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同时也波及到课程领域。后现代主义课程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论,这就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作为一种新生的课程理论,有关它的研究是众说纷纭。通过查找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后现代课程论的主要流派的主张与核心观点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着一种同中有异,异中现同的关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联系和区别
  一、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产生于西方世界上世纪下半叶。吕川从时间、字义、综合三个角度对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进行界定:从时间角度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字义角度,“后”意思是解构,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即反现代主义;从综合角度看,绝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后现代主义需要一种历史的且理论的科学界定。[1]
  课程领域自1918年形成以来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面临了自身发展危机:课程论自身的学科基础不牢,主要借取其他学科的方法及研究范式为自己所用,这对课程论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是极其不利的。这种危机感唤醒了一大批课程论学者,他们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依据新的研究理念并运用新的方法探讨课程问题,推动课程研究领域进入了研究视角多元化的后现代阶段。[2]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也在这种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思潮中应运而生了。对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张文军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从广义角度,将其理解为后现代大环境下的各种理论。从狭义上则视其为站在后现代主义立场上并且应用了后现代主义假设来构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并且以后现代主义假设作为论述的基点。靳玉乐认为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更符合实际,同时他认为狭义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又分为两种情况:秉持这种课程理论的课程家有可能是自觉地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对课程进行后现代的建构,也有可能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所论述的课程思想属于后现代注意的范畴。[3]其中较为系统地论述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有多尔、卡普拉、斯特拉瑞等人。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派别
  1、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在众多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中思想最为突出且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不同于其他课程理论家,多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深入研究问题。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核心要义是“自组织”。他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学生的怀疑和挑战是教学转为开放的必然要求。同时他认为课堂秩序是复杂且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而不是稳态和线性的。
  此外,针对传统的泰勒课程理论,多尔提出了彻底的批判同时提出了新的“4R”课程标准,即丰富性(Rich)、循环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所谓丰富性指的是课程在深度、广度和意识层次上的多种可能性,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去;循环性指的是教学和研究的反复和反思,目的在于探究和启发个体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中,“关联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课程结构的内部关联,即课程中的观念、文字、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其二是课程结构的外部关联,即教学要发挥作用必须使对话者的思维和背景相协调。多尔认为“4R”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严密性。所谓严密性,是指“要有目的地寻求不同的选择方案、关系和联系,以及各种假设间的协调、促使对话生成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和转变性的对话”[4]。
  2、卡普拉的整体性生态课程理论
  卡普拉则提出整体性生态课程理论。除了批判现代论课程、建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框架之外,他还创造性地将课程与人类社会相联系,以生态学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和课程建设。他从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出发,提倡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互动对话的课程理论。具体到课程本身,他提出如下几个要点:其一,课程应关注学习经验、自然以及生活本身,注重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而不能对课堂和社会之间进行人为地划界;其二,应重视校园环境、教室布置、自然社会和学生内心的整体性。这是因为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诸如学校、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其三,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探究者和对话者;其四,课程应将生态意识渗透到教育过程中,提倡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和自然,树立整体性的生态世界观;最后课程教学中除了人与自然、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外,还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联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5]
  3、斯特拉瑞的通俗化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斯特拉瑞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有两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他极力用通俗化术语重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二是他尝试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后现代课程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合作、整体性过程以及跨学科的多层次课程。为此他还提出了许多颇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实践方式。此外,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五个核心理论,分别是:否定元叙事,否定人为的分歧与二元论,个人经验的相互联系,混沌和不确定性以及与之相应的揭示人类经验的“意义分层”。[6]他还提出后现代课程实践的动态性,即教师要动态地看待课程。另外,他还主张个体的自我反思,整体性过程以及跨学科的多层次课程。合作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性交流,整体性在于课程结构组织的连续和有序,跨学科的多层次课程则是指课程的多元化和关联化。
  三、多尔、卡普拉、斯特拉瑞课程理论之比较
  多尔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自组织”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及提出了全新的“4R”课程标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相比较而言最为系统,而且具有建构性的特征。不足之处在于其理论的实践性没有具体得到验证。他没有明确提出一套实践策略来践行自己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卡普拉的课程理论思想主要侧重于整体性和联系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包括各学科之间以及个研究领域之间。既然它们互相有联系,那么就要处理好诸事物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斯特拉瑞最突出的贡献是试图将后现代课程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并且为此他还提出了许多颇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实践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破多于立”的局面。可以說他是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总之他们三位的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课程论,各有特色,同中有异:从根本上说,他们的理论都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都把多元性作为自觉地追求但他们对创造性的论述的观点都不甚相同且理论的出发点和角度也各具特色。介于这一点,我们很难判断谁的理论更高明,也无法区分其优劣,只能说谁的理论更合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文涛.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我国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9-17.
