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语文科目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育者也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育者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而且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
   1.强化道德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在当前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语文科目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强化语言思维、提高思想情感的关键学科,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合理的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帮助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身边的经典事例,充实发展的内容要求,逐步体会语言的魅力。尤其在一些语文阅读课堂当中,教师会通过一些经典文章的讲解,让学生从经典文章当中探索文章主旨,总结文章所折射出来的人生道理,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刻的体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德育培养。教师还经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课本当中的某些经典人设为学习偶像,通过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断的强化学生个人的道德意识,逐渐养成爱国、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最终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个人的道德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2.提升语文素养,完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课本教材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帮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关键措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课本教材以及相关德育教学资源的引入,帮助学生从这些语文素材当中提取语文要素,提升其自身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充分的运用课本教材当中的优秀例文,引导学生将这些经典文章当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并思考文章主旨的表达方式,那么学生在书写到与该文章主题相符合的内容时,就可以将课文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引入,让自身的作文主题突出,主旨清晰,提升自身文章的连贯性,同时文章的主题也更容易凸显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写出语句更加优美,主题更加突出的文章,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完善教学目标,提升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1.重视课堂构建,完善班级制度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将德育与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课堂秩序,重视语文课堂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德育渗透的氛围,让学生在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德育意识,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第一步就是需要制定语文课堂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循课堂教学要求,听从教师的指导,认真完成学业,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例如,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强化语言思维,提升表达能力,感悟文章反映的思想情感,并折射到自身的意志培养上。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章的预习,先让学生将文章当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记,并通过自主查阅、同学讨论等途径进行积极有效的解决,随后熟读课文,并尝试总结课文主旨。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之后,老师在正式进行课文讲解时,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邀请小组代表来进行文章主题内容的讲述,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互动,培养学生的言语总结能力,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下,继续展开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对接下来内容的准确理解提供前提,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
   2.赏析经典作品,感悟优秀品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发展正在关键的时期,自身的理解能力较为欠缺,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深入教学,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氛围下进行有效学习和发展,提升个人的优秀品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内容阅读,掌握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当中感悟文章的思想主旨,将文章当中一些优秀品质刻入到自身意识当中,并督促自身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应用,成长成社会有用之才。具体到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重视课本教材内容,因为课本教材选取的文章都是符合学生发育特点、对学生优秀品质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作品,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极其重视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意识到课本教材的重要性之后,教师通过对经典文章关键字词、句子的讲解,帮助学生从语句当中发掘思想情感,促进个人思想情感的共鸣,培养优秀的品质。例如,在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文章教学,给学生先播放关于“雷锋叔叔”的光荣事迹视频,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品质有充分的了解,随后在多媒体的领读下,开始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尤其是句子“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这一句话,學生的脑海当中立马浮现出了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并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要学习雷锋叔叔,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并努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个乐于助人、懂得感恩的人,培养优秀的品质。
   3.开展主题活动,提升道德素养
   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改进的措施之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仅仅是通过课本文章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范围不活跃,教学效率和德育教育的渗透也不明显。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开展的大前提下,教师为了将德育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创办过程当中,互助交流,切实感悟思想品质的养成过程,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比单一的课本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在学习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该文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不论在学习当中还是生活当中,都能有较强的感恩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开设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活动,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进行参加,让学生通过对“对谁感恩?”“为什么感恩?”“怎样感恩?”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对自己想要感恩的人进行情感表达,加深情感认知。比如,有的同学通过回忆自己感冒生病时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并进行了细节展示,明白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在主题活动进行时,教师还可以让一些同学来进行情景模拟,触发班级整体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常怀感恩的心去面对父母,帮助父母做做家务,提升道德素养。
   4.举办朗读大赛,丰富情感体验
   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提高语言表达、学习语言技巧的途径,更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文章当中的思想主旨,促进其优秀品质的养成,丰富情感体验,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还可以适当的举办朗读大赛,引导学生发挥朗读能力,树立学习自信,积极的参与到朗读大赛当中,强化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了内容《传统节日》之后,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来源、风俗了解,可以通过举办以“我最喜欢的节日”为朗读题目的比赛,指导学生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向父母亲人请教等途径,写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表明自己对该节日的喜欢之情。例如,有同学朗读到“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在爆竹声中又一年来到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班级内的学生在进行各自的文章朗读过后,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热爱传统,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进一步丰富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将课本教材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借助经典文学作品、开展主题活动、举行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其道德意识,逐步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语文修养的人才,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雷雯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读与写,2020,17(35):55.
