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对厌氧氨氧化细菌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了叶酸对厌氧氨氧化细菌对污水脱氮性能的影响,并从胞外聚合物(EPS)、血红素及细胞合成等方面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叶酸添加量分别为0.5、1.0和1.5 mg·L-1时,均可提高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污水脱氮性能,且当叶酸浓度为1.5 mg·L-1时,脱氮性能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在1.5 mg·L-1的叶酸添加量时,总氮去除率(TNRR)提高到45.3 mg·g--1·d-1,增加了 32.1%;总EPS提高到175.9 mg·g-1,增加了66.6%;血红素含量提高到2.35 mg·g-1,增加了 26.4%;厌氧氨氧化细菌功能基因总拷贝数提高到(2.87x108±1.79x107)copies·g-1,增加了11.1%.经叶酸刺激培养后,污泥系统中的浮霉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 3.5%,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厌氧氨氧化细菌为Candidatus Brocadia.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源逐渐成为城市大气非甲烷碳氢(NMHCs)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餐饮源NMHCs的排放特征是餐饮业科学减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采集了深圳市6类典型餐馆(西式快餐、茶餐厅、职工食堂、湘菜馆、浙菜馆和家常菜馆)排放的NMHCs,并分析了其相应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EF)、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显示,6类餐馆排放NMHCs中,茶餐厅、家常菜馆和浙菜馆排放的烷烃浓度最高,而西式快餐和职工食堂排放的烯烃浓度最高,湘菜馆油烟中烷烃和烯烃浓度
采用2019年12月天山北部石河子(目标区)和昌吉(对比区)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资料,对石河子人工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消减AQI的证据.试验为期31 d,其中在13个试验日中进行了飞机作业.采用区域回归方法,建立两地AQI回归方程,计算目标区在未进行人工作业时的AQI期望值,将其与实测值对比,统计分析作业效果.试验期间,目标区与对比区AQI日变化呈高度的相关性,数据样本相关性经t检验满足要求,经F检验可信程度达到99%,显著性非常高.此外,基于两个随机试验验证统
通过调查收集各类人为源氨排放活动水平数据,选取合适的排放因子,建立了青岛市2019年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分析了青岛市人为源氨排放贡献特征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青岛市人为源氨排放总量为28.33×103t,排放强度为2.51 t·km-2.其中,畜禽养殖是青岛市最主要的排放源,占全市氨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77.80%,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和废弃物处理,氨排放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64%和6.87%.2019年,平度市和莱西市氨排放量较高,分别占青岛市氨排放总量的34.18%和26.23%,而市北区和莱西
为研究高浓度CO2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对柴油燃烧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柴油表征燃料在CO2/O2氛围下的燃烧反应机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了化学反应路径并对反应路径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柴油表征燃料燃烧的仿真.通过搭建定容燃烧弹试验台架和可视化系统进行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50%CO2+50%O2氛围下,对仿真与实验的火焰燃烧极限长度和火焰纵截面面积进行对比,最小误差分别为0.39%和0.64%,最大误差分别为8.54%和4.94%,说明此机理适用于高浓度CO2氛围下柴油燃烧特性的研究;CO2的化学效应在柴油表征燃
随着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排放成本被纳入飞行总成本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在对基础飞行成本模型进行改进过程中,为了准确计算飞机排放量,依据机载QAR(Quick Access Recorder,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中表征发动机实际运行的诸多参数,准确获取排放量,进而利用改进飞行总成本模型计算实际飞行成本.同时,讨论了燃油成本、时间成本及排放成本在综合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燃油成本占比最大,约为41.63%;时间成本约占34.13%,排放成本占比达到24.24%,超过燃油成本的1/2.由此可见,排放成本
为了解建筑垃圾长期堆放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的影响,选择北京市两个拆迁建筑垃圾堆放场,于2019年夏季、秋季进行降尘连续采样.共收集拆迁原地堆放有效降尘样品11个,异地集中堆放有效降尘样品11个,利用离子色谱法对大气降尘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及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是Ca2+,其次是K+,NH4+浓度最低;阴离子中质量浓度最高的是SO24-,其次是Cl-,NO3-最低,降尘样品呈碱性.建筑垃圾拆迁原地堆放场地Ca2+、Mg2+、SO24-、C1-、Na+、NH4+平均浓度高于异地集中堆放场
为探究生活垃圾填埋场细菌气溶胶分布以及场区员工的职业暴露风险,在西安市某垃圾填埋场的6个功能区测定和分析了细菌气溶胶浓度、粒径分布和细菌活性,并运用风险商法评估场区员工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细菌气溶胶浓度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渗滤液收集区((5381±3875)CFU·m-3)和生活办公区((1227±204)CFU·m-3),不同季节细菌气溶胶浓度变化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各采样点位于0.65~1.1μm的细菌气溶胶浓度最低,小粒径细菌气溶胶比重由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各采样点细菌气溶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2.5污染特征和来源,利用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超站数据分析2020年冬季典型污染过程PM2.5组分特征,并采用CMB模型模拟获得研究期间PM2.5来源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城市PM2.5组分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成都市污染过程整体呈现NO3-主导特征,但重度污染由OC主导.绵阳市污染期间呈现OC主导特征,是污染加重时增长最快的组分.EC是自贡市轻度污染增长最快的组分,NO3-、SO42-、NH4+是中度污染增长较快的组分,OC、EC是重度污染增长较快的组分.3个城市均是二次硝酸
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生成和传播.锰氧化菌及其催化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Biogenic manganese oxides,BMO)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对其去除OTC的过程与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锰氧化菌Pseudomonas sp.QJX-1对微量(5 μg-L-1)OTC的去除作用与机制.结果表明,微量的OTC可以促进QJX-1的生长及其对Mn2+的氧化.QJX-1及其催化生成的BMO对OTC的去除效果较好,在第168 h时对OT
基于车载移动监测系统,对丰台区各类型道路、不同季节典型道路的积尘负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环线区域内的道路车流量、积尘负荷、扬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并运用ArcGIS软件得到道路扬尘积尘负荷和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各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均值和道路扬尘排放因子的大小顺序都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快速路.车流量对道路扬尘积尘负荷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呈反向关系.PM2.5、PM10和TSP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824、7539、39274 t·a-1.从PM2.5的年排放空间分布上来说,三环内网格排放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