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高锝酸盐与高铼酸盐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当代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锝-99是核废料中一种常见的放射性元素,由于其高裂变率、长半衰期和高环境迁移性的特点,一旦泄漏到环境中,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估的破坏.对目前常用的水中高锝酸盐/高铼酸盐去除方法如萃取法、吸附法和还原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概括了如吸附还原法和还原“固定”法等常用的水中高锝酸盐/高铼酸盐复合去除方法.借鉴其他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的去除方法,提出了水中高锝酸盐/高铼酸盐去除方法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采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法以尿素为燃料制备立方相的镁铁酸盐纳米颗粒.XRD和XPS分析表明,镁铁酸盐是空间群为Fd-3m(227)的MgFe2O4,且镁铁酸盐中不含其他任何杂质,仅包含Mg、Fe和O 3种元素.SEM结果显示,镁铁酸盐的颗粒近似呈球形,且颗粒间无粘连团聚现象,平均颗粒尺寸约为90 nm.镁铁酸盐的L*值为78.23,a*值为23.11,b*值为41.52,光学带隙值为2.06 eV,是一种潜在的棕色颜料.阻抗谱、模特肖特基图分析发现,镁铁酸盐的导带电位和价带电位分别约为-0.026 V和2
针对燃油换热器管路内油水两相流的流动特性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内径φ2的U形换热器管路简化模型,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对比了不同含水率(自由水体积含水率0~2%)条件下的管路压降与出口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燃油含水率的变化对管内压降的影响较大,随着含水率增大,压降呈现接近线性下降的规律;而含水率对管路出口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入口温度常温26℃、环境温度0℃时,出口温度下降不超过1℃,但随着含水率继续增大,出口温度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此外,U形管设计对不均匀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持续到出口,
熔融碳酸盐体系因自身独特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熔融碳酸盐体系的燃料电池系统、碳捕获、材料制备技术和储能蓄热的应用对可持续能源技术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综述了熔融碳酸盐体系在能量转化存储及利用、材料制备和储能蓄热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熔融碳酸盐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熔融碳酸盐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城镇污水厂活性污泥工艺中氨氮去除效率,以沧州市城区市政污水实测数据为对象,开展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研究了硫化物和活性污泥厌氧接触时间不同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探讨利用曝气消除硫化物影响的特征进行工艺调整的措施.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质量浓度、水温和硫化物质量浓度下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氨氮降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质量浓度降低可显著降低活性污泥对硫化物毒性的耐受性.当硫化物质量浓度高于50 mg·L-1时,氨氮降解速率显著降低,且随着质量浓度不断增高,速率不断下降.但当水温较低时,硫化物更易引起出水氨氮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通过添加催化剂可以提高气化反应活性.在自行搭建的热重实验台上研究了CaO作为催化剂对原煤热解过程的影响.此外还通过脱灰法研究了煤中灰分对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对煤焦热解过程有影响,热解前添加催化剂所得焦样比热解后添加的气化反应活性更高;煤中灰分对气化过程有影响,不同煤种灰分的影响有区别.
为了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PVARCC)在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测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PVARCC的质量、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结果表明:随着侵蚀次数的增加,各PVARCC质量都逐渐增大,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折压比则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在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掺量为2%的PVARCC在15、30、50、90次干湿循环下的强度变化分别为7.95%、11.32%、0.09%、-9.26%,对比其他3组变化幅度较小,证明了掺入合适量的聚乙烯醇纤维是提高珊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有效
以3-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泊马度胺,化合物1)和4-溴丁酰氯(化合物2)为原料,经过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溴-N-(2-(2,6-二氧哌啶-3-基)-1,3-二氧异吲哚-4-基)丁酰胺,其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MS进行确证,并进一步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氮气保护下,物料比n(化合物1):n(化合物2)=1:3,反应溶剂为无水四氢呋喃(加入有机碱三乙胺),回流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为54.5%.
延迟焦化是重质油精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焦化反应后焦化蜡油中的氮化物含量通常较高,会对后续催化裂化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脱氮处理.室内研究了一种原位脱氮工艺技术,以分馏塔底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其组分组成的基础之上,考察了不同类型脱氮剂、脱氮剂加量、助剂加量、实验温度和实验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分馏塔底油原位脱氮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脱氮剂TDN-35能够明显降低分馏塔底油中的氮含量,当其加量为3%时,脱氮效率最高;另外,随着助剂加量的增大、实验温度的升高以及实验时间
针对海上某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过快以及注水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大量室内实验评价,优选出了适合海上油田注水井降压增注用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界面活性、润湿性能和降压增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2和C-1按1:1进行复配,当其加量为0.6%时,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10-3 mN·m-1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平;使用复配表面活性剂浸泡处理亲油玻片后,其表面接触角可以由106°降低至51°,由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岩心水驱压力稳定后注入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后
为了消除内、外扩散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仪进行了3种煤焦的气化反应实验,气化剂为CO2.研究了焦样粒径大小、焦样质量和气化剂流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消除内、外扩散时的实验条件.此外还研究了气化温度对煤焦气化过程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选取了3种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选取最适合描述气化反应的模型.结果表明:煤焦粒径对气化反应没有影响;随着煤焦质量减少,煤焦气化活性增加,但煤焦质量降低至一定值后气化活性不再变化;随着CO2流量增加,煤焦气化活性增加,但CO2流量增加至一定值后气化活性不再变化.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