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压力,造成现代人心理问题的高发。而几千年前的道家思想通过阐述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折射出有关心理健康的重要思想,这对解决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有着诸多的益处。
  关键词:道家文化;老子;庄子;心理健康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75-02
  
  据有关专家预测,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何正确对待挫折,以及保持心理的健康,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积极的成分,成为医治人们心理疾病的文化良药。道家哲学是生命哲学,他可以为人们安顿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提供智慧,这种智慧对现代人的心理调适、身心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不以物役的生活态度——达观
  避免心理障碍首先要处理好人与物的矛盾。综观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现实,经济市场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竞争激烈化,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但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却未能及时跟上这一步伐,这样人们心理受挫的可能性增大了,容易产生心理焦虑。
  道家文化虽产生于先秦时期,但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通用的。在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主张人与物应当是和谐一体的,人不主宰万物,也不被万物所主宰、所奴役。老子讲人应当过一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活,庄子说人应该“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
  他们揭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物物,是人驾驭物,这是人与物的自然和谐境界;物于物,则是人被物所役,正如马克思所说,人被异化了。人驾驭物的人生是自由而逍遥的,他“不贵难得之货”,看淡名利,心理上当然就没有得不到的痛苦。物于物的人生则会在过分追求声名财富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对于物的过分迷恋,必然会造成人与自我的分离,结果就是自己沦为物的奴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疲惫和心理疾病,轻则烦恼、焦虑,重则颓废抑郁。
  当然,道家少私寡欲的核心指的是节制贪欲,而不是正常的需求,也就是分清楚需求和愿望。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精神上的自由,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的。庄子提倡的是一种淡泊名利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不以物喜,这样就会得到心灵的安顿,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出现社会上各种各样因为个人的得与失而误入歧途的人。
  二、绝圣去智的小国寡民——大智
  消除心理障碍要求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老子理想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小国寡民的恬淡、淳朴、自足的生活状态。他批判社会的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生活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是不现实的,但是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这些小民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归真”。在他看来“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关键是自足其性。性短则当短,性长则当长,因此,性至真的标准是“任其性命之情而已”,即任性而为、任情而动。人的生活状态应该是随性,但现实中的我们却被名利与物欲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不能做真实的自己,这其实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小国寡民的另一个特点是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所谓“不争”,简单地说就是不争强好胜,少私寡欲。欲望少了,烦恼自然少了,心情舒畅,这样的环境中人才能真正身心健康。人们常说:“吃亏是福”也是同样的道理。从自足其性的相对主义出发,庄子强调万物皆平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在这样的人际观的指导下,人只要依自然行事即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珍重自己、尊重他人、不自私自利、不爱慕虚荣、不崇尚奢华,就是一个君子。这样的思想如果被当代人所用,成为我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重要法则,做到自知而不自贱,自爱而不自贵,自然能够很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观。
  三、顺其自然的生死情怀——超脱
  避免精神障碍还需要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看透人的生死。作为人都会有死,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对死亡的恐惧、逃避的意识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目前人们盛行的末日情绪,一些人为此而心生焦虑。
  我们的时代同老庄截然不同,但是对死亡痛苦的畏惧是相似的。对于任何生物体来说死亡都是极其痛苦、残忍和无情的。道家不否认死亡的痛苦,但是教人学会一种正确看待死亡的方法,即“生死具善”的达观态度。相传老聃死的时候,好友秦失前去吊唁“三号而出”,弟子觉得很奇怪,秦失解释为:亲人死了一般人都会嚎啕大哭, 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得道的高人来说,这样做是“遁天倍情”。因为现实的生活是苦难的,死亡对于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却赋予它解脱实现痛苦的“功劳”,从而在人们的心中减轻对死亡痛苦的压力。
  失去亲人也会使人感到极大的痛苦,也是人们畏惧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地震中我们失去亲人失去朋友,清楚的体会到那种失去的痛苦,我们惧怕灾难再次降临,再次使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体会到那种痛苦,因此人们面对所说的“灾难”心中充满的是焦虑感。如果能理解人是自然中的一物,从自然而来,最后又回归自然而去,能够理解生死一体,就会将死亡视为回归大道,慨然而行。
  正如《庄子•至乐》中记载:庄子认为人的一生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一样自然,妻子的死是尘埃回归自然,因此不应该为其离世而痛哭不已。道家将个人微小的生死,放到宇宙、自然的大世界中来观察,就使人们获得了一种宽大的视野,可以超越对于个体生死的挽留,来考虑人生的意义。这样面对灾难和死亡就会很坦然的去面对而不是焦虑和恐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道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修身养性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都用重要的意义。道家文化是一本深奥的书,我们需要去自习研读体会、消化吸收,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关系,这样个人的心理障碍必然会减少,身心和谐,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2]李振纲.智者的叮咛[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践.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4]崔景明.论道家思想的伦理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04,(6).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窗口系统等软件技术的进步,图形用户界面、直观操作、“所见即所得”等交互原理和方法相继产生,并且得到广泛
摘 要:蒙古国在大国战略关系中,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大格局中,往往是平衡各方力量的重要因素。中国向来十分重视与蒙古国关系的发展,积极开展与蒙古国的经贸合作。虽然目前中蒙的合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但从地缘政治学角度看,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北方安全也离不开与蒙古的合作,两国只有加强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多方面的合作,才会有更安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摘 要:中西方在对待“水”这一意象性概念时具有一定共通性,借助于这一命题管窥到“水”作为形而上的隐喻对于中西方关于生命美学的基本阐释,也能看到中西方在早期对待生命和生存的态度。  关键词:水;本原;生命;美学;共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72-03    早期希腊时期,也就是尼采称之为的古希腊悲剧时代,与东方古文明国度中国的先秦时期在所处时代上相差不远,
数字说话.因为数字本身可以说明一切。请看近日媒体上出现的一组数字: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公开的数控机床中国专利为2624件。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摘 要:创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快速增长、信息流动明显加快的现代社会,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的鼓励创新并采用有效创新。有效的创新要求企业在创新方面自始至终强调契合性、速度、可持续性、转化应用。  关键词:契合性;速度;可持续性;转化应用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03-02     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
1.主要用途和特性 1)用途本机床是针对超高速包缝机主轴零件进行切入磨削的专用无心磨床。2)特性①砂轮架进给由交流伺服电机经一对蜗轮蜗杆副驱动滚珠丝杠使砂轮架移动。
On January 28th, a series of religious ceremonies to commemorate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ss away of the 10th Panchen Lama were held respectively in the Gu
数控机床是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制造设备中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等优点的工作母机.加工中心
论文旨在通过对新疆某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以及男女生对待学业的态度差异。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探讨新疆汉族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弱的根
青海一机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在青海第一机床厂经股份改制后设立.是我国卧式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的生产基地,公司的产品有:立、卧式加工中心系列、五面加工中心系列、数控床身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