不是陈茶,它的外形一般,条索虽有着大叶种红茶的肥壮特征,但并不紧结,金毫也没有之前见过得滇红茶那样明显。它的优点是在香气和口感上。
  沸腾的水直冲而下,丝丝渗出的茶汤并不红艳,只是微微发红的橙黄。香气也并不像传统的滇红那样高扬,只是淡淡的香,但这香已足以引起你的注意,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凡。从第三道开始,汤色转红,香味也变得平稳。
  品尝滋味时,当茶水和舌尖接触的一瞬,就会发现这款茶的与众不同。顺滑浓稠的汤水,还来不及在舌面上停留,就已入喉。片刻,舌两边便有明显的回甘,甜甜的感觉溢满整个口腔。也正是在此时,这款茶回甘生津强烈的特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从这茶中喝出了几分普洱的韵味。
  因为茶叶来自百年古树,所以有着大叶种茶耐泡的特性,冲泡到第六水的时候。汤色依然是橙红,茶汤甜甜的感觉更加明显。
  如果,一朵花中有一个世界;如果,一片叶脉是一个秋天的轨迹;那么,对茶而言,花开花谢后的无数个春秋,仍然是同一个世界。片片茶叶承载的时光,是短暂而又久远的,就像鲜花曾有的美丽一样,短暂得连一季都撑不住,而落花的柔情,却是果实铭记一生的永恒之美。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环保局、省市环保局的要求,2000年治理单位要完成"一控双达标”的任务.华尔公司作为市重点治理单位之一,按照现代企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
期刊
1 紧抓企业管理今天的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结出的硕果又要靠管理这个手段来加以维持和巩固,所以我们说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
期刊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不相同的养生理念。本期,我们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教授与马烈光教授畅谈养生,他们一致认为,合理转变自身角色是现代社会中讲究养生的关键方法。  张教授:很多时候,人们失去健康之后,才猛醒到健康是人活着最应该追求的东西。这就像一个悖论,大家都明白养生的重要性,但在高压的生存环境下,说起容易,做起来却颇有难度。  马教授:是啊,养生确实如古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筹决策中,形成了“细分统筹”的分析方法。在通盘考虑的前提下,细分基本特点确定战略;通过细分发展前途或可能性统揽全局;通过对整体细分,在区别中
公平是农民工政策的基本议题,但发展主义逻辑导向的经济话语制度性地简约了农民工政策的公平价值意蕴,带来公平性隐缺问题。农民工政策创立中的少数人对话是理解公平性隐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