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读者意识,建构对话情境

来源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航
  福建潭州新航路教育
  新难题:交际语境的支点,如何培养读者意识?
  标题:建立读者意识,建构对话情境
  刊登时间:2019.01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孙晓宇
  重庆市第一中学
  新难题:面对理性任务,如何驱散表象的迷雾?
  标题:理清思路巧分析走出材料作文的审题迷阵
  刊登时间:2018.12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朱浩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新难题:组合太多理还乱,如何在无序中洞见有序?
  刊登時间:2019.02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欧阳凯
  折江省慈溪中学
  新难题:宏大的时政话题,如何与“我”有关?
  刊登时间:2019.03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王升允
  河南实验中学
  新难题:生拉硬拽,“据”和“理”如何建立关联?
  刊登时间:2019.04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李杭媛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新难题:空话、套话盛行,如何让现实进入视野?
  刊登时间:2019.05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张莉
  《作文独唱团》主编
  新难题:不敢批判、不肯思考,作文如何闪烁思辨的光芒?
  刊登时间:2019.06期
  配套:视频课
  课时:40分钟
  课程特色
  高考作文中新出现的难题,才是造成作文严重失分的致命问题。本名师课专栏,每期解决一个作文新难题,每期配节直播课,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作文高分奇迹。
  2018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沿袭了2017年高考全国卷I“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命题风格,即基于预设交际语境、虚拟读者对象与关联思维的任务驱动型写作。今年作文试题材料用年表形式给出2000年至2035年的历史进程中若干重大事件与节点,以之为写作内容背景,亦即对话背景。题干虚拟的读者对象是2035年的18岁一代,交际语境是两代人生活、成长的社会与时代的背景,关联思维则表征为个人与时代、国家、民族等的联系,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等。
  如何写好这种题型的考试作文?对于这类试题来说,写作不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独语,而应是基于读者对象之代际、身份特点,基于个体与外部世界联系而展开的对话。
  1 误区分析 一、论点大而空,缺乏读者意识,缺乏交际意识。
  试题
  上海
  “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
  福州
  “亲,快回家吧!在外吃不好、睡不好,白天不敢出门,晚上怕见警灯,这哪是人过的日子?亲,回来了,警察会听你诉说的。”
  烟台
  “各位在逃的兄弟姐妹,亲!冬至了,天冷了,回家吧,今年过年早,主动投案有政策,私信过来吧。”
  针对警方推出的“淘宝体”通缉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考生提炼出的论点为:
  淘宝体通缉令能够体现政府更加亲民的形象,是对罪犯的人文关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因此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
  分析 材料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交际场景,警方用“淘宝体”通缉令与犯人交流。同学们常把这种材料当成哲理材料,抛弃了交际指令和情境,习惯性提炼哲理、观点。诸如“亲民”“人文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类词语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由于道德意味过强,导致说教意味强,从而封闭了思考、思辨和论证的空间。产生这类词语的根源是考生缺乏基本读者意识,没有从读者关心的角度认识问题,寻找可以交流、对话的“点”。
  二、论证过程缺乏读者意识,论证没有逻辑思辨意味,在大而空的层面滑行。
  试题
  (2018年全国卷I)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在《创造属于你们的时代》一文中,考生形成的论证结构为:
  这是最坏的时代。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遇破坏…
  然而,这又是最好的时代。……几乎每天.我们都会被祖国的新成就所震惊,几千年的华夏史数来,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如此靠近中国梦。为此,我激动,我自豪,我浑身充满干劲。
  十年前,当天降的灾祸来临,时代要求我们全民族团结一心,我们做到了……
  五年前我们首次实现了太空空间站太空授课,从此航天领域又实现了一个突破……   我愿相信中国最辉煌的时刻永远在明天。
  分析 从整个论证结构上看,考生几乎是把试题材料的基本内容照搬一遍,将材料的每个要点分散到各段,组成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几乎都是正确的废话,从唱赞歌到找问题再到树立信心。究其原因,考生在认识问题,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如何将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传递给特定的人群,由于缺乏读者意识,导致整个论证在平面滑动。
  2 策略指引
  一、立足对话的共同语境,挖掘背景材料的内涵。
  以2018年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两代人对话的共同语境是“新世纪的中国”和“中国的新时代”,对话内容的触发点是题干明示的“以上材料”,即以年表形式呈现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热点、焦点事件。对于历史、当下与未来,写作者所属的这代18岁青年,与读者所属的那一代(2035年的18岁一代)有怎样的认知与思考,这些都是对话的共同语境。前代人的当下,是后一代人的历史;前一代人的未来,是后一代人的当下。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应该有聚焦点,即18岁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在历史审视、当下责任与未来憧憬中定位理想、努力践行。
  二、确定最佳读者:读者的具体形象?身份?在什么情况下与读者对话?
