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诊治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之一,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症,出血早期病死率高达30%,再发出血率高达47%-74%。然而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也占相当比例。

其他文献
随着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发展,对胆石症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已普遍开展,但LC中往往对术前未发现即无征兆的胆总管结石认识不足,结石容易漏诊,有时造成严重后果。我院2004年7月以来LC中发现无征兆胆总管结石26例,一次性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57岁,因头晕、恶心、排黑便2h急诊收治入院。患者约1个月前因下段食管癌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可进半流食,二便正常。今次在无任何诱因下突感头晕、恶心,伴大汗淋漓,随后排黑色伴少量鲜血稀便,遂来我院急诊。
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植入已成为治疗不能手术的胆管中下段恶性梗阻最有效的方法。2010年12月WallFlexTM RX胆管金属支架在中国上市,现将其治疗胆管恶性狭窄的l例体会报告如下:1.病史:患者男,76岁,凶腹胀、恶心伴皮肤巩膜黄染10d入院。
甘肃省为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尤以武威地区胃癌病死率最高,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倍.目前甘肃省对胃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威地区,但尚无少数民族人群胃癌的调查研究报道.为了解甘肃省汉回藏族胃癌的发病状况,本文对甘肃省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回藏族人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为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提供帮助.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最佳手段,可以准确地显示出黏膜下病变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起源层次等.我们在行超声内镜检查食管黏膜下病变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食管上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位于食管下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固有肌层,而且起源于黏膜肌层的病变直径多较小,而较大的黏膜下病变多起源于固有肌层.
2011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暨中国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廿周年庆典定于2011年5月27—29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锦雪苑六楼会议室举行。会议日程:27日全天报到,下午进行消化内镜诊疗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座及手把手教学),
目前,随着内镜相关治疗技术的成熟,ERCP在国内开展也日趋广泛,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尽管多数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40%,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5%PEP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
内镜下实施套扎或注射栓塞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食管静脉曲张常采用套扎和(或)注射法,胃静脉曲张多在胃底,通常呈团块状,面积范围较大,用套扎的方法难以结扎住大部分血管,因此常采用注射栓塞药物或硬化药物的方法。曲张静脉套扎栓塞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值得注意。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切除术(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瘤(A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EP治疗AA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残留率及局部复发率等.结果 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EP治疗经内镜及病理确诊的从19例:散发AA18例(94.7%),其中十二指肠多发腺瘤合并AA 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AA 1例(5.3%).EP治疗一次性整块切除11例(57.9
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与年龄、饮食结构、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胆结石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世界范围内,胆结石的患病率很高,达普通人群的1%~10%;我国不同地区胆结石患病率为0.9%~10.1%,平均为5.6%[1],其中又以胆总管结石患者居多,占全国胆结石患者的5%~29%,平均为18%[2].总之,胆总管结石已经成为一种困扰着千家万户的常见病、多发病,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