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承诺践行一生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两个重庆男孩一起入伍,到兰州军区新疆边防某团当兵,新兵训练后两人相约:如果谁不幸牺牲,另一人到对方家当儿子。1992年,其中一人牺牲,另一个到战友家当儿子,至今已经20年。
  20年来的信守承诺,让代替战友尽孝的胡继伟和已故战友的一家真正地融为了一体。喊战友的母亲“妈妈”,每月送油送米,每周参加家宴,带妈妈去旅游,陪妈妈散步谈天,在妈妈手术室外焦急地守候,儿子该做的一切,都由他进行着。胡继伟说,只是希望妈妈觉得,老三(廖兵)依然在。
  16岁时的承诺
  活着的人替对方尽孝
  “兵,你走了20年了,我答应过你会代替你为老人当儿子,放心吧兄弟,妈妈和全家都好,我也很好,你放心!”每年10月17日前后,已经转业到机关单位工作的胡继伟,总会约上战友一起,带上好酒好烟,含泪来到石桥铺殡仪馆,抱出战友廖兵的灵骨塔,与已经天各一方的战友互诉衷肠。
  1986年10月,大石坝的胡继伟和观音桥的廖兵,两个16岁的男孩兴奋地第一次穿上军装,戴上大红花,打起背包卷,登上从重庆到成都的列车。在窗口,第一次出远门的廖兵,冲站台上哭得眼泪花花的母亲陈万清挥挥手,含泪再见。
  同一节车厢内,一个和廖兵一般大、同样瘦弱的男孩,忍着眼眶的泪,心情沉重,他就是胡继伟。上车前,他的妈妈刚被推出手术室,病床上的母亲告诉他:“儿子,你去当兵,妈妈就不送你了,会哭得忍不住的,就送到这里,你保重。”火车站台上母亲的缺席,让胡继伟心中,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担心。
  那一年,从江北区入伍到兰州军区的新兵一共有50人,生于1969年11月24日的廖兵和1970年1月的胡继伟,是全车最小的两个。
  重庆、成都、兰州、乌鲁木齐,再乘两天汽车赶到新疆某部队团部。一周的长途颠簸,因为年龄相近,廖兵和胡继伟共同语言特别多,很快聊成了知心朋友。
  新兵训练还未结束,有一天,两人在西北大漠白杨树的见证下,表情严肃地约定:第一,在部队上好好干;第二,如果谁牺牲了,留下的人要把对方的家人照顾好。
  “不论谁先走,对方的父母还会有一个儿子。”胡继伟有两个姐姐,廖兵有三个兄弟,当时胡继伟作为独子的压力更大一些,他一直暗想,如果他牺牲了,只有一个儿子的父母,起码还有廖兵。
  为什么要这样约定?“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俩很可能被分到边防哨所。且每年几个月零下几十度的酷寒,条件极其艰苦。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胡继伟说。
  22岁时的分离
  好兄弟执行任务时遇车祸牺牲
  廖兵和胡继伟敢拼敢干,表现突出,1988年,两人同时被推荐并且考上军校。“我们恰好分到一个班,我当班长,兵当副班长,每天形影不离。”军校的日子,战友俩特别开心,两人最高兴地事情就是一起给家里写信。
  军校毕业后,两人回到部队,分别被分配到边境线上著名的小白杨哨所、铁列克提哨所。两个哨所相隔290多公里,两人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但一到回家探亲的日子,两人一定相约一起回重庆。
  两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92年。1992年10月17日,已经担任部队机要干部的廖兵在护送机要设备的任务中,遭遇车祸,司机和机要股战士当场牺牲,后排的廖兵腿部受重伤。“一个小时后,我听到兵出事的消息,立即往医院赶,等我到时,兵已经抢救无效死亡。”至今,20年过去了,谈及战友的离去,胡继伟依然难忍热泪。他说,兵牺牲前还守着设备坚持等机要人员到来,做完交接才落气。因为在护送途中表现英勇,廖兵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老三在我们兄弟中,长得最高最漂亮,人又争气,爸妈最心疼这个从小离家的兄弟。”廖家老二说,老三走了,父母感觉天像塌了一样,尽管还有三个儿子,但父母亲每天想起老三就抹泪。
