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园林与苏州园林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持续演进的契机在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们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或称“人造自然”。城市的出现必然伴随着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隔离。城市规模越大,相对隔离的程度也就越高。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隔离、冲突越发利害,从而天人合一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古典园林转折 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汉园林
  1.神仙思想的体现
  秦人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的气魄一统江山后,一种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力量也随着新制度而诞生。在造园方面,人工山水的大规模出现与蓬莱神话在此时期的流行密切相关。蓬莱神话有云:在东方的海上有着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壮丽的宫阙,珍奇的异兽和不死的仙药。建章宫作为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西北部开凿大池,辟为园林为主的一区。大池名叫太液池,“太液者,言其浸润所及广也”。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因而在太液池中堆筑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由此“一池三山”等基本园林结构和功能被保存下来,传承千年。
  2.象天法地的宇宙观
  秦、汉时。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理论与当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衍生为“天人感应”说。天有五行,方有五位,人有五脏,德有五常,乐月五音…在这道天人比附模式中,宇宙人伦尽在手中。董仲舒的关于天人交感的理论充分地表现了秦汉时期的宇宙模式。
  3.案例:上林苑的有关文献记载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对上林苑的宏大多样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颂扬:
  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始终灞、产,出入泾、渭…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阤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嵔廆,丘墟崛礨,隐辚郁壘,登降施靡,陂池[豸卑]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檐周流,长途中宿。
  可见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山水、建筑与动植物景观要素及其相互组合构成了汉园林雄浑、宏大的艺术风格,汉苑囿继承了先秦囿的狩猎和玩乐功能,但也呈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然而,汉园林在当时并没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通,它更多的是与天子、诸候、权贵的生活关联,建筑形制较为拙朴,主要功能也不是审美性的。
  魏园林——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
  到了汉晋之际,在传统封建经济形态中,迅速发展着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东汉末年,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黑暗的一断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极为自由、活跃的时期。儒、道、佛、玄诸家争鸣。思想的解放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园林经营逐渐转向于以满足为人的本性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目的,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曹操《蒿里行》中所描述 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场面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1《水经注》有云:(樊重园)竹木成林,六畜牧放,鱼羸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这种庄园具有强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长能呼,而且与宗族乡闾关系密切。曹魏皇家园林一方面在保留汉苑余绪的同时,在有自身的时代特征,也加强了园林的审美性。
  苏州园林
  3.1社会环境与历史简况
  尔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六朝时期的江南以成为全国富庶之区,扬州、南京,苏州等处的经济基础,继以隋代杨广开运河,促使南北物质交流;唐以来因海外贸易,江南富庶视前更为繁盛。唐末中原诸省战争频繁,受到很大破坏,可是南唐吴越范围,在政治上,经济上尚有小康局面,因此有余力兴建园林。两宋之时,苏州园林更是不乏著名者,迨入明清,鱼米之乡的苏州,人杰地灵,科举登第者最多。这些人年老归家,购田宅,设巨肆,以其所得大建园林以娱晚境者比比皆是。
  3.2自然环境
  在自然环境上,苏州水道纵横,湖泊罗布,随处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气候温暖,花卉树木晚于繁滋。当地产石,除尧峰山外,洞庭东西二山所产湖石,取材便利。蘇州诸园之先峰择石,因其姿态入画,具备造园条件。
  3.3案例:拙政园
   拙政园的部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十之八九皆临水而筑。水面有聚有散,聚处见则以曲折取胜。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无尽这意。池中垒土石构筑成东、西两个岛山,把水面分划为南北两个空间。文徵明《拙政园记》:“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故该园以水为主,实为因势利导之举。园中可分中、西、东三部,中部系该园主要部分,旧时规模所存尚多,西部即张氏“补园”,以已大加改建,然布置尚是平妥,东部为明王心一归田园居。
  
  4展望——中国古典园林对当今城市景观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因此,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谐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便衍生出“天人谐和”的思想。
  除去精致,秀丽,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拿今日来说,虽说盛名之下,苏州园林游人如织,门前车水马笼,好不热闹,然而一阵闹轰轰的人来人往后,夕阳西下,夜幕之际一切依旧归于沉寂,而在闹轰轰的架势里,又有几人能真正品读它,苏州园林的繁华时代似乎已经随风而逝,如同扉页的玫瑰虽风姿尤存却早已失去了生命。另外,古木名花,以及太湖石都纯观赏、高花费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难以做到。诗词、书画、昆曲更不见得进得了寻常阡陌家,苏州园林的某种程度上是属于特定阶层在小范围内共同把玩的精致艺术品。反之,汉魏园林的自然、朴拙似乎对今日的园林城市更有借鉴意义,古话说得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外师造化,内法心源”。这里的造化指的就是自然,事实上人类今天的一个突发奇想,很有可能与古人的见地不谋而合,难到这就是轮回吗?与其说这是一种倒退,倒不如说是回归。要说非要在哪个高楼林立的十字街头安插一个小亭子配上一点太湖石,似乎有些矫情了,你让那高楼何以自处?所以反倒不如来一片林子来得亲切,自然,哪怕种点果树,只要不怕丢了果子也是无伤大雅的。复合当下园林城市所营造的那种追求绿色、健康,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而大型自然山水无疑更能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大自然以它最广阔的怀抱展现出其非凡的气度,正如日月无所私照,山林江海无所私载,我们所追寻的园林城市正因当如此,为所有人提供美好的栖居地,实现大多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想象。
  
  
