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局长您好!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传统文化研究也取得很多成绩。譬如,您带领县教育工作者编著了11部共15册、500万字的《金乡文化研究丛书》以及《金乡历史上的那些事》,并提出了把德育根植于傳统文化之中的工作思路。请问,是什么让您产生了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想法的?
  李英渠:“育人之道,以德为本。”“德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当前的德育效果并不太乐观,“灌输”在某种程度上依然为主流,以致网上流传过这样的段子:“老师讲的都很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如何把德育的实效性凸显出来?我们金乡选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载体。我认为,文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因此,做德育工作,我们选择将德育资源几乎无处不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容,以国学经典、戏曲、围棋、象棋、书法、绘画、武术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在润物无声中育人。
  我们金乡地处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说既富也奢。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通过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促进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以传统文化为纲,推进德育创新,提高德育实效,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您德育工作的具体思路是什么呢?
  李英渠: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金乡乡土文化为土壤,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理念,逐步创设“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具体工作是通过把传统文化诵出来、书出来、画出来、歌出来、舞出来、写出来的形式,多点并举,全面开花。即以国学经典、戏曲、围棋、象棋、书法、绘画、武术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高雅之情、儒雅之气、娴熟之艺、健康之美”,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据了解,金乡的京剧、地方戏曲、书法、陶艺、围棋“五大艺术教育”已经享誉鲁西南,并形成了品牌效应,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光明网、齐鲁网以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金乡选择了这些作为德育工作突破口?对于这些载体,您又是如何理解的?
  李英渠: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非常多,其中“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有积极价值导向的传统文化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美德,净化其心灵。
  金乡县是山东省出了名的“戏窝子”,戏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山东渔鼓列入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两夹弦、山东琴书、简板大鼓、金乡花鼓等列入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山东梆子、柳子戏等被列入县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和京剧一样,这些独特的非遗项目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更是开发和利用。
  书法中的德育“密码”也很多,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并不是简单地“练字”,而是通过“练字”要孩子沉下心来体验、感知,感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内涵。
  开展陶艺教育,让孩子知道,毫无光彩的一堆瓷土,经过怎样的淘洗、揉搓、拉坯、利坯、画坯、上釉烧制,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可以说,学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恰恰对学生磨炼意志力、培养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围棋中个体是平等的,在实战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棋手们往往为了大局而舍弃局部。围棋教给人“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这些美德,学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京剧、戏曲、书法、陶艺、围棋等特色教育,基本上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乡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察,很多学校都在做的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大阅读等活动,也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复兴。2016年12月2—3日,“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的十位专家作了典型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介绍了金乡县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一校一品”工程的情况,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说,传统文化进校园,一定是一项民生工程,一定是一项祖国工程,能够在济宁的金乡开展这样的工作,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他希望更多人关注金乡的发展,能够把金乡传统艺术、传统文明、传统戏剧、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经验在全国推广。那次北京之行,我开阔了视野,也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基于此,我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要求全县中小学积极创建文化校园,形成校园文化,其主要抓手就是“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您北京之行后,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能给我们具体解读一下您对“文化校园”的理解吗?
  李英渠:“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道德准则的基础,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我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日常教育有机融合,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文化校园”彰显的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体现在学校的物质建设上,体现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全部学生的精神风貌上。
  首先,“文化校园”要求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中小学校都达到了县级绿色学校标准,80%的学校达到了省市绿色学校标准和规范化学校标准,形成了“校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学校景观。这些成果离不开校长的努力,我们要求校长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用心设计,使之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大校像花园,小校像盆景”的效果。   其次,“文化校园”要有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我们要求学校选择的任何项目、开展的任何活动,都要与学校的理念、文化相匹配,并且通过这些项目、活动增加学校的人文氣息。例如,县实验小学最大的特色就是京剧,因此,校园的墙壁上设置有京剧脸谱等京剧知识,校园内、教室里,各种设施、布景都蕴含着浓浓的京剧元素。一走进校园,就会被这浓浓的京剧氛围所感染,久而久之,便会爱上京剧、爱上传统文化。
  最后,“文化校园”要有文化的产物。我们在全县实施“一校一刊”工程,要求各中小学都要创办一种报刊。目前全县103所学校共创办报刊120种。这些报刊成为展示教育形象的窗口、家校沟通的桥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文化校园”的创建需要人来承载。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灵魂。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最关键的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等,这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考察校园文化,除了观察师生个人的言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观察学校的教学氛围。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甚至很紧张,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文化校园”的构建了。
  :您刚才提到,“文化校园”的构建需要人来承载。金乡大地上刮起的德育之风,声势浩大,想必也是一大批能工巧匠支撑起来的吧?您对您“广揽的人才”有什么要求吗?