  “你们不要太怄了,保重身体,以后我就是老三。”廖兵牺牲后,胡继伟在处理好抚恤以及后事后来到廖家,他向廖家人讲出了多年前他和廖兵的那个约定。
  家里人都没有想到,老三竟然在16岁时用一个约定,给全家人留下了另一个“老三”,廖家人再度难掩泪水,想到老三的细心和责任感,全家人哭得比任何一次都更加悲痛。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太难过,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三。”跪在地上,热泪满面的胡继伟第一次对着廖兵的父母和兄弟改口。从此后,他正式成为廖家老三,帮战友给父母当儿子。
  20年来的守信
  每月定期送油送米每周赴家宴
  “老三啷个还没有回来,快,老大,给老三打电话,看他走到哪里了?”廖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六晚上有一场固定的家宴。每次上桌前,陈万清最关心老三胡继伟到了没有。廖家老大、老二和老四说,明显感觉得到妈妈最喜欢老三,有点好吃的、好喝的,最先惦记的就是老三。
  对战友父母甚至比亲生父母好
  代替战友尽孝,异姓的老三为何成了母亲最疼爱的儿子?《重庆晨报》记者和廖家人仔细聊过后,家里每个人都说,这个儿子,这个兄弟,做得实在太好了。“讲到孝顺,老三比我们亲生儿子都做得好,妈妈喜欢他是发自内心的。”廖家二儿子,一开始还不太习惯喊弟弟的战友“老三”,“以前我们都喊他伟伟,更习惯一些,他非让我们改口,说以后就是亲兄弟。”廖家老二很有感触,老三的确说到做到,从1992年开始,每一年老三回重庆探亲,一路风尘,首先到的一定是廖家。
  “穿着军装就进门,行李放在门边,大包小包的新疆特产,给我们家的多,给他自己家带得少。”廖家老大说,有时在老三的盛情下,他甚至会有一种莫名的内疚,觉得老三对自己家的父母比对亲生父母更好。
  “20年来,每个月家里的柴米油盐,都由老三定期买好,淌着热汗搬进厨房。每年春节,先到我们家吃团年饭,逢年过节,糍粑、粽子、月饼从来都没有落下过。”一提起老三,72岁的陈万清脸上的笑容特别动人。
  廖家老二曾对妈妈特别偏爱老三很不解,他甚至问过妈妈,老三哪里比他强?“妈妈说,老三对人好,是发自心里的好,细心,、考虑周到。”这番话惊醒了廖家老二,原来陈万清注意到,尽管四个儿子都孝顺,有点好吃的土特产什么的,都会送回家来,但只有老三,每次都亲自搬进家门,从不使唤司机或其他人。   2004年,廖家老父亲过世,兄弟守灵三天,一字排开给父亲磕头。“老三就在兄弟中间,老母亲看到的是,我们兄弟四个,一个都不少。”廖家老大每次想起给老父亲送终的那一刻,就特别感激老三,“胡继伟虽然是异姓兄弟,但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代替了廖兵完成一个儿子的责任。”
  20年奔波两个家照顾两家人
  每周花大量时间陪伴战友家人,逢年过节优先陪战友妈妈……20年来,胡继伟用一言一行履行着16岁时在大漠许下的承诺,他彻底代替廖兵成为了廖家的三儿子。
  魏凌是当年和廖兵、胡继伟同一批从江北区入伍的战友。从1992年至今,魏凌亲眼见证了胡继伟如何成为了廖家老三。魏凌说:“老三做得很好,多年来如亲生儿子一样照顾着战友的父母,每次廖家人亲热地喊着老三,廖家第三代脆生生地喊着三爸,连我这个外人都能体会到廖家天伦之乐的幸福。”
  “我喜欢说我有两个家,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一边是廖家,一边是自己家。”20年的习惯,胡继伟已习惯在两个家间奔波,过节,团圆饭吃两轮,外出旅游,邀上两家的老人一起。每周,他会专门抽时间陪陈万清到楼下走走,聊聊家常。
