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自媒体是熬骨头的事

来源 :名汇FAMOU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央电视台辞职快一年了,王凯的自媒体做得有声有色。但是在众多自媒体开始收费的时候,王凯还在摸索自己的模式。他的两个产品《凯子曰》和《凯叔讲故事》,永远都向用户免费开放,至于怎么盈利?王凯说:靠服务。
  编辑:王宇南 撰文:本刊记者 倪敏 美编:高华 摄影:龙龙 化妆:杨玉丹
  每走的一步都是实验
  自媒体创业一年,王凯把早期主打产品《凯子曰》从脱口秀节目改成了个人诗刊,而原本的《凯叔讲故事》则逐渐成为他的拳头产品。接下来怎么做,王凯还在探索,每天他盯着后台的数字,就在想用户的需要。
  名汇:真正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觉得创业艰难吗?
  王凯:自媒体是熬骨头的事,真像罗振宇说的,你拿自己的骨头给大家熬汤喝。因为原来做电视是一种协作,主持人就是其中一个环节。但自媒体不是这样,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别人都替代不了你,所有的内容都靠你一个人去产出,这个压力其实挺大的。包括自媒体多了以后你如何用很好的商业模式来盈利,这也是挑战。做其他的事情可能有的可借鉴,你做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借鉴的,每个自媒体盈利的方式是和自媒体人本身的性格、长短是完全相连的,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自媒体可以复制另外一个自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走的一步都是实验,当然这可能也是做自媒体的乐趣之一。
  名汇:那体会了创业艰难之后,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还是说你体会到了不同的快感?
  王凯:后悔没有,从来没有,我这个人是从来不吃后悔药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有快感了。这种快感来自于创造,来自于不可知。好比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看恐怖片?他就源于你期待那个不可知能吓你一跳,然后能扛过去。关键是,你觉得能扛过去这个心态特别有意思。
  我觉得创业是一种心理游戏,往往不是看能力,而是信念决定你能否走向成功。这就像平地上给你铺块20米长的木板,你从头走到尾,一点问题都没有。把这个木板架到两个高楼之间,大多数就会掉下去,更多数人是不敢走。为什么呢?当你脚往上一走的时候,你就想掉下去,不是你想要掉下去,而是你老想掉下去这事,你越想掉下去,你就一定要掉下去。
  名汇:你说自媒体是拼个人魅力的,那要怎么保持最好的状态呢?
  王凯:首先是你要做自己,才不会太累。这和你想完全打造出一个魅力人格是不一样的。你这个人必须有魅力,而且你要把自己这个个性坚持下去,这就跟大人和孩子交流是一个道理,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和自己平时为人处事是不一样的,但孩子的眼光是非常毒的,他会发现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用户也一样,演戏骗不了大家。包括我做《凯叔讲故事》,从来是在告诉他们,我不是专家。我如果写一些育儿心得,多年之后把它结集成册,能诉说出一个父亲的本能就可以了。做自媒体的人从来不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也从来不可能。
  名汇:创业快一年时间了,自媒体整体进展如何?
  王凯:我用这一年的时间确定了目标,从做《凯子曰》到现在用全部的精力做《凯叔讲故事》。实际上就是用这一年的时间在摸索。原本《凯叔讲故事》是副产品,做这个完全是因为我五岁的大女儿,从她能听懂故事的时候就缠着我讲故事,何况还守着我这么一个会讲故事的爸爸,每天三四个那是常事。给她讲故事我一定会经过自己的选择,什么故事可以给她讲,讲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专注度,她的情绪是不是在跟着你的情节走。所以我就可以判断出一天讲的几个故事中,哪一个是她最喜欢的。
  后来觉得,为一个孩子下了这么大的工夫,为什么不把这个拿出去分享?所以我就把她最喜欢的故事录出来,第二天放在微博上,结果听的人很多。你看我的微博,那个时候以男性粉丝为主,以大学生、创业人士和财经领域的人为主,就在这种环境之下每个故事的转发量还好几百。我在想那就可以认真去做一下,到现在《凯叔讲故事》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越了《凯子曰》。
  名汇:《凯叔讲故事》很奇怪,为什么你给女儿讲的故事,却吸引了各种年龄段的人呢?
  王凯:开始觉得好玩,60多岁退休的听众也有。但其实也不奇怪,我经常在录的过程当中让自己泪流满面。给孩子讲的故事,真的能挖掘出很多隐藏在成年人心里,很久没有触摸到的一种情感。比如说有一个故事叫《我的爸爸叫强尼》,这个故事很简单,就讲了一个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和父亲每周的团聚就一天,他们都干了什么。我经常出差,我如果出差一周才回家,女儿见到我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我也知道,这个就特别打动我。很多故事讲起来是让你自惭形秽的,你做不到像孩子这么纯真、这么愿意相信,所以我觉得很多给孩子写的故事,对于成人来说是“治愈系”。
  我要靠服务挣钱
  好朋友罗振宇的自媒体“逻辑思维开始收费,一时间狂收150万,掀起了自媒体收费的潮流。但是王凯并没有被这股热潮冲昏头脑,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准备在内容上收费,而是把眼光投向未来,他要靠服务挣钱。
  名汇:很多自媒体现在开始收费,你的自媒体这一年下来挣钱了吗?