  李英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业,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专业人才队伍。立德先要立师,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举行公推公选招考,广揽人才。
  近年来,我县教体局不断加大学校干部、教师选配工作的透明度,给广大优秀干部、教师创造更多、更公平的进步空间。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陆续启动了“六项公开选拔”,即青年干部选拔(第五批)、中坚干部选拔、部分学科教研员选拔、选拔优秀初中教师进高中(职高)锻炼、选拔高层次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选拔城乡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城边新建薄弱学校支教等,让好干部、好教师“香”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人事环境。
  我们要求教师要保持三颗心,即进取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所谓进取之心,可以理解为,也许没有理想的教育,但要有教育的理想,以不断开拓的勇气踏实工作、开拓创新。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延续下来的,因此,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贵在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教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帅字上面再加一横,便是“师”字,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这个责任之心。所谓感恩之心,就是你要热爱教育工作,身教永远重于言教,带着感激之情反哺教育工作,用切身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爱教善教的教师队伍,有“金点子”也挖不出金子。近年来,我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依托山阳书院公益艺术学校,利用节假日邀请国学、书法、绘画、戏曲等各方名家,组织了上百场次的业务培训,参与培训教师达一千余人。“充电”后的教师更能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依托传统文化资源,金乡做出了很多成绩。未来呢,您是否还会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继续探索?您怎样思索德育工作今后的走向?
  李英渠:我业余喜欢研究书法,兼任着山东省教育书协副主席。“德”是一个会意字,字形有一个演化的过程,最后定型后,由“彳”“直”“心”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是“值”之本字,概括为“大道直行、十目一心”,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德的本义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以金乡乡土文化为基础,在德育工作与金乡乡土文化结合上下功夫。具体思路为: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以《金乡文化研究丛书》《金乡历史上的那些事》为蓝本,自主选择部分项目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金乡的乡土文化主要有金乡历史、金乡诚信文化、金乡文物以及金乡地域的建筑、饮食、服饰、戏曲、风俗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活动和品牌项目。二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承担项目的学校总结“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措施和经验。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就是缺乏总结,即活动搞了一大堆,但是无章法可言,因此,未来我们将重点进行活动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教育模式的开发,使各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定期对全县各学校“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金乡自己的德育理论。实际上,目前我们县也做了不少关于“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基础薄弱,所以,我们要在理念提升上作努力,使之成为可复制的做法。我希望有一天金乡的某些教育成果能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推广。
  责任编辑︱张宏帅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实践如火如荼,百花齐放。然而,热闹的背后,也不乏效果不佳的困惑与后继无力的迷茫。本期话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校本教材的规定为契机,反思校本課程的实践。一方面,校本课程实践需要“做减法”,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减轻学校负担,明确校本课程不等于校本教材,亦不必非要在国家课程之外另起炉灶;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实践需要“做加法”,学校需要在课程实践中增加评
B. A.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更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知名度最高的外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全面、教育实践丰富、教育著作等身,他逝世时虽年仅52岁,但留下了50多部教育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500多篇寓言故事。他的重要著作被翻译成世界30多种文字出版,而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著作已超过了40种。就外国教育家汉译名著在我国的出版发行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译著无论从翻译种类
葛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江北新区秉承着“幸福教育”的理念,德育工作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的。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幸福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葛飞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认为我们秉承的“幸福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凤卧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粟裕将军、刘英同志为革命奋斗过的土地。凤卧红军小学就坐落在“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出征地的旧址”之上,学校前临凤溪,背靠马头岗,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一座花园式农村小学。从2001年建校以来,凤卧红军小学在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教书育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被评为“省模范希望小学”;“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特色学校”,被命名为“
中国德育:陆局长,您好。2018年启东市获评省家庭教育“优秀县市区”称号,同时通过了省“合格家长学校总校”的验收,这与启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您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价值?  陆海峰: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东愈来愈清晰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们看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长期以来,你们辛勤耕耘,致力教书育人,专心艺术创作,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耄耋之年,你们初心不改,依然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特别是周令钊等同志年近百岁仍然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殷殷之情令我十分感动。我谨向你们表示
让生活德育化,让德育生活化,这两者在实施中,往往是生活的两翼,是截然不可分开的两个方面,往往是同步振翅而飞。  生活德育化,就是让生活赋有“道德”营养的“育人”价值,犹如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让生活的空气中布满道德之“氧”。德育生活化,就是让德育的内容、方法回归生活,贴近实际,接地而行,犹如把“德目”或“道德菜单”化为“道德种子”播撒在田野里,让之在阳光雨露下自然生活与自由呼吸。生活德育化,侧重
在我们“60后”这一代人中,我幸运地属于学习经历最为完整的一类。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不同学段的师爱都像春风春雨,给我最为美好的滋养。其中,贺允清教授对我的关怀更是推动我生命之帆奋勇向前最为关键的东风,无上珍贵与慷慨。或许贺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且有教无类,早已不记得当年曾经给予一个年轻学子的巨大恩惠,但是于我,恩师的所有细心照拂都无时无刻不点滴在心。值此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成立60周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多次印发相关文件,各地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为完善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澄清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片面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应窄化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不等于读经,不等于蒙学教育。有些学校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日前正式发布。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对不剩饭菜、尊重他人隐私等提出具体要求,强化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要求。  新修订的《规范》,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但同时,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