  [2]张剑锋.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教论坛,2009(147):7-8.
  [3]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7-167.
  [4]李良宏. 试析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论坛,2002(2):2.
  [5]张小永.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究与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21-22.
  [6]谭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13-14,15-16.
  作者简介:杜莉莉(199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Abstract】: Foreign translators used to pick simple words in prose translation (to English), while four-character phrase would be appreciat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text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
期刊
【摘要】: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晚,起步低,规模小,然而西藏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几乎每个行业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自身的转型与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西藏重要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探索适合西藏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西藏文化产业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西藏文化
期刊
1. Introduction  Presidential debates are defined as '' being surrounded by hype generated by candidates and media alike to capture the American attention and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cam
期刊
【摘要】:一个人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会给一个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他的潜意识,对他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带来不可忽略的引导。金圣叹所处的地域文化——吴中文化因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对金圣叹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情;礼;金圣叹;吴中文化  一个人是无法跳出其所处的时代的,这是身之为人的局限,金圣叹虽负其才,究竟也不能例外。美国文学理论
期刊
正月十五过后第一个工作日,眼看下班时间快到了,小余揣着自己字斟句酌的请辞报告,犹豫再三,还是敲响了分管领导李副乡长的办公室门。  刚上班才两年的小余是2016年初被任命为乡综治办主任的,综治办说忙不忙,说不重要吧,但在年终的各村绩效积分中也占了5分,积分可是关乎各村一年工作成绩排名和绩效工资发放的衡量指标啊。12月份刚结束,李乡长就催促小余把各村16年的各项综治工作综合考评得分结果测算出来,小余按
期刊
【摘要】:色彩为油画的一个形式语言,是油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具有审美价值,对油画色彩的研究运用使作品更具表现力且更丰富。本文通过对色彩在油画艺术中的运用进行论述,并浅析色彩在油画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同时以期对今后的油画创作产生启迪。  【关键词】:色彩;油画色彩;表现特征;艺术特征  第一章色彩概述  1.色彩的基本内涵  色彩是在人的眼睛接收到光的刺激后,视网膜做出的生理反应,产生神经冲动
期刊
【摘要】:清代强化对贵州的政治军事控制,并行文化输入的方式,布依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婚姻制度逐渐渗透到布依族婚姻习惯法中,逐渐形成布依族恋爱自由与包办婚姻并存的婚恋习惯。  【关键词】:建国初期;郎岱;布依族;婚姻制度  一、布依族传统婚姻习俗概况  在贵州少数民族中历来有“高山彝苗水仲家”,“苗家住山头,夷家住水头”的民间言语,而,“仲家”“夷家”即是布依族,。在刘峰的《百苗图》中“补
期刊
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圆满召开,会上习主席作了重要讲话,通读讲话原文,习主席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经典名句言简意赅,蕴含着立身做人、为官理政的丰富哲理,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让我最为受启发的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这句话。  《尚书》记载,周武
期刊
甘洛縣“团结话”研究——以青年阶段为例
期刊
【摘要】:在任何一种语言当中,语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不同的语境之下,词语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含义,本文就文化语境与英语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言语环境;文化背景;英语学习  在英语当中,语境的表达为context。而语境究竟是什么呢,所谓的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在语言环境的内容当中,不仅包含语言因素,更包含有非语言因素。只要是与语词有关的内容,如时间、情境等都可以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