   [2]陈金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20,(10):93-94.
   [3]刘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26):186-187.
   [4]高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外语文(上),2020,(9):42-43.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段家集乡化沟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如今,信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伴随着通信网络技术、IT技术等技术时势,带来了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信息化教学,并对各大高等院校的教育形式提出改革建议与需求。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特性,给插画设计课程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途径和潜力。课程中涉及到传统插图、商业插画等各种各样的插画设计方式。通过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教学系统中庞大的信息量提升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開拓者,在作文教学研究中颇具建树。他的文与人的统一、为实际而文以及作文无定法等作文教学思想为后世作文教学提供了可圈可点的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下我国作文教学呈现出重技巧轻积累、重阅读轻写作、重模仿轻个性等固有的弊端。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思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教学实况撷取其中的精华,才能从根本上促
内容摘要: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理论,为语文教师教语文课程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主要论述“用件”类选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教学案例,得出“用件”类选文教学策略的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清晰地展示出“用件”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选文功能 用件 教学内容  当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变成教学资源之后,语文教师如何对课文进行处理以确定教学内容呢?王荣生教授建议从选文的功能分类作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查阅整理中国知网近十年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数量统计和类型分类方法对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文献数量和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有关泰国中小学汉字偏误研究的论文尽管总体数量不多,但呈现明显的螺旋式上升态势。基于对近十年泰国中小学汉字习得偏误研究成果的分析,从汉字本体、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这五个方面概括出影响泰
内容摘要:韩国为江西省第一大客源国,但江西省却几乎无可用的韩语导游人才。除了本省开设韩语专业的大专院校较少,韩语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取消等因素之外,韩语导游培训体系不完善、导游收入不稳定、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也制约着江西省韩语导游人才队伍的壮大。本文从政府政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韩语导游 韩语导游资格证 旅游韩语教材   韩国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而江西作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活即教育”出发,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了中职技能课堂教学现状,研究了从情景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转变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浸润中国古典文化,改革中职技能课堂教学,并阐述了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技能实训 古典文化 教学改革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他让我们把生活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以生活为源头,为生活服务,从生活中来,最终回
内容摘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過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关键词:人类命
内容摘要:《面纱》由毛姆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其中展现了复杂伦理问题。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进行解读,两人在一次次伦理困境中作出的伦理选择改变了各自的命运。《面纱》中瓦尔特和凯蒂的伦理选择点燃了读者心中的伦理之辩,也为人们今后的伦理选择带去启发。   关键词:《面纱》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爱  《面纱》讲述了一对英国夫妇在英国殖民地香港的情感经历。凯蒂容貌俏丽,但是在
内容摘要:19世纪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立提倡美国文学要摆脱对欧洲文学的模仿学习。他曾经当过水手,深刻体验过社会底层的民间生活,广泛接触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他在作品中大量融入歌谣、传说、边疆幽默等民间文化,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创新树立了榜样,成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这些民间文化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梅尔维尔的创作说明了民间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创作具
内容摘要:武术以中华文化为底蕴,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习武之人的内外兼修,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倾向。上个世纪初,随着影视媒介对武术要素的引入和融合,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武侠电影逐渐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盛况。本文以李连杰三个时期的武侠电影为例,发现不同时期的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各自特点,其内在原因与受众群体的心理期待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武侠电影 武术 价值取向 李连杰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