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zhedetian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疗治和补缺,它可以提升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精神污染,主动接收和吸取种种高洁、优美的“营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审美的人。
  现今教育的趋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今后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才能适应人才需求“通才型”“一专多能型”和“复合型”的社会。
  “语文”这个工具是人们思维和交流思维成果的工具,它的运用是同人们的思想感情、知识阅历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必须致力于“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语文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了使人们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从而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叶圣陶还指出:中学生要具有审美鉴赏的本领,因为这“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并且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审美教育的作用,认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桂林山水教学实录,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1.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
  3.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
  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提高全民族素質,实现中国梦,应从儿童抓起。今天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幼儿素质教育工作尤其重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多次提到,素质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为了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和发展认得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当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注重幼儿愿意区获取知识并学会如何创造性的区获取知识,以科学创新来实施新突破,是幼儿教育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幼儿教育的战略
期刊
写作一直是抒发人类情感、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古往今来,中化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实现我国文化复兴,社会与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阶段是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对象,可是目前为止,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压迫,将学习重点转移到数理化方面,直接导致我国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受
期刊
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一直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年从未间断。在这么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有过失望、委屈,甚至是心酸,但更多的是探索、挑战、不断改进和完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是幸福的,幸福的意义来源于参与每个学生的点滴成长,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强烈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非常重要。这种教育价值感便是我积极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动力。  每当双休日来临,只是意味着不用在六点起床,急匆匆赶着去坐车。想真正的
期刊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水平程度及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能力为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训练。一篇成功的文章,除了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巧妙的布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外,重要的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读者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如身临其境,与作者感情共鸣,产生一呼欲出的艺术效果。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得当的散文笔法,才会点石成金,妙笔生花呢?笔者从实践中是
期刊
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儿童认识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各大文献中,都认为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一、融合美育到以音乐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全面实施美育  音乐是以声音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这里的“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因此,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此目标旨在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其中第一学段的“写话”主要适用于一、二年级的低年段学生,“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写出心里想说的话。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话题,让学生乐于表达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发散思维,能
期刊
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探究新思路。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新课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农村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也加入课堂改革的行列中。  我所从教的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教育资源也比不上城市的。大部分的老师也只是安于现状,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辈子的“填
期刊
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办园体制并存,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办园理念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不同,出现了办园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是“重教轻保”倾向特别突出,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引起了很多幼教界人士的关注, 因此,科学有效的实施保育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工作。  一、培养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曾经有年长的教师对我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那这样的教师是很遗憾的,我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是当我真正地担任班主任工作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付出的辛苦和收获的满满的幸福,也对那句话有了深刻地理解。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收获很多。  一、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