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涛绘画中笔墨的运用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墨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中国画创作注重笔墨情趣。石涛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优秀的传统者,石涛笔墨的运用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自己独特的笔墨意趣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石涛笔墨的技法、笔墨的气韵及笔墨的时代气息来体现石涛笔墨艺术的奥妙。
  关键词:笔墨;破墨;误墨;气韵;时代
  笔墨是中国画家在用笔和用墨在画纸上的艺术表现。石涛是中国优秀的中国画传承者,也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画家。石涛的绘画作品非常注重笔墨的运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时代气息。
  1、笔墨的破墨法
  破墨是浓墨中破淡,淡墨中破浓的一种绘画技法。破墨技法最早出现于晚唐,张彦远记载中提到破墨法作为一种绘画技法不断地被历代画家所运用,并逐渐完善。在破墨的绘画技法中,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浓墨破淡墨,画家在宣纸上首先以多水的淡墨形式创作,在画面没有完全干的时候用浓墨破淡墨,由于宣纸具有特殊属性,画面会变化出一种神奇、偶然的墨迹效果。第二种是淡墨破重墨,就是指先用较浓的笔墨创作,在墨色还没有完全渗入纸面时,运用淡墨冲破浓墨,将原本浓重的墨色变得更加温润。因此,在破墨法中,笔、墨和水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石涛绘画艺术的创作并不只有单一的破墨法,他将诸多画家所担忧的误墨法同样运用的恰到好处,让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笔墨的误墨法
  —般来说,误墨指画坏了的笔触,几乎每个画家都有这种经历。但每个画家对待误墨却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有些画家误墨后将整幅画面丢弃,有些画家是将误墨在自己能力之上将误墨改成妙笔。而石涛是将水墨结合中出现的误墨在稍加调整画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效果。石涛的误墨表现技法是他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式,也是他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方法,这种不确定的误墨,使石涛的绘画作品生动形象。
  3、笔墨的气韵美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它是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具有一定的气韵美。石涛的作品就体现了笔墨的形式气韵。
  石涛的笔墨不但有“气”而且有“韵”。从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来看,其笔墨有“气势”,用他自己的话说:“先以气盛得之者,精神灿烂”,从画家的主体讲,画家自己首先要养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作画时才会“胸中勃勃”之欲出;“韵”从笔迹墨痕来看,主要指耐看的余味。石涛的笔线墨色让人看了想再看,过段时间再看仍觉得新鲜有趣味,这就是因为“韵”在其中的缘故。
  石涛的绘画中的笔墨气韵生动。所绘的峰峦、树木、山石紧随笔迹,纵横驰骋、气脉连贯,犹如豁然长啸,具有郁勃昂扬之气,一并运于笔墨。皴法结构与点的形态都无定法,墨随笔变,笔情墨韵随意而生、随势而转,真乃笔锋下决出生活,墨韵中显见情彩。石涛的“我法”在本卷中得到充分发挥,全卷体现了饱满的创作精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度,气绝灵变的笔墨运用,是石涛生平的杰作。细细品读此卷,可看出石涛那颗被压抑、冷落的心并没有沉沦,其内心那种昂扬激跃的气概支撑他完成此次创作,他似乎是在用繪画呐喊:“我自为我,自有我在!”耐人寻味的笔墨气韵得到了充分体现。
  4、笔墨的时代性
  石涛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画家,其笔墨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石涛在艺术的表现上与清初“四王”的笔墨相反,“四王”的笔墨艺术保守,而石涛在艺术上敢于突破,强调个性解放,提出“搜尽其峰打草稿”、“自强不息”创作的精神,使中国画有了升级和活力。石涛认为,艺术家只有对事物的认知足够丰富,才能在笔墨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才能把万事万物的精神气质描绘出来。对事物的认知少,虽能表现笔墨,但只是形式主义。
  从石涛的笔墨中可以看出,笔墨要反映时代气息,表现社会生活。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征,艺术家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固守前人的笔墨形式,因此,笔墨艺术需要创新,吸收古人笔墨中有价值的东西,并能大胆地突破前人进行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特征。
  5、结语
  石涛在艺术创作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其艺术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超高的地位。在笔墨的运用上,石涛以独特的笔墨进行绘画创作,为近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在艺术创作不仅要学习石涛学习传统的精神,还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石涛的绘画艺术对于当今社会的画家们来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
  [3]顾强先.石涛绘画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4]李万才.石涛[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介绍:
  沈宝焕,199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艺术学理论硕士,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国语是以汉语为基石,以普通话为基础,对声调进行了浅入研究。包括声调的基础知识、普通话声调和方言声调及声调重要性等内容;了解声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否在汉语初生之时声调就相伴而生;还有声调到底对语言有什么作用的等问题。认为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的意义,在汉语(包括地方、民族语言在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声调;普通话;方言;语言表达;重要性  前言 
