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运用数理学,力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社会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其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正是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机遇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繁荣、和谐奋进、形成合力。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历史合力论”的坚持和继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二者是一脉相承。
  
  纵观人类历史社会,总是落后的历史社会终将要被先进的社会所代替。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有没有规律可循?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诸类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恩格斯在关于社会发展进程问题中论道:“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个单个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平性四边形合力’,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就是恩格斯著名的“历史合力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旨在说明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和发展规律,也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得到了全面的升华。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历史发展之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历史合力论”与“科学发展观”从其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理想之邦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合力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致的
  
  “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概括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进程的形势和趋势的基本思想。这个思想的中心含义是什么呢?哲学上是这样阐释的:“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符合历史规律的选择,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本来面目。其最终结果的形成,是社会形态内部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多因素矛盾运动的结果,使‘历史合力’造就的结果,而人们在此期间绝不是无所作为的,这一最终历史结果是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个人意志与历史合力的辩证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恩格斯对“历史合力论”的阐释科学的概括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从内容含义上具体地可理解为:第一,单个人的意志因素在社会中相互交错,必然形成一个合力。从人的本质属性上看,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离不开社会,社会有待于人的改造与整合。每一个人的意志因素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在社会发展中不是孤立的、单独的、直接对社会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多个意志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的“意志合力”对社会发生综合的影响。历史正是从许多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最终结果是由无数交错的力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造成的;第二,单个人的意志又都必然融入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言:“单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它的特殊性是它成为一个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意思是一个人存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和发展;社会存在的客观环境造成不同个人的差异性,这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第三,社会历史形成中的思想动机背后都包含着诸多原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第四,社会历史的形成,是社会人共同作用的过程,共同努力的结果。“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合力的作用,并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集团、派别、人群单独造成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个人及其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第五,社会历史进程既包含人的主观意志,又包含社会的规律性,是二者的统一。可见,“历史合力论”的宗旨是确立人类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和“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把历史发展看成是一切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交互作用”是“历史合力论”的核心,既指历史客体因素之间的错和综合(社会中各种关系),又指历史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力量和意志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历史主体以历史客体为自己活动的基础和对象,实质上还包括历史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历史合力论”的思维方向不是停留在社会历史现象的表面上进行抽象分析深入到他的内部,而是从内部返回到表面,在社会历史的本真状态中去揭示社会本质的现实表现和历史规律的实现方式,所以它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完备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者根据中国国情,在坚持、继承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新的理论学说。它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环节、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显然,从“历史合力论”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上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是“历史合力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又是“历史合力论”的坚持、继承、发展和深华,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历史合力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历史合力论”的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上,在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上,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一系列基本原则问题上毫不让步。同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其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科学价值驳斥了巴尔特等人对历史决定论的曲解,有力的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其次,“历史合力论”直接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历史合力论”不是只关注某一个或几个因素,而是把社会的一切,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人的、物的因素纳入到同一个“历史空间”,把它们交错综合放置在同一个“历史平面”上加以考察。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凸现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饱含着“和谐”的意蕴,表明“和谐”存在于“合力”中,合力是和谐的载体,社会和谐本身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大系统各自的和谐以及相互间的和谐。再次,“历史合力论”直接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追求,整个社会史就是人的活动史。“历史合力论”是关于历史主体创造作用的理论,承认作为创造历史的所有个体的人们,都对合力有所贡献。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社会就不能存在,更不能发展;没有人,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划时代的精华,强调“以人为本”就是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要以人自身的发展为路径,以人的发展为动力,以人的福利增加为目标。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以“历史合力论”为启迪深入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论”思想的论述,对我们科学把握“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机制和规律,从而发挥各种动力因素的最佳效能有着许多启示。其一,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这是因为经济是基础的基础,经济因素决定其他一切因素。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最终表现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根源于人们维持生存的需要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他总是要发展的,这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经济基础的变更,从而或快或慢地引起上层建筑的更替。处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社会从而向前发展。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其二,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创建人力资本强国。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壮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促进人口大国朝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其三,全面重视“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整合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社会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各自不同的、相互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这些动力在发挥其作用时又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且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这就构成了一个内容复杂的“社会系统”。遵循合力规律,理顺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的关键环节,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是由许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可能地发挥“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正向作用力(即政治稳、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积极因素有机统一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富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理想之邦。
其他文献
工程的基础部分施工是整个建筑物施工质量的关键.在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工程特点及开挖深度会使地下含水层被切断,导致地下水渗入基坑造成基坑浸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
考试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者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每个学期对学生学业
胡锦涛总书记着眼于社会稳定和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坚持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使安全发展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教育部又将2009年确定为“学校安全年”.特
目的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成为欧美国家和我国少部分医院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标准或常规治疗模式。但目前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帮助职业高中女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有利于职业高中女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的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许多中国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事业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也越来越明显,较以前而言已开始较多地关注人性方面的因素。就中国新闻界现状而言,一面是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人性方面的因素正逐渐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另一面则是人文意识缺失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人”
十五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企业改革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陈旧与滞后,因此,企业党组织必须牢牢抓住
农民出身的刘茂有是由村支部书记破格提拔为丁家湾乡党委副书记并兼村支部书记的陕北汉子,担任村级领导职务已达31年,在31年中,他处处以民为本,廉洁自律,用自己的言行铸造了党员干部良
徐堇侯先生的名声,我初闻于刘旦宅先生。刘先生幼秉异赋,有“神童”之称,我以为是无师自通,先生则表示非是,而得益于堇侯先生的教授,言谈间敬重有加。后来结识了谢振瓯先,生
詹姆斯·鲍德温在小说《向苍天呼吁》中采用了独特的跳跃性的叙事方式和回忆性叙事的结构模式,再现了黑人群体所遭受的文化、种族和心理等方面的创伤.通过叙事、回忆和创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