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运用角药及药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

来源 :新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王琛教授运用角药及药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王琛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关键为虚、湿、瘀、毒,治疗宜标本兼治,扶正固本,祛邪清源。临证有补益脾肾、益气温阳、固精止涩、解表升阳、宣通三焦、祛湿利水、通腑泄浊、活血行气、散结通络、搜风剔络诸法,相应有党参-山药-山茱萸、沉香-肉桂、金樱子-芡实、葛根-升麻-柴胡、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白茅根-藤梨根-薏苡根、大黄-虎杖、桃仁-当归-川芎、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九香虫-水蛭诸种角药及药对,临证当证机互参,灵活运用对药及角药组方配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也叫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多神经病变,多由感染所致,属于自身免疫类疾病,病变累及多数周围神经,甚至损害脊神经根乃至脑神经。急性起病,症状多在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出现高峰。主要表现为双侧快速进展和相对对称的四肢痿软无力,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1]。据报道,全球GBS的年发病率达到1.2~2.3人/10万,死亡率达到3%~10%,约25%的患者在患病后几天至几
期刊
当前互联网+已走入各行各业,相对不受关注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业也逐渐开始运用互联网+带来相应收益。互联网+在方便企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挑战。通过从汽车后市场的服务进行深化分析,总结了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服务中出现的新形式以及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中医与道家的诸多理念不谋而合,本就有“医道同源”之说,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角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两味和三味药物的配伍使用。在古今文献中不乏关于对药、角药临床应用的记载,但是其理念形成却又各有所异。作者认为对药、角药的形成理念也遵循道家的思想,而此文旨在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角度来探讨单味药、对药、角药在“道”中的体现。
期刊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经验。王老认为本病属中医"急风"的范畴,恙由感染湿热或风热之疫毒内侵脊髓,患及神经,殃及经络,内犯脏腑,痰瘀内生,脊髓失养而成。治疗上分期论治,标本兼顾,急性期宜疏风清热解毒,缓解期应补肾益精生髓,并体现其用药特点为补益正气为本、治痰瘀为标、疏通督脉。
期刊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因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该文认为GBS为经络之疾,与“气血”密切相关,其病机为脾肾亏虚,内外毒邪胶结,留滞或横窜经络,经气不利,络中血气失养,经络痹阻,神经髓鞘受损,发为该病。该文作者据此提出“凡治此病,当补脾益肾,益髓护鞘,兼以导气入经,引血入络,补气养血”的GBS核心治法,临证以自拟扶正益髓通络方加减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度智能化、网络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更是引发了一次全方位的信息技术变革。在此大环境下,艺术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地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把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艺术设计中,能够丰富艺术形式,使艺术设计的形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为基础,分析其内涵与必要性,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能够
期刊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G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常常累及脑神经。GBS致病因素比较复杂,按病理学特点该病可分为急性炎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其中以AIDP最为常见;可通过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和电生理特征等诊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且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
期刊
Nd2O3,Cr O3,18-冠-6在稀HCl,稀HBr,蒸馏水3种不同条件下混合反应,分别合成得到了3个不同的新型配合物[Nd(H2O)9](18-crown-6)3(Cr O3Cl)3·0.5H2O(1),[Nd(H2O)9](18-crown-6)3(Cr O3Br)3·0.5H2O(2),[Nd(18-crown-6)(Cr2O7)(H2O)]2(Cr2O7)·H2O(3)。单晶结构分析表
期刊
课堂提问环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有效应用能够起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长远来看,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逻辑性严密的数学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性提问的积极意义,明确在教学环节中问题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结合过往教育经验中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从课前设问、课中追问以及保证课堂提问的有
期刊
角药是三药的有机联用,也是互为犄角的配伍形式。已故何炳元教授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在中医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运用具有“藤”“草”“皮”“子”等特色的5组角药,其功能为祛风解表、凉血消癍、解毒透疹、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临证时尤其善用角药,自拟方名,组方独特,疗效颇佳。文章总结何炳元教授运用角药临证配伍特色,为临床诊治瘙痒性皮肤病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