  参考文献
  赵云川等编著,《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2006年2月第2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2001年4月第232次印刷;
  刘秉琨编著,《环境人体工程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7年4月;
  李伟编著,《城市标牌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1月;
  周锐、黄英杰、绉一了编著,《城市标牌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11月;
  胡建斌编著,《日本公共标识设计(一)、(二)》,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2005年3月第一版;
  章莉莉编著《城市导向设计》,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年1月;
  张海林、董雅编著,《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年3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建筑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大多数开发企业在决策时太注重以资金运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而对工程预算的控制过于滞后、过于粗糙,缺乏刚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实际出发,从工程成本形成的过程初步探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建筑成本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工程预算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根据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分析
期刊
摘要: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环境存放、使用和产生的物质情况,判断和确定环境性质并进行危险区域划分,根据危险区域的范围、危险物的级别和组别,进行电气设备选型和其它方面的设计   关键词:石油化工 企业电气 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的危险性   电能对人造成电击或电伤(电击:电流通过于人体,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必须有一套自己的人的管理方法,企业第一资源要素是人力资源,改进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层次、优化人力资源能力.加强企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   
期刊
摘要:“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构建“数字城市”的数据平台,是建设“数字城市”的必要前提。本文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以徐州市为例,讨论了数据框架的数据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应用情况,并结合地理空间框架项目,指出了现阶段框架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数字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 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引
期刊
摘要: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的许多瓶颈,寻找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充分发挥共青团对青年成才的指导的作用。通过疏通青年成才各条通道,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开展符合企业青年实际的各种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才培养模式长效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活力的青年人才。  关键词: 团青工作 人才培养 长效划机制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许
期刊
摘要:本文拟从山东省广饶县产业发展的实践出发,从中搜寻对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发展经验,分析政府推动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转型升级;政府职能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practi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期刊
摘要:时代的不断发展,环境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2008年以后,花卉在广州城区的园林绿地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地栽花卉的发展最为明显。2012年广州城区重要道路花卉布置深刻的体会了这一点。道路花卉的布置没有一点的样式规范,但是花卉的布置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本文分析了2012年广州城区重要道路花卉布置,为相类似花卉布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州城区;道路;地栽花卉;应用  中图分类号:S731.8
期刊
摘要:所谓汽车转向系统,一般是指通过改变与恢复汽车行驶方向来维持直线行驶的系统,转向轮能否正常运转以及汽车行驶是否安全都跟此结构有直接联系。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汽车转向系统发生问题引起的,所以一定要保证汽车转向系统的质量好,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安全形势,还对延长汽车寿命、提高运输效益、降低驾驶劳动度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汽车;常用转向系统;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使污泥减量化,同时对污泥进行水泥窑协同处置,不影响水泥正常生产,且环境友好。  关键词:深度脱水 水泥窑 协同处置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产量巨大,将其妥善处置并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  目前,农业利用、卫生填埋以及热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
期刊
摘要:城市郊区化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这种扩张式的发展也给郊区带来了灾难,造成了大气、水、土壤等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制约了城郊经济健康发展。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郊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郊区 环境污染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郊区特别是东部大城市郊区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