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的经典歌曲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希望的田野传出的纯美歌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港撒网,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哟)弹琴,姑娘歌唱。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这是一首充满广阔田间的乡土气息、充满博大丰厚的生命气息的经典歌曲,是纪录影片《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主题歌。或许我们已经记不起影片的主要内容,但是这首传遍千家万户的精品歌曲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灵净土之上。
  1978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走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曲折的探索阶段,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广大的农村。而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正是通过对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乡村田野的赞美和希望,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词把眼前和未来、把现实与希望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更加富裕、兴旺且幸福的未来。这首歌词优美、曲调动听的歌曲也培养和成就了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优秀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词作者是晓光,即陈晓光。这位出生于华北平原的诗人、词作家,曾发表诗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出版有《黄河上的太阳》《晓光诗歌选集》等。陈晓光还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中学毕业后施光南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20世纪70年代曾写下《最美的赞歌献给党》《赶着马儿走山乡》《打起手鼓唱起歌》等许多优秀抒情歌曲。 粉碎“四人帮”后,施光南满怀激情谱就一曲《祝酒歌》,这首歌成为许多大型文娱晚会的压轴曲目。为了深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施光南饱含泪水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中央乐团,先后创作了《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130多首感人肺腑、净化心灵的优秀抒情歌曲。他所创作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因此他也被尊称为“时代的歌手”。1990年,施光南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歌唱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临别时送我上路,几多叮咛,几多期待,几多情深。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这首歌名为《父老乡亲》的优秀经典歌曲是歌颂农民群众的歌曲,是唱给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知埋头苦干、不知索取回报的农村父老乡亲们的歌曲。这首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即作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里流露出真情,又如何在“情”字上下的功夫?《父老乡亲》这首歌曲的词作者为石顺义,在京西门头沟煤矿长大的他1970年穿上了军装,8年的军旅生活都是在远离城市的乡下度过的,农村里的乡亲们对子弟兵的那份痴心、那份深情令他终生难忘、终生受益。当时,房东大伯一家宁愿吃高粱小米,也要将节省的白面给战士们包饺子。生病时,房东大妈像亲生母亲一样守候在他的身旁,还杀掉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给他熬汤喝……这一切情景使他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中国独立自主的脊梁,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艺术家要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只有扎根于民间,扎根于泥土,扎根于直朴本真的父老乡亲中间,才能给创作注入最真实的情感,最基本的元素。石顺义说:“是我的父老乡亲们用无私的爱养育了我们。我常常为此流下了热泪。”
  拿到《父老乡亲》的歌词后,以写歌剧《红珊瑚》而闻名乐坛的著名作曲家王锡仁激动不已、大加赞赏,并很快为之谱了曲。强烈的感情共鸣使他们二人的词曲完美地融合成这首红色经典歌曲。
  石顺义,新中国的同龄人。1970年入伍,在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室担任专业作家、编剧。著有歌词集《太阳的手》《石顺义歌词选》等,创作歌词1000余首,创作发表小说、散文、歌剧剧本30余篇(部)。其中《父老乡亲》获建国以来优秀歌曲奖及改革开放20年优秀歌曲奖、
  王锡仁,1929年10月生于四川富顺, 1949年底,王锡仁参加了解放军某部文工团,后入海政文工团,先后担任乐手、作曲兼指挥。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王锡仁共创作了30多部歌剧和400多首歌曲,是《花枝俏》《朱德》《郑和下西洋》等十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曲作者。他与胡世平合作创作了歌剧《红珊瑚》的音乐,为《红珊瑚》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最优秀的民族歌剧之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响彻大江南北、经久不衰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父老乡亲》《白发亲娘》《家乡话》《川北大婶》等一批优秀歌曲,其曲作者也是王锡仁。
  震撼人心的江山颂歌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这首由著名词作家晓光和著名作曲家印青合作创作的名为《江山》的歌曲一经面世,便以其闪现真理光芒的内涵和高亢激越的曲调震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它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人民大众的选择。因为,“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同时,歌曲告诉世人,告诉未来,共产党人既然能够为人民打下天下,也一定能够为人民坐好江山。在嘹亮的歌声里,走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开国元勋、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我们仿佛还看到了为了新中国献出青春热血的无数革命先烈,看到了建国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看到了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看到了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及千千万万民族英雄、劳动模范……他们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时代先锋,他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最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反复证明,共产党人总是把老百姓的冷暖记挂心间,老百姓也总是把那些代表他们利益的共产党人当作亲人。共产党人把老百姓的事看得比天大,把老百姓的恩情看得比海深。红色歌曲唱红了天空、唱红了大地,红色箴言教育了党员、教育了人民。红色江山正是人民的江山,人民的江山人民执掌,人民的江山代代相传。也许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过去,但是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容改变;也许今日不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是 “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和“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忠于职守”的原则却不能改变。
  为歌曲《江山》谱曲的是著名音乐家印青。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创作歌曲并频频获奖。 如《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世纪春雨》《中华大家园》等一大批歌曲,榜上有名,深入人心。他谱曲的《江山》《天路》《在灿烂阳光下》《芦花》《望月》《在和平年代》《西部情歌》《永远跟你走》《把一切献给党》等歌曲相继问世并产生广泛影响。我们在传唱优秀共产党人创作的经典歌曲时,也看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培育的一代又一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人层出不穷。
  (责编任远)
其他文献
“情与景、光与影、歌与舞、心与魂,交织出青春之不灭、生命之永恒。”由杭州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导崔巍担任主创的大型舞蹈诗剧《阿姐鼓》自1996年推出以来,就凭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横扫国内所有大奖,被舞蹈界誉为西藏舞蹈艺术的里程碑。  “像一幅长卷,描绘出青藏高原独特而迷人的风情;如几首短歌,咏唱出藏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与崇敬;似一串小诗,歌颂了西藏人民生生不灭的顽强精神。”作为反映藏族民族风情与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