  以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题目明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因此读者可以确定为:外国青年。然后将外国青年进行身份的细化: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是否对中国抱有成见?这样就构造了一个具体真实的对话情境。
  三、围绕材料的核心,确定读者关心的问题,然后作具体的转换。
  仍以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任务指令是:“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个任务指令包含两个层次,第个是“作者所认识的中国”,第二个是“读懂中国”。要在这两个层次上找到对接点,可以将读懂转换为:如何看待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如何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建构对话情境,学会自我追问:
  追问两个问题。问题 :考试之外,我为什么而写这篇文章?问题二:假如本文公开发表,评卷老师之外,谁将读到我这篇文章,我将对他/她说什么?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在头脑中模拟个“对话情境”。以2017年全国卷Ⅲ作文题为例,考生可以这样建构对话情境:①对话者:父母:②具体特征:认为考上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就等于拥有美好前途的父母;③对话内容.父母逼迫自己填写了并不喜欢的专业,虽然录取在一所名牌大学;④对话焦点:高考不应沦为追求功利的工具,能通过高考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体现高考的意义。
  3 思路示范
  在写作过程学习怎样建立读者意识。
  试题回放
  (2017年全国卷I)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時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会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交通要塞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巳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从未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放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2017年6月8日
  思路解析
  这篇佳作在达成题目规定的任务指令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读者意识,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具体展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与自我对话:将“一带一路”“长城”“高铁”三个关键词作为写作的中心词:长城是文明交往的象征,今日的中国以和平、创新的姿态崛起。
  2.明确读者特征,将“对谁说”的问题清晰化:读者是“对中国的印象只停留在文明古国,对长城的认识止步于战争隔离”的外国青年。
  3.对读者说什么:作者将对话焦点放在“中国的旧与新”,从而形成清晰的论点:“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这个论点正好对初步的认识形成了深化。
  4.怎么对读者说:首先明确言说任务是矫正外国青年片面的认识。接着落实题目的任务指令“读懂”:以一种发展的眼光贯通古今,从“长城”作为合作与发展的见证,到当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展现的谋求合作与发展的大国智慧,最终联系到“高铁”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品走向世界,在步步论证中帮助外国青年逐渐矫正片面认识。
  课后练习
  建立读者意识,生成有对话意味的论点。
  年过半百的父亲,在儿子的面馆干了18年,儿子当初虽承诺月薪3000元,可这么多年从未支付过。谈钱伤感情,可疾病缠身的父亲,不得不替自己的未来考虑。在多次讨要未果的情况下,他将儿子告上法庭,讨薪57万。
  对父亲向儿子讨薪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论点句:
  参考示例
  从父亲的角度:爱孩子不是无条件给予,而是为孩子长远的成长考虑。
  从父子关系的角度:亲情维系不等于不求回报。
其他文献
博士生送快递:追求自己的理想就是值得的  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33岁的谭超是山东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负责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8年前,为了考研,谭超当起了快递小哥。他白天送快递,晚上回到家就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的问题。做着做着,谭超发现收入到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地步了,就一直做了下去,并独创了“快递编号法”提高快递分配的效率。在世俗的眼光中,送
期刊
河北承德出台“躺式红绿灯”  河北承德在人行横道的前端安装了地面式红绿灯,该红绿灯与信号灯同步,用来警示行人文明过马路。民警说,这项红绿灯专治“手机党”“低头族”,可以大大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不少玩手机的“低头族”会直接忽略眼前的红绿灯,低着头“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地在马路上走,更有甚者低头跑过路口。这个“躺式红绿灯”在黑夜里十分刺眼,有行人玩手机走到这里都会不
期刊
Q:高考议论文讲究布局严谨,那么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借鉴?  A: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
期刊
如今的房价,使很多人都会“望房兴叹”。假如我们穿越到古代,是不是就能像古画中的人儿那样,拥有良田几亩,美宅数间,享受人生?但其实,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房价问题一直存在。在古代就已经有许多人为房子犯愁,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宦和名留千古的文人。公元前919年,燕国赫赫有名的大贵族矩伯拿出自家在北京房山区的一千三百多亩地,向一个叫裘卫的周王室专职管家,换取了两件玉器和一个披肩、一个围裙。这是
期刊
烹调是一种艺术,肴馔也体现文明。社会越进步,烹调的技术越讲究;生活越提高,肴馔的式样越多样化。时代的背景可以有种种变化,人们的饮食艺术总是往前发展的。从一饮一食去观察生活文明,一为文化传承,二来,可给文章足够的生活气息。  曹雪芹  中国是一个文化之邦,烹调技术之精工,在世界上当然是首屈一指。《红楼梦》是比较全面反映了十六世纪上层社会生活的一部文艺作品,详细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中就有
期刊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总书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在他的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简洁精辟,寓意深邃,既具有启迪的意义,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领悟思想,为你的作文
期刊
30岁裸辞后,她终成日本国宝级插画大师  清水裕子是现居纽约的日本插画师,作品多次登上《时代》《纽约客》《G0》等知名杂志,同时也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讲师。她的画风既有日本浮世绘的细腻、古典,也有美国画的豪放、现代,用色大胆,勾勒出了荒诞的城市众生相。不为人知的是,她30岁才开始正式研习画画。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清水裕子进入东京家大型企业做公关。她为了爱好倾尽所有积蓄,踏上了远赴美国的求学之旅。当清
期刊
无手姑娘绘就美丽梦想  玛达娜现在是河北百年巧匠木绘艺术工坊的画师。她出生于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一户牧民家庭,一次意外冻伤让她失去了双手。她曾因此而感到自卑,上学时最怕的事就是写字,因为拿起笔对她来说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每次写字,她都要用双臂紧紧夹住笔,同时发力调整笔,经常感到肌肉酸痛。在日复一日地咬牙坚持下,她的前臂被磨出厚厚的茧。渐渐地,她不仅能得心应手地提笔写字,随后还爱上了绘画。2015年,玛
期刊
※说你们没有毅力,也不完全对。你们还是有毅力的,就是长期坚持上课说话。  ※把上次发的卷子拿出来,一般来说你们应该没有做,我对你们的懒惰程度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上厕所都要这么多人一道,你们搞批发啊?  ※太阳为什么会那么热,它不可能烧柴是不是?  ※有的同学,上课的时候想睡觉,睡觉的时候想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看书。
期刊
办法一:把人类全部聚集到北半球,然后全部在同一时间跳一下,地球就脱离轨道了。  办法二:每天发射N个太空站去外太空。太空站上带的全是地球上的东西。这样,地球的质量就会越来越轻,最后偏离轨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