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公诗文集》作者考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文类体》是一部明代诗文总集,今藏浙江图书馆,因保存三十一种孤本而颇富价值,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已将《今文类体》列入《浙学未刊稿丛编》第五辑,即将出版。但孤本《云公诗集四卷云公文集一卷》(简称《云公诗文集》)不署作者。
  内证层面,《云公文集》可考订作者姓名。首先,《云公文集》的《复祭告祖文》记载作者名字是“啟明”,“王父厌世,府君继之。不愆不忘,爰待启明。……小子启明,实惧且憎。……启明不肖,恐遂陨越”。其次,钩稽作者与友人张以诚(字君一,华亭人)往来诗作,可知作者姓“宋”。《云公文集》的《南舫斋记》云:“君一见过,颜之日‘南舫’”,而张以诚《张宫谕酌舂堂集》有《题宋云公南舫》一诗(《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三0册,海南出版社二000年版,187页),两相印证。
  外证层面,综合史志,亦可确证《云公诗文集》作者是宋启明。如宋如林、孙星衍等修纂的嘉庆《松江府志》记载:“宋启明,字天云,华亭人,贤曾孙,工诗。……旅吟有‘家贫梦亦寒’之句。”(《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十号,台湾成文出版社一九七0年版,1238页)。而《云公诗集》卷一《燕山旅寓简沈选部》其五有“金尽裘全敝,家贫梦亦寒”之句,可知嘉庆《松江府志》所录宋启明的确是《云公诗文集》作者。
其他文献
一rn王宝才来得最晚,他看了一下表,差十分钟七点,他并没有迟到,说好的是晚上七点开会.王宝才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否则,他手上那块——也是西屯生产队唯一的一块——上海牌手表,不就成了摆设了?rn参会人员共四位,地点是张队长家院坝.方桌的作用是摆放茶壶和茶碗,被四根条凳一围,核心地位就出来了,分别坐在其中三根条凳上的张队长、向会计和赵牛倌吧嗒着旱烟,用一种心知肚明的表情看着王宝才,欢快的气氛和他们吐出来的烟雾一起,从方桌上方弥漫开去,所有的蛛丝马迹表明,三人已经提前把会议的内容议过了.大家都知道,大会研究
期刊
一rn郑伯克段于鄢.在郑国,郑庄公镇压了其弟公子段的篡逆图谋,公子段逃往共邑.rn共邑?鲁公息姑在地图上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那是卫国的一座边城.史官们将会如何记载此事?一个国君,和他的亲弟弟像狗一样撕咬,弟弟败了,落荒而逃.那个段,在传说中奇伟如神,但史官们将会送他一个新的名号,他不再是光彩奕奕的公子段、太叔段,他从此是共叔段,逃到共邑的那个段.
期刊
微信推出近十年,成为国民必备软件也有五年多了,用户们意识到朋友圈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凡尔赛文学”=“凡尔赛” “文学”,重点并非“凡尔赛”,而是“文学”——一种在社交媒体说话的方式。构成“凡尔赛”的元素是西方的和贵族式的,前有《围城》中的褚慎明到处宣传自己和罗素的“朋友”关系,后有《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出国前嘚瑟护照,直到“人在国外,刚下飞机”的“知乎体”,文化人一直擅长抓住每个机会塑造
期刊
期刊
美国总统大选虽然分了胜负,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支持人数旗鼓相当。双方都不听对方的声音——不是听不到,是听不进去,好像各自活在一个密封的气泡里,对气泡外的东西没有认识,也不想去认识。久而久之,就会认为只有气泡内的东西才是正常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气泡之外的都是不正常的、不可思议的。这就是“两极分化”的真义:不是指有两个极端,而是指所有人都走上极端,不是这边就是那边,没有“中间”,永远处于对立状态。
期刊
大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rn张廷玉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张英.其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不到五十即出任正二品的刑部侍郎.在雍正朝更得清世宗胤稹赏识,飞黄腾达,官拜正一品的保和殿大学士.他与鄂尔泰是胤禛晚年最宠信的两位大臣,而且的的确确劳苦功高,世宗在位十三年所取得的政绩,背后几乎都有两人的身影.所以胤稹遗诏,两人均得配享太庙——这意味着,只要大清不亡,死后将年年得当朝皇帝本人亲自祭祀.身为臣子,这无疑是
期刊
我这辈子第一次看歌剧是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看的是威尔第的歌剧《埃尔南尼》,当时吸引我的不是威尔第,不是《埃尔南尼》,也不是大都会歌剧院,而是帕瓦罗蒂.rn我最早知道帕瓦罗蒂是在北京中央乐团的资料室.1981年,我当时是中央乐团的合唱队队员.那天我走进资料室去找个歌谱,一进门就看到办公桌上竖着一张唱片,正对着门口,唱片的封面是一个大头像,资料室的老师看见我站那儿盯着唱片看,就说:“这是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之王.”
期刊
期刊
思念!老虎啊!rn当年,她向下挖掘,我们远远站在麻蕡的托叶上,没有阻止她.人们异口同声,认为她的挖掘有助于提升土壤的透气性.结果发生塌陷了,所有人都无家可归.一个可怕的错误展现在我们面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奔走于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因为空虚和消沉我频频拉扯行人的上膛之枪.热情的人们呼唤着地下的老虎,口中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明日与你相见”.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她的错,他们说之所以发生了塌陷,是因为我们的房子太重了.
期刊
第一章 千年变局rn一《时局全图》rn一八九八年,在北京古老的紫禁城外东北角,崛起了一座大学堂——京师大学堂.rn这一年著名思想家严复出版译作《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给处于沉睡中的“雄狮”一记棒喝,亡国灭种的危机像一团乌云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rn进入十八世纪,西方已经甩脱农业经济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中国社会则由于闭关自守而停滞不前,就像马克思所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