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心理潜能?怎么让孩子的潜能在婴幼儿时代得到全面、和谐而充分地开发?怎样才能使自家的宝贝早日“成龙成凤”?这是当今独生子女家庭十分关注的问题。家长的高期望可以理解,但不能忽视的还应有高起点。因为早教不只是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的学前教育,它是为一生做准备的人生奠基教育,这对人生和人才的影响正如数千年民间谚语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怎样理解“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三岁”与“七岁”,并非实指,而是虚指。孩子的性格特征在幼小的时候基本定型,虽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一个人在幼小成长发育阶段形成的自我个性,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所以,只有培养正常、健康的宝宝,才能给他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民间还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到七岁被称为幼儿期,又叫学前期。所谓“七岁看老”是指在七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因为孩子到七岁,他的思想、生活等很多方面已经初具雏型,他将带着这些烙印前行。一个多方面发展良好的孩子,他将具有良好的品格,努力奋进;反之,一个某些方面很差的孩子,他必将带着各种毛病歪歪斜斜地迈进,说不定途中还会摔倒或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知道幼稚期(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
  既然幼儿时期的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当父母的就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抓紧对教育孩子的有利和有限的时机,千方百计的教育好孩子,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岁——培养儿童性格的关键期
  
  人的性格形成,既有先天的影响,又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前者一般不超过35%,后者则是65%左右。人的观念和习惯也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根据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发表报告,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测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孩子们长到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与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28%的幼儿被认为“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小时候就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依然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被归为“良好适应”类的40%的幼儿,当年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可见,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有的父母会很自豪地说:“我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了,我让孩子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我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他以后是什么样子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让孩子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只是培养孩子身体素质的基本一面。但孩子不能光有一个好身体,孩子的智力、心理以及他积极的人生习惯也是父母、家长们培养的结果。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教育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只有这些教育都到位了,孩子才能以健全、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七岁前——决定孩子的一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凡人生说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期间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教育,需要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养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说七岁之前,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甚至影响他一生的生活习惯基本上都会在这一时期定形。而在这一时期,任何的闪失和缺陷,都将成为父母和孩子一生无以弥补的遗憾。所以,不管父母有多忙,甚至有一百个理由,都不要说什么“以后再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也不迟”。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6-7岁儿童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
  赫兹的母亲发现孩子小时候对诗文等文学方面的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但对数理方面的知识却有深厚的兴趣,接受能力也特别强。于是,她想到了赫兹的叔父,当时著名的电磁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希望儿子能多多跟叔叔学习知识,开发他在这方面的潜能。
  母亲开始经常带赫兹去叔父家,让他有机会接受叔父的影响和教育。经过几次接触,叔父发现了赫兹在数理方面的特殊才能,很乐意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对赫兹进行系统的早期启蒙教育。赫兹也非常喜欢叔父,对叔父的教诲也认真接受,知识方面长进很快,对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数理逻辑方法。成年后曾担任卡尔鲁厄大学和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就如船航行在大海上需要灯塔一样。孩子的生活也需要一个目标。为孩子寻找一个好的榜样,他的各个方面就会朝这个榜样看齐,这样孩子的生活也就有了目标。榜样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为孩子选择榜样时一定要慎重。
  当然,我们教育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个广告:做妈妈的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做孩子的见了也学着为自己的妈妈洗脚;最后还加上一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孝顺,孩子就孝顺;父母不孝,孩子也不孝;父母勤快,孩子就勤快;而父母懒散,孩子也一定懒散。所以,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父母就要做最好的榜样,做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枯燥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激活脑神经细胞,拓宽脑神经网络,开发大脑潜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实际上大多数家长不可能按照心理书籍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我们如果顺着孩子自然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去进行教育,就有希望养子成龙、培女成凤。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是谁说的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里蕴藏的育人道理,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让良好的早教成就孩子的好人生!