  王凯:没有,到现在还在花钱,一年八九十万吧,都是我自掏腰包。但是我觉得盈利是早晚的事儿,包括我现在要是想盈利也能赚点儿小钱,而且你不是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盈利。我觉得在互联网产品中,第一是用户,第二是用户,第三还是用户。你把用户服务好了,用户的数量大了,很多你能挣钱的商业模式,甚至用户就会帮你完善了,所以这个我倒是不着急。
  唯一有一点恐惧的,是关于时间。我是不是能在一个最佳的时间之内让这个产品盈利?这个市场给我多长时间,没法预测,只能尽力尽快把成长的时间缩短。自媒体一定要过一关叫“供养关”,所以老罗走这条路肯定是对的。如果一个自媒体做了很长时间,你的用户都不想供养你,都不想让你挣钱的话,那你这个自媒体做的是很失败的。我们老说自媒体人在打造一个魅力人格,他都不想养你,你还有什么魅力可言?所以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并且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会区分出你的用户,忠诚的、真正喜欢你的。但对于我的自媒体来说,我现在展现的所有内容都将是永远免费的,今后我如果要招募会员的话,我就一定会想出办法,给我的会员更好的回报、更好的内容。   名汇:你说你的自媒体要做十年,你觉得可能吗?不会被新的媒介形态所替代吗?
  王凯:我觉得不止十年,至少做十年。《凯叔讲故事》这个产品,我想坚定做下去应该是一辈子。传播媒介可能会改变,今天有微博,明天有微信,后天说不定还有别的,但是这些不过是个主机,好的内容是永远需要的。你的魅力人格在那里就不怕,换一个平台其实很简单。
  就好像大家现在都在说纸媒的发展,我就觉得纸媒必死。现在用kindle就很好。纸是个媒介、是个工具,媒不会死、内容不会死,只不过换了一种嫁接方式,嫁接在什么样的渠道,通过什么渠道传播。但在这样一种盈利模式之下必死,纸媒再指望广告是没出路的,挣不了几年广告。今年央视广告下来30%,最大的广告媒体变成百度,上海停了几家报纸,北京报刊亭消失了50%,这就是一个趋势。
  名汇:如果你也认为“内容为王”是不会变的,那不靠内容挣钱靠什么?
  王凯:内容为王是肯定的,但是你生产出来的内容要赶快拥抱新工具。你不拥抱新工具的话,你的内容就只能被别人无偿使用了。现在靠卖广告而活,我下一个定论,再过一段时间你我都能看到,今后没有广告了,以后的广告是什么?直接就是销售。我在你这个媒体打广告,之前不给你钱的,等打完广告你帮我卖了多少东西我给你多少钱,所以今后一切媒体皆电商。
  你看《创业家》杂志,牛文文说从此杂志免费,从此不再刊登广告,那怎么生存?人家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杂志不过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给我的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去挣服务费。《凯叔讲故事》也是一样,为什么我这些故事都不卖钱?这不过是我的产品的一部分,真正盈利的是我今后的服务,等着看吧。
  在公益创业中练兵
  三年前王凯开始做“爱心衣橱”公益项目,对于从来不求人的他,在这个项目里学到了很多。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次公益创业,而公益创业要比商业创业难的多。于是,他一边做公益一边练兵,这才发现自己也是有创业能力的。
  名汇:刚才说起了老罗,据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是被罗振宇忽悠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王凯:嘿,那是开玩笑。其实辞职的时候我还没完全想好干什么,就是想出来换一个空气、换一个环境。再加上老罗这个损友忽悠忽悠,我想,那就干吧,反正做媒体咱也擅长,所以就这么做了。去年3月份辞职,5月份就开始筹备做了。我说老罗忽悠我,就是150万变15万那事儿是真的。老罗后来问我他真的这么说过吗?我说你别不承认,他说程苓峰的自媒体做了半年,广告收入做到150万,很多大佬都订阅他的内容。我想,自己曾是央视主持人,多少也算个名嘴,这个量级出来以后怎么着也得比他强。结果我辞职以后,有一天我俩又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没说过150万,是15万。
  名汇:那当时辞职有这个原因吗?钱的原因。
  王凯:不是,当时辞职最重要的还是在一个机构里面时间长了,总希望有一种其他的可能。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其实以前也一直是自己干,先做配音演员,后来到电台说小说,反正都挺自由的。在央视时间长了以后,总是再想换一种方式活着,再加上做《财富故事会》 《商道》那么长时间,光这种创业故事讲了不下两千个,总会有不断的冲动,还是想出来创业。所以其实创业的想法早就有。
  创业者在成功之前永远是在一片黑暗里面,你并不知道黎明的曙光哪一刻照到你。大多数在不知道何时天亮就自己先放弃了,也有一直坚持但在天亮前一刻倒下去的,这是一种恐惧,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一种未知。我觉得创业者需要的是对未知的心态,以及对已知的自信。两者缺一不可,这是财经节目做了这么多年给我最大的滋养。
  名汇:那么真正自己开始创业以后,感觉如何?
