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的山西省土地压力测度及缓解途径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同时面临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农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角度,采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的现状数据与规划预期数据,对山西省土地压力进行科学测度,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对山西省土地压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进而分析成因并提出缓解土地压力的对策.结果表明:山西省土地压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土地综合压力指数呈团状和点状的分布格局,自北向南逐渐下降,中部局部地区略低于周边;耕地压力指数呈南北高、中间低,且东部略高于
其他文献
为研究微细水刀切割动物软组织所具有的特性及优势,用自制的直径为0.1 mm的过渡圆角喷嘴产生的微细水刀切割新鲜的猪肝脏,设定压力范围3~7 MPa,观察不同射流压力下、不同直径血管的保留情况。另设医用手术刀切割的组织切片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切割断面微观表面形貌,研究不同切割方式对肝脏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压力为5 MPa时,能够保留直径为0.8 mm的血管;射流压力为6 MPa时,能够保留直径为1 mm的血管;射流压力为7 MPa时,能够保留直径为1.2 mm的血管。在微细水刀切割后的猪肝脏组织切
交通条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交通条件的完善.山西省的交通条件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构建优势度评价模型,首先对于山西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优势度评价,分析表明太原市和大同市的交通优势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表明太原市依然是山西省经济的领头羊,经济适度发展的是晋南地区,经济发展低速的是晋北地区.最后根据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
以福建武夷山风景区主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自然环境舒适状况、人文设施环境舒适状况、旅游环境安全舒适状况、社交环境舒适状况四个方面构建旅游舒适度
本文在二维非线性光学微腔中研究了光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并研究了光子气体量子相变对原子衰减率的影响.我们发现,纯光子对凝聚相原子衰减率是温度依赖的,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系统自由能增大,原子衰减率也相应变大.
现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分类工作多由主观经验主导,因此常常产生分类不明的问题,影响村庄规划布局工作的实施;在扩展型规划向着存量型规划发展的时代,村庄分类需要更加
利用Lyapunov函数研究了复杂网络中的带有垂直传播的SIR模型在SW网络上的全局稳定性条件,同时在SF网络上分析了SIR模型的平衡点的存在性,通过基本再生数R 0、R 1和数值仿真,给出了相应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
针对不同区域坐标时间序列的周期和噪声特性存在差异问题,以山东27个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站)2015年至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对各站点坐标分量的周期和噪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线性运动,垂直方向的周期运动较为规律;坐标分量的谱指数显示大部分站点的噪声模型为白噪声+闪烁噪声。为合理地确定噪声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确定了山东CORS坐标时间序列N方向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试验K464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冲击断口形貌,并分析了试验合金冲击吸收功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试验K4648合金试棒经过1180℃×4 h空冷+900℃×
基于2012年~2016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估算了该时段山西省在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碳排放和碳吸收状况,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土地资源碳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山西省土地利用不合理,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占到总碳排放量的99%,林地与草地的碳吸收量远不能抵消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煤炭的碳足迹远高于其他能源类型,占总碳足迹的87.2%;平均地均碳排放强度是地均碳吸收强度的69.5倍,山西省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改变高能耗低效率
收集百度指数2011年~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对平遥古城的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差系数,并引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的库兹涅茨比率,对平遥古城网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