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的分子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qnr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的分子特征。

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临床分离的57株qnrS1阳性的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法检测PMQR基因[qnrA, qnrB, qnrC, qnrD, aac(6′)-Ib-cr, qepAoqxAB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CTX-M-1, blaCTX-M-2, blaCTX-M-8, blaCTX-M-9, blaSHVblaTEM);对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法对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型;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菌株同源性;质粒接合试验检测qnrS1基因在菌株间的转移情况,PCR法分析菌株进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所有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均对喹诺酮产生较高的耐药性;14株菌检出PMQR基因,检出率为24.6%;68.4%的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7株菌株中56株存在QRDR(gyrA, gyrB, parCparE基因)的突变,占98.2%,其中最常见的点突变发生在gyrA S83L(89.5%),其次为parC S80I(54.4%)以及parE P415V(28.1%);13株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通过接合试验传递成功;共检测到5种不同类型的质粒不相容性分群;系统发育分型结果显示A型有36株(63.2%),B1型有13株(22.8%),B2型有1株(1.8%),D型有7株(12.3%);ERIC-PCR结果显示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0个不同的型别;MLST法结果显示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可分为39个不同的ST分型。

结论

qnrS1阳性大肠埃希菌与QRDR基因的突变相关,这些突变可能在细菌喹诺酮耐药的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STM3TV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7—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以及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MIAPaCa-2、PanC-1、SU86.86、T3M4、耐药株AsPC-1/GR、耐药株MIAPaCa-2/GR和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株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在真核系统中表达全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 HIV-1)p24抗原,鉴定其抗原性,探讨其在HIV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p24基因和DRVI信号肽基因,通过融合PCR在p24基因前添加来自gp140质粒的DRVI信号肽序列,并分别将其克隆至pDRVI1.0载体,获得两种重组质粒pDRVI-p24和pDRVI-p24
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x)是志贺菌和某些大肠埃希菌等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包括志贺毒素1(Stx1)和志贺毒素2(Stx2)两种型别。该毒素由λ样志贺毒素噬菌体编码,通过切割核糖体28S rRNA 3′端腺苷酸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人感染产志贺毒素的细菌可出现腹泻或出血性结肠炎(hemorrhagic colitis,HC),严重者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综
目的探讨降脂益生菌(DM9054和86066)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敲除(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及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组同时给予鼠李糖乳杆菌联合植物乳杆菌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