其他文献
老王今年58岁,一个周末的下午,和几个邻居凑在一起打麻将,一打就是3个小时,突然出现头晕、出汗、心悸、气急等现象,同时还有呕吐迹象。因前一周老王曾患心绞痛,便认为是心绞痛发作,自行含服“心痛定”1片(10毫克),10分钟后症状未见缓解,即到附近药店测量血压为“80/60mmHg。”经医生诊断,老王既往有冠心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史。老王主要症状是低血压和心动过速。而因误服“心痛定”而导致血压一降再降
期刊
锻炼对于身患疾病的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练好了可以帮助病情的稳定和康复,练不好却容易使病情“雪上加霜”。在运动医学专家眼里,每种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运动处方”,可以针对病情“对症下药”。    高血压患者多骑车    推荐运动:骑自行车、徒手体操、降压操  对于高血压的运动疗法,我国一般采用太极拳和气功进行治疗,而国外则较多采用步行、自行车、体操、游泳和游戏。这些运动的特点都是动作舒缓,对高血压
期刊
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等,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起到防病和治病的作用。    40岁前吃九分饱  40岁后吃八分饱  50岁后吃七分饱  60岁后吃六分饱    现在,人们总体上吃得偏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长期饱食或过食而患病,而控制饮食病情就能减轻。成年后,人
期刊
我的爷爷一直活到96岁,在一个冬天因严重摔伤而去世。在我的记忆中,爷爷一生基本没生过病。他在世的时候,人们见了他都会询问他的健康秘诀是什么。  其实爷爷也有不利于健康的习惯,比如,他每顿饭都喜欢喝一两杯白酒,而且一生都很爱抽烟。他良好的习惯是每天早起散步,每天早晨会先喝一碗妈妈做的鸡蛋汤。  不要小看这鸡蛋汤哦,这可治好了我爷爷多年的痨病并且一直到他过世都没再复发过。  原来在妈妈还没嫁到我们家时
期刊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日常生活中得了一些“小病小灾”,你马上会翻箱倒柜地找出你认为“对症”的药物。但当你把药送进嘴之前,你想过没有:这种药真的对症吗?你会不会吃错了药?即使没有吃错,你的药量合理吗?  在你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最好还是先不要吃了,因为用药不对,很可能治不了病,反而对你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期刊
采写:潺潺溪流 专家:姜利斌副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前不久,我们收到了这样一封读者的来信:  编辑,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关于眼睛流泪的问题。我的左泪道不大好,曾经在医院检查,结果是通而不畅,小部分从上返流。同时我有眼睑皮肤炎,左眼睑皮肤干燥,外眶可见皮屑,医生当时推测是眼睑炎引发的泪道问题。其实去年有一次我的眼睛也肿了,在医院检查结果也是眼睑皮肤炎。今年和去年一样,但现在是眼睑炎没有了
期刊
·沈阳医院有了“一本通”  从7月1日起,沈阳市在市级及以下医院实施通用门(急)诊病历制度,患者只需在首次就诊的医疗机构购买“通用病历”,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患者再买病历。该市规定,患者每次在医疗机构就诊时,该机构的挂号处应在“通用病历”上次病历记录的下一行加盖本单位的门(急)诊病历专用章。医师在书写“通用病历”时必须文字工整,字迹清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每次书写的病历内容须包
期刊
长期坐办公室的OFFICELADY,习惯了效率原则,却忽视了健康法则,在按部就班的快节奏中,总在不经意间践踏着自己的身体,日积月累,便对自己的身体犯下了种种“罪行”,请看以下职场丽人的现身说法——     “兴奋的滋味也难挨”——罗小姐 26岁 银行职员    由于常常加夜班,我养成了喝咖啡提神的习惯。最初效果还好,渐渐地,要喝更多的咖啡才能起作用。而随着咖啡越喝越多,胃开始经常难受,反酸、恶心,
期刊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婴幼儿的智力开发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要接受全方位的智力开发:游泳、抚触、爬行、钢琴、书法、美术、舞蹈……宝宝们被各种培训班团团包围,家长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但很少有家长仔细想想,早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早教对头吗?
期刊
卫生部禁止半岁内婴幼儿配方食品添加香料    卫生部官方网站近日发布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食品中香料使用规定》指出,凡适用范围涵盖0~6个月婴幼儿的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  为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食品中香料使用,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了《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谷类食品中香料使用规定》。这一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