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美学价值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中应用微创环切术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价值。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9年8月期间的口腔种植患者74例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将传统翻辦种植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微创环切术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美学效果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美学价值及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环切术;口腔种植;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76-02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审美意识逐步增强,对于牙齿美观更加重视。临床实施牙齿修复种植的美学效果及手术疗效与患者牙龈形态、牙周状态、黏膜翻辦或切开、牙间或颌间距离等因素相关,常规的义齿修复逐渐转变为义齿种植。将微创环切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具有美学效果良好、无折线、手术时间短、创伤面积小等方面的优势,本次研究以74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口腔种植患者资料共计74例开展本次研究,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1.38±6.55)岁,失牙时间1-5个月,平均失牙时间(3.22±0.58)个月,根尖周病8例,牙体病损19例,外伤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1.43±6.58)岁,失牙时间1-6个月,平均失牙时间(3.27±0.54)个月,根尖周病9例,牙体病损20例,外伤8例,常规资料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单牙种植,失牙区骨量及骨质符合要求,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拍摄口腔CBCT片,医护人员利用拍片结果评估失牙区病情,口腔及面部消毒利用碘伏完成,配合进行局部麻醉及铺洞巾。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翻辦种植治疗,切口位置设置在患者牙槽嵴顶端偏向腭侧,切口方向为水平,结合患者失牙区的病理特点设置垂直方向的松弛切口,并采取翻辦操作。将牙窝纤维结缔组织利用刮匙完全刮除,使牙槽骨面充分暴露,创口位置无需缝合操作,1星期后对创口实施拆线,3个月后为患者安装永久性基台,将上部结构妥善修复。
  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环切术进行口腔种植,植入点利用探针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刻度精确的环形切龈刀制作植入点牙齦的环状切口,将患者口腔中环状牙龈清除,使牙髓骨顶端充分暴露。准确测量黏骨辦膜的实际厚度。钻磨牙齿的过程中采用球钻,需磨至牙槽嵴顶端。依据术前预先设计的种植长度及种植方向,在定位钻的配合之下完成钻孔定向,妥善准备种植窝。种植窝利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对局部组织实施降温,妥善保护唇颊侧骨板。利用探针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壁穿孔等问题,将种植体及愈合帽置入,妥善完成穿孔缝合。
  1.3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患者口腔种植后美学效果,具体指标包括种植体远中及近中牙龈乳头高度、软组织轮廓、牙槽骨突度、边缘龈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牙龈乳头高度,包括0-4度,无牙龈乳头为0度,楔状间隙高度为牙龈乳头高度2倍以上为1度,状间隙高度为牙龈乳头高度2倍为2度,牙龈乳头填满楔状间隙,软组织外形良好为3度,牙龈乳头可将邻牙及修复体部分覆盖,存在不规则外形及过渡增生为4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牙槽嵴骨吸收量等手术效果指标。
  1.4评价标准牙龈乳头高度比例使用%表示,x2检验,美学效果及手术效果指标使用(x±s)表示,t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指标及牙龈乳头高度指标
  研究组患者牙龈乳头高度为3度占比为(18/37)48.6%,对照组患者牙龈乳头高度为3度占比为(8/37)21.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肿胀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牙槽嵴骨吸收量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荚学效果 术后美学效果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经微创环切术治疗后,美学效果及手术效果指标优势显著。微创环切术利用改良处理的微小手术切口,操作中无需进行切开粘骨膜、翻辦、缝合、拆线等操作,可有效避免牙槽嵴顶及牙龈乳头受损,术中出血量较少,种植时间短,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及感染的发生率,避免软组织受损。与传统翻辦种植相比,微创环切术手术视野清晰,可降低口腔刺激,有效避免术后局部肿胀及疼痛。术中无需将牙龈全层翻开,利用砂球钻、超声骨刀等设备可有效保护附着龈及龈乳头,提高植入体质量,避免局部微循环破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作为微创手术模式,微创环切术切口面积小,能够保持牙龈的自然形态,术后美学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牙槽嵴骨吸收量无差异,主要原因为微创环切术需选择厚度较大的黏膜组织,患者牙槽生长情况良好,传统翻辦术对牙槽嵴骨吸收量影响较小。
  微创环切术临床优势显著,主要缺陷为存在较大风险,为此应用该术式前需对患者详细诊断,合理开展治疗方案的设计,确保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提高微创环切术的临床效果。术中需选择平坦的牙槽嵴顶,厚度不得低于7mm,实施种植前应利用CT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骨密度,保证种植效果及美学效果。
  由此可知,口腔种植中应用微创环切术可缩短术后肿胀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改善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微创环切术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其他文献
持续性枕后位是产科常见的胎抬头位置异常,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在产程中恰当的实施人为干预措施矫正持续性枕后位,降低剖宫产率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
目的: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对比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随机选取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3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及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单一治疗组实施曲美他嗪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实施心脏康复+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疗效;心衰纠正的时间、心房颤动消除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监测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
目的:观察卡铂联合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经20、40、80μg/mL卡铂和100ng/μL TRAIL单用或联用处理后,用MTS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肓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治疗有效阶段,往往缺少症状,晚期常致双眼不
对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W/Si周期多层膜在X射线衍时仪上进行了低角X射线衍射实验,并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在对实验谱线的拟合过程中,考虑了界面的不对称性、周
将1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步复迈治疗组92例,予以步复迈250ml静滴,1次/天,共10天;对照组84例,予以复方丹参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滴,1次/天,共10天。结果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过渡金属二元合金氢化物的形成和贮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键参数-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建立描述过渡金属二元合金贮氢材料形成的数学模
【摘要】目的:探讨68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一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例,经脑出血一般与对症处理后,对照组行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观察组采取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为7. 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 46%,组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