  如果无法出席家宴,老三一定会跟妈妈通电话。“老三和妈妈摆的龙门阵最多,他们两娘母感情很深。”廖家老大、老二、老四都说,老三对老人的细致体贴,也改变了他们,现在四兄弟对陈万清照顾得更加细致入微。
  “阳台上放着老三给妈妈买的休闲椅,让她在阳台上晒太阳,厨房里是老三送来的柴米油盐、土鸡蛋。”廖家老二改变最大,现在他给妈妈买东西,也是自己扛上楼。
  对胡继伟的选择,他的父亲和两个姐姐都很理解,并且非常支持。“我们总是会去想,如果不幸牺牲的是伟伟,廖兵现在就是我们的儿子,这样一想,他对廖家越好,我们心里越坦然。”两个姐姐要求弟弟把陈万清照顾好,家里的父母有姐姐照顾。
  “除夕在廖家陪妈妈听新年钟声,初一大早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磕头拜年时,心里会特别感触,觉得自己很幸福,有三位长辈心疼着。”胡继伟是个特别传统的人,把孝道看得非常重,他总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三的故事温暖这个时代
  胡继伟代替战友为陈妈妈当儿子,这个故事早已感动了廖家和胡家身边的许多人。但一直以来,两家人很低调,从不愿接受采访。
  直到不久前,陈万清妈妈看了关于小悦悦的报道,老人对着电视屏幕流泪了。“现在的人,为什么不看重感情了,对别人为什么不能有感情呢?”陈妈妈说,大家都说这个时代缺的是人情,她家老三是个特别有情义的人,不知道大家知道了老三的故事,能不能让人们的心暖一些?
  就这样,陈妈妈联系上《重庆晨报》记者,主动讲出了老三和他们家的故事。“妹妹,不是所有人都感情淡漠,很多人还是很传统,看重信任、孝顺和人品。”陈妈妈相信,如果像老三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如此看重感情,这个世界就不会再冷漠下去了。
  老人的话,让我十分感慨。当我们被社会的普遍冷漠一再刺伤时,这个曾经被人温暖的老人,首先想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质朴地希望将她从老三身上感受到的爱,传播出去。
  老三则告诉我,他做的不算多,只是力所能及,只是对战友说过的话,要说话算话。这样朴实的话语,更加让人震惊,16岁,花一般的年龄,许多的承诺有几何,有多少人会遵守呢?
  老三做到了,他不仅感动了陈妈妈和廖家兄弟,身边亲人和战友,我们也希望,这个故事也能感动你。
  采访的最后,老三反复说:“我只是希望,大家感觉老三依然在,就够了。”我们想说,老三啊老三,你做到了,对廖家人来说,三儿子一直都陪着他们。
其他文献
2010年3月,贫穷的中美国家墨西哥,一个叫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的富翁,登上福布斯全球财富榜榜首,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他的536亿美元的身家,比在这个位置上垄断了12年的比尔?盖茨还多5亿美元。跟盖茨的财富纵向地来源于人们所使用的电脑相比,卡洛斯的生意则像网一样,覆盖于墨西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此庞大而繁杂的商业帝国是如何形成的呢?卡洛斯的书架上,5本保存了多年的小账本详细记载了他发家的秘密……  
期刊
“这zhè到dào底dǐ……这zhè到dào底dǐ……是shì谁shuí家jiā的de孩hái子zi呢ne?是shì谁shuí家jiā的de孩hái子zi呢ne?”看kàn着zhe女nǚ孩hái远yuǎn去qù的de方fānɡ向xiànɡ,老lǎo爷yé子zi纳nà闷mènr儿了le。好hǎo像xiànɡ从cónɡ来lái没méi有yǒu见jiàn过ɡuò她tā呢ne,是shì邻lín村cūn的d