期刊
摘 要: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艺术意蕴层  歌德曾经讲过:“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我们在欣赏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时,都是把它当作一个完美的整体来
期刊
摘 要: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所具备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是一个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和办学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如何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科技娱乐化、技术传承化、培养模式一条龙化,分类引领打造科技创新普及、科技创新竞赛、科技创新实践三平台等创新思路,为高校在新形势下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提倡着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以及精神品质的培养以及提升,这和高校制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十分相符。钢琴教学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需要把素质培养当作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以及创造力。本文在分析大学钢琴教学把素质培养当作导向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究素质培养视域下构建高校中钢琴教学整体创新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钢琴教学;素质培养;创新模式  前言:所
期刊
摘 要: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形象入手,研究艺术形象的特征与典型性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分析狼作为艺术形象的特征,举例论述以狼作为艺术形象的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结合个人雕塑毕业创作,浅析狼的典型特征在创作中的表现。引申出创作意图:在非现实状态下以羊皮伪装的狼与狼群的对峙,营造攻击与反攻击的情境,使观者产生疑惑,旨在探讨作品呈现的内在精神,思考由此引申出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
期刊
摘 要:读图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用眼睛不停的观看和解读图片的内容,人的视觉发展越来越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通过对直觉心理学的研究,人们逐步开始描绘和解释视觉艺术创造活动。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围绕儿童画为主题进行讨论,运用直觉心理学等方法,逐步揭示了儿童视觉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儿童与原始人一样,都处在人类发展和进化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视觉发展和思维模式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总体来说都经历了一
期刊
摘 要:在平面设计中插画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呈多元化的风格趋势。运用插画来丰富设计作品的视觉体验,目的是为了表现商品的核心理念与品牌价值。插画形式的品牌形象设计也渐渐被被大众所追捧。如可口可乐、星巴克、农夫山泉、等这些被大众所熟知喜爱的产品,尤其是年轻化的品牌更热衷于插画的应用。因为包装设计中的插画应用具有特别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插画;包装设计;情感表达  从包豪斯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艺术设计的发展
期刊
摘 要:钢琴演奏既是一种复杂的技术性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性活动,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钢琴演奏中,要注重技术性,同时也要注重艺术性。注重技术性是彰显艺术性的前提,追求艺术性是注重技术性的目标。实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需要演奏者深入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具有较好的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性,艺术性,统一。  一、注重技术性是彰显艺术性的前提  工欲善其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希望幼儿能够从小接受较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许多幼儿园教育显现出小学化的迹象,对幼儿的成长和发育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展开分析,然后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思考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策略  在当前许多的幼儿园教育中,都显现出“小学化”的迹象,对于这种迹象的出现,实质上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以中国传统图案这一素材作为设计元素,成为目前很多设计师所青睐的设计手法。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寓意丰富,是设计师们不可多得的灵感来源之一。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生活中比如现代建筑设计、服饰搭配、影视创作、歌舞编剧、书籍装帧、传统节日、产品包装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体现,而这些体现同时也在唤醒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传统图案;室内设计;明式家具  一、传统图案的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