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笔者以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3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6~6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本病。43例患者中有29例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效果不佳,14例中断治疗或自购药物治疗效果不好。
   取穴:中脘透上脘、胃俞(左)透脾俞(左)、肝俞(右)透胆俞(右)、足三里(双)。
  用具:9号腰穿针及000号铬制医用羊肠线、创可贴。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将000号铬制医用羊肠线剪至4cm长备用。所取穴位常规消毒,用0.5%利多卡因做皮内麻醉,镊取剪成4cm长的000号羊肠线放置在腰穿针管内的前段,后接针芯,刺入穴位皮肤,将针送入所需深度,提插转动针体,使之得气,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在穴位的皮下肌肉层。出针后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孔止血,然后以创可贴贴敷。
  做埋线治疗的患者均不再使用药物治疗。1个月埋线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随访3个月,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胃镜检查未见异常;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随访3个月无加重,胃镜检查未见胆汁反流,但胃黏膜仍有充血;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仍有胆汁反流或胃黏膜充血糜烂。
  结 果
  43例病人中痊愈29例(67.4%);显效9例(20.9%);无效5例(11.6%)。总有效率88.3%。
  典型病例:男,23岁,农民,2005年10月21日初诊。自诉胃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烧心、恶心8个月余。8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胃部疼痛,伴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经中西医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刻下见患者精神委顿,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遂依上法行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治疗1次后症状大减,治疗3次后诸症全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胃脘痛、呕吐、嘈杂、反胃等范畴。病位在胆、胃,涉及肝、脾。肝胆、脾胃互为表里,胆(木)克胃(土),肝(木)克脾(土),治当调理肝、胆、脾、胃。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为肝胆脾胃的背俞穴,是肝胆脾胃脏腑经气在背部所聚之处,主治脏腑疾病。中脘为腑之会穴,乃六腑之气聚会之处;又是胃之募穴,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消胀导滞健脾之功;中脘与胃俞相配属俞募配穴。足三里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府”,主治胃之腑病,是治疗胃及与胃有关的腑脏器官病变的常用穴,具有补中益气,行气通络,止痛健脾胃之效,对改善胃肠功能,消除胃肠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症状有卓越功效,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中脘以升清为主,足三里以降浊为要,二者相互促进,健脾胃,促运化,调理脏腑气机。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脾胃,疏肝利胆之功。
  透穴法一针贯两穴,可使相表里的两个脏腑经气贯通,气机调畅而诸症缓解。羊肠线在体内缓慢被分解吸收,对穴位形成一个持续的柔和的刺激,如同长期持续的针刺,使穴位不断发挥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患者的相关穴位往往有压痛或条索、结节等,且随着病情不同,穴位压痛及条索结节各异,左侧胃俞、脾俞较右侧胃俞、脾俞压痛明显,右侧肝俞、胆俞压痛较左侧肝俞、胆俞为甚;治疗中,笔者常常在压痛最明显处取穴,这样效果最好。穴位埋线刺激量大,在治疗中以少取穴为宜,临床经验表明,背俞穴取单侧穴位与取双侧穴位疗效差别不大,但刺激量相对小得多,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好,故背俞穴取左胃俞透左脾俞,右肝俞透右胆俞。
  羊肠线应埋植在肌肉层,具体深浅应视患者肥瘦及穴位局部肌肉的厚薄而定,“黄帝金针法最奇,大小肥瘦在临时”。埋植不应过浅,过浅则肠线不易吸收,且疗效差;亦不可过深,特别是背部的穴位,过深易刺伤胸膜及内脏,造成医疗事故。
  嘱患者畅情志,节饮食,勿食生冷、辛辣刺激性及含糖量高的食物。埋线后嘱患者3日内勿洗澡,以免针孔感染。下肢针感强者应多静少动。
  该疗法具有验、便、廉的优点,尤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异丙嗪为临床常用药,但中毒者少见,笔者在临床中1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7岁,因昏迷6小时急诊入院。6小时前他人发现口吐涎水,缄默不语,随之跌倒于地,呼之不应,无呕吐、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即给浆水灌服无效。入院查体:T36.5℃,P108次/分,R30次/分,BP140/80mmHg,呈昏迷状态,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发绀,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6mm,对光反射、压
期刊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致整个盆腔脏器,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在抗炎基础上,应用红藤煎剂灌肠配合微波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自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慢
期刊
剖宫产手术导致宫颈口闭合临床上少见报道,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治疗了因剖宫产术导致子宫颈口闭合4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治疗的因剖宫产手术导致宫颈口闭合的4例患者。4例患者中1例为本院患者,3例由乡卫生院转入。4例患者的年龄、产次、孕周、剖宫产指征、宫口开大情况、术中出血量等见下表。  诊断方法:阴道检查时确诊后位方式
期刊
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其多数病例通过及时正确治疗,均可在2个月内获愈。但少数病例病情严重或误治、失治,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仍不能恢复时,即称为顽固性面瘫,属临床常见难治之症。笔者采用电针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58例,疗效显著。治愈率达 96%。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8例均由我院神经科确诊介绍我针灸科,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28~70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体针加头皮针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76例患者所患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分型和症状的不同,分别选取相应的治疗腧穴,采用电针治疗,同时在头部的相应区域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结果:基本痊愈15例,占总数的19.7%;显效48例,占总数的63.2%;好转12例,占总数的15.8%;无效l例,占总数的1.3%;总有效
期刊
上颌窦炎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鼻塞、头晕或头痛、流脓涕等症状,但仅表现为反复咳嗽的症状并不多见。我科自2005年3月以来,收治过5例,经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21~35岁,平均27.1岁。临床症状仅为反复咳嗽,无咽部异物感、痒感、胸闷等。咽部后壁及咽侧索稍呈暗红色充血,2例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中鼻道黏膜呈炎性改变,1例见少许脓性分泌
期刊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头晕、乏力半月,黑便2天于2006年3月9日就诊。患者自就诊前半月始出现头晕、乏力,以为失眠所致,自服西比灵,头晕乏力稍缓解,2天前,又出现黑便,头晕、乏力加重,同时伴有上腹部烧灼感。查体:体温37℃,脉搏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贫血貌,无黄疸,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期刊
马凡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瘤。  患者的预后视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主动脉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将造成升主动脉瘤或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或心力衰竭致死,可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本科于2007年4月收治1例突发急性左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马凡综合
期刊
我院内科于2006年6月~2007年4月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员经抽签决定分组,治疗组50例中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均为18~60岁。体温:治疗组37.5~38℃26例,38~39℃18例,39~40℃ 6例。对照组37.5~38℃28例,38~39℃16例,39~40℃5例,
期刊
新疆岳普湖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腹地,气候干燥,少雨,近年来,我科收治多例被一种通体漆黑俗称“黑寡妇”的有毒蜘蛛咬伤后误治病人。此种蜘蛛长约lcm,8足,有1对黑色角质鳌,爬行迅速,多在夜间,房屋周围和田地间出没,毒性强烈,中毒严重者合并有心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可致死。我科从2005年~2007年收治有31例毒蜘蛛咬伤后误治中毒严重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毒蜘蛛咬伤一般好发于每年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