期刊
处处与日本针锋相对  大清对属藩朝鲜的传统态度,是一种善意的淡漠态度。大清看重的礼节,就是朝鲜必须信守册封和纳贡,强调的是“事大之礼”,是“情感上的承认”。近代以来,随着朝鲜局势的变化,大清已默许朝鲜“内政外交自主”,在朝鲜壬午之变前,允许朝鲜与美、法、日等订立条约。但壬午之变后,朝鲜局势日趋复杂,特别是甲申事变后,大清对朝鲜的影响力增强,加上国际形势有利,遂得以真正掌控朝鲜。此后一段时间,直到甲
期刊
在英国,我常看到古怪名字的店,可是叫“富翁与乞丐”的饭店,还是第一次见到,使我大为好奇。  饭店的布置古趣盎然,令人感到时光倒流,仿佛回到了200年前的英国。  门口的柜台上放了一只捐款的箱子,上面注明是为了索马里捐款,旁边还有一张大得令人惨不忍睹的饥民海报。我觉得饭店里放这种海报有点煞风景,赶紧快步进去找了个位置坐下。  我点了炖羊腿,叫了饭前酒,然后等人上菜。就在这段等的时候,我的好奇心又来了
期刊
今天是我的生日。
期刊
青虽然常描述舅妈的点点滴滴给我听,今日第一次的见面,仍被舅妈透着活力的声息给吸引着。这天,青按了两响对讲机青按了两下对讲机,一见面忙不迭的一见面舅妈就忙不迭地说:“小青,这么好的假期又跑来看我们,快进来,快进来。”  舅妈个儿娇小、背脊略驼、手指微屈,但思路清晰、声宏气足声洪气足、银白短发服贴银白短发服贴,一袭改良式宽松旗袍平整贴身,依稀可见当年青春岁月的神韵风采,而客厅简洁的摆饰也显示主人勤快利
期刊
在他们相爱的第三年,她决定离开——不仅仅是离开他,而是离开这个城市,出国转转。她总感到自己太压抑,想出去走走。  与他话别,他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只是在机场为她送行时,送给她一盒拼图:“我不要你很快将它拼完,而是希望在你想起我的时候,就拼一块。当你拼完的时候,想回来了,我在这里等你;如果你不想回来,我会祝福你。”  她带着拼图飞走了,偶尔会给他打个电话,发几封邮件。关于她的归期,她不说,他也不问。
期刊
凯伊拉是非洲一个小村落十几岁的青年,他赤脚横穿非洲大陆,最后到达美国西海岸“徒步到美国”——他这样称呼自己难以置信的故事。  我对她说:“妈妈,我想到美国去上大学。你答应我去吗?”我母亲并不知道美国在哪里。  “很好,”她说,“你可以去,什么时候动身呢?”  我不希望让她有时间去发现美国在很远的地方,因为我害怕她会因此改变主意。于是我说明天就出发。  她说:“我准备一些玉米让你在路上吃。”  第二
期刊
一位在山东读医学博士的小伙子,跟随老师前往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回国时,在德国机场遭遇了飞机延误,困在机场好几个小时。尽管饥肠辘辘,吃不惯西餐的他们,还是忍着,想上了飞机再说。可一等再等,还是没有登机通知。这时候,大家的行李中,只有这个博士生的箱子里,还有3碗方便面。他给了老师一碗,给了在德国开会认识的北京某医院院长一碗,自己留了一碗。  唏哩哗啦,那位院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完了香喷喷的碗面。
期刊
编前语:  很多事情尽力了,但结果却总不尽如意,大人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事与事之间的不同,但孩子会了解这些吗?  在一次次的努力之后,仍没有理想的结果,我们该如何劝慰这颗小小的心灵,是出于同情和怜悯达成他的心愿,还是帮助他炼就一颗坚强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好网网友,著名作家六六给我们讲述她的心得!  今天下午又轮到HYUNKU上汉语课。  我检查他的听写。前面每个字都记得,到最后一个“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