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发生、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生活安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如何建立一支队伍精干、技术精良、运转有序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我区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述如下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问题及对策
1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2013年,全区621个村,村级动物防疫员在职人员302人,其中高中(中专)学历25人、初中以下(含初中)学历277人;年龄40岁以下的15人、40岁至50岁的120人、50岁以上的167人,每年发补贴1500元左右。村级动物防疫员存在着“两低一高一差”的情况,具体地说“两低”即文化水平低、待遇低,“一高”即年龄高,“一差”即业务能力差。只有一些兼职从事兽医诊疗和年龄偏高、体力较差、经济收入不高、文化程度低、常年在家务农人员,作为一项副业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文化程度偏低。同时由于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生产,甚至会产生死亡现象,从而造成养殖场户对部分强制免疫项目有抵触,防疫员也怕产生麻烦而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此外,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不高,很多防疫员对防疫知识一知半解,影响到免疫效果。
2.2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年龄层次老龄化,不利于工作平稳过渡而难保一方平安。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完成春季和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疫情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很难保证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规范填写、整理、保存等同步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能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过低,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均日收入只有35-50元,劳动量与劳动报酬极不相符,比其它行业明显低,致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一些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则不愿从事这项又苦又脏的工作。另外, 村级防疫员工作责任不明确,奖惩制度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定。
3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充分认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要求,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摆在整个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3.2 多措并举,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要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标准,年平均补贴标准应达到3000~5000元,至少不低于当地农民日均收入水平。应依据所辖地域范围、畜禽饲养量和结合当地生活水平合理确定。资金来源除中央财政人均拨付1000元外,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县、乡两级财政应按一定比例予以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有利于吸引大中专生扎根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鼓励有志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对连续十年考核合格的,乡镇政府给村级动物防疫员买农村养老保险,逐步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后顾之忧。三是购买人身财产保险。除严格村级动物防疫员按要求操作外,针对广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经常出现人身意外事故的现象,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人身财产保险,有利于提高抵御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3.3 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
针对村级防疫队伍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训下列内容: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工作制度、职业道德;兽用疫苗保管、动物免疫接种技能、动物免疫标识使用、动物免疫档案规范化填写、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情观察和报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动物疫病的诊断知识和诊断技术;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一是统一教材和培训师资。按农业部编写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师资。二是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年龄较小、有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防疫员举办专业学习班,使其获得专业技术文凭。三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季度培训制度。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按统一培训要求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学习。
3.4严格考核,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动态管理机制
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信息输入和上传等工作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檢查考核,特别是春、秋集中免疫后进行免疫效果检测,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评价不合格的,要及时终止聘用,不能保留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问题及对策
1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2013年,全区621个村,村级动物防疫员在职人员302人,其中高中(中专)学历25人、初中以下(含初中)学历277人;年龄40岁以下的15人、40岁至50岁的120人、50岁以上的167人,每年发补贴1500元左右。村级动物防疫员存在着“两低一高一差”的情况,具体地说“两低”即文化水平低、待遇低,“一高”即年龄高,“一差”即业务能力差。只有一些兼职从事兽医诊疗和年龄偏高、体力较差、经济收入不高、文化程度低、常年在家务农人员,作为一项副业而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文化程度偏低。同时由于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生产,甚至会产生死亡现象,从而造成养殖场户对部分强制免疫项目有抵触,防疫员也怕产生麻烦而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此外,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不高,很多防疫员对防疫知识一知半解,影响到免疫效果。
2.2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年龄层次老龄化,不利于工作平稳过渡而难保一方平安。村级动物防疫员要完成春季和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以及平时的补免、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普查和疫情报告、参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动物防疫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很难保证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规范填写、整理、保存等同步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能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3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资待遇过低,不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均日收入只有35-50元,劳动量与劳动报酬极不相符,比其它行业明显低,致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一些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则不愿从事这项又苦又脏的工作。另外, 村级防疫员工作责任不明确,奖惩制度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稳定。
3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充分认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各级要高度重视,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要求,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摆在整个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使其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3.2 多措并举,进一步稳定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要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标准,年平均补贴标准应达到3000~5000元,至少不低于当地农民日均收入水平。应依据所辖地域范围、畜禽饲养量和结合当地生活水平合理确定。资金来源除中央财政人均拨付1000元外,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县、乡两级财政应按一定比例予以一定数额的补贴,同时,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有利于吸引大中专生扎根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地位和工作地位,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鼓励有志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对连续十年考核合格的,乡镇政府给村级动物防疫员买农村养老保险,逐步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后顾之忧。三是购买人身财产保险。除严格村级动物防疫员按要求操作外,针对广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经常出现人身意外事故的现象,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人身财产保险,有利于提高抵御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3.3 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
针对村级防疫队伍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训下列内容:村级动物防疫员应具备的条件、职责、工作制度、职业道德;兽用疫苗保管、动物免疫接种技能、动物免疫标识使用、动物免疫档案规范化填写、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情观察和报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动物疫病的诊断知识和诊断技术;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一是统一教材和培训师资。按农业部编写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师资。二是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年龄较小、有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防疫员举办专业学习班,使其获得专业技术文凭。三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季度培训制度。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按统一培训要求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学习。
3.4严格考核,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动态管理机制
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信息输入和上传等工作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檢查考核,特别是春、秋集中免疫后进行免疫效果检测,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评价不合格的,要及时终止聘用,不能保留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