  王凯:其实一直到做了“爱心衣橱”,才觉得自己有了这种创业的能力。公益创业也是创业,而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现在的公益环境下,你很难给你的合作伙伴以平等的回报。商业创业不一样,如果不能达到共赢的话,你我的合作根本不可能进行。公益创业有种你总是欠别人的感觉,要去求别人,所以我感觉公益创业要比商业创业难一些。做好“爱心衣橱”这个公益品牌,把团队带到成熟以后,肯定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坚持越过一道道坎儿,觉得自己心里逐渐在成熟,所以这种创业的冲动就抑制不住。
  名汇:在做“爱心衣橱”这个公益项目的时候,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凯:那太多了!比如说“爱心衣橱”,刚开始就是源于一条微博,在大家的推动下才正式成立。我最初就是想开一个公益淘宝店而已,没有那么大的想法。记得是5月9日发的微博,一个月不到6月6日“爱心衣橱”基金就成立了,还没干成什么事就一片掌声、一片鲜花。但是14天之后就爆发了“郭美美事件”,整个中国公益事业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冰点,你再回去找这些鲜花、掌声,很多朋友是退缩的。这个太能理解了,风口浪尖的事,咱犯不着做好事还惹了一身骚。
  但是我是那种人,这活儿扛在肩上,就得往下走。然后我们开始立项,慢慢把各个环节打通,做第一届慈善晚会就筹到了580万善款,好多人都觉得挺成功的。但实际上我知道,真正拒绝你的人的数量,可能是最终到场人数的三倍以上,这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挺大的。曾经称兄道弟的朋友,当你打电话去邀请的时候,各种原因来不了,可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可能有时间的问题,有的直接就说现在我不参与这个事。
  我们第二年做慈善晚会的时候,薛继业捐了一尊雕塑,是他在日本大地震期间看到的一个画面得来灵感的创作。一个和尚一躬到地为死者祈福,恨不得这个脑门都快碰上膝盖了一直在那鞠着躬。我一看这个雕塑眼泪就下来了,我就觉得这两年我就是这么活着的,就是到处去求人。我一个从来不求人的人开始去求人,这是一个心理的转化。所以我现在创业,在遇到难题很容易就把自己的姿态降在最低。
  名汇:现在很多公益项目都遭人诟病,“爱心衣橱”做了三年,你觉得怎么才能做的专业?
  王凯:开玩笑说,我们是做到了一种变态化的透明。“爱心衣橱”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质疑的声音。我们从一开始就经历了特殊时期,所以我知道什么是第一位的,就是透明和真诚。你能看到“爱心衣橱”官方微博每周都要公布我们的全部账目,所有的账目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募来的钱去做儿童冲锋衣,把衣服送到偏远地区,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我们的表格上签字,还要给孩子们拍集体照。这些资料我们不仅会封存,还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照片我们还洗出来给孩子们寄过去,对于我们捐助的很多孩子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张照片。整个这个过程都是透明的,包括我们的办公经费都是公开的。
  到现在快三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帮800多个孩子解决了穿衣问题。这还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是不通过吸收善款来解决的,比如说我们的闲置衣物捐赠活动。现在每年至少搞一次,之后“爱心衣橱”可能面临转型问题,这个工作会越来越重。一方面是有一个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很多人家里边都有这种闲置的衣物,大家也有捐赠的心。这样的话我们就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我们联合洗衣企业、物流企业和志愿者组织,洗衣企业负责熨烫消毒,物流企业负责免费运输,志愿者组织帮助发放到需要贫困家庭。包括北京“7.21大水”,我们一天时间迅速集结救灾物资,大概有五万多件衣服。雅安地震,48小时之内筹集的救援物资就发到了灾区。你会发现这比捐钱要快的多,我希望努力把这件事变成常态。
其他文献
有着一副好嗓子的王澜霏,最近忙着给电影《李可乐寻人记》唱主题曲,顺便在里面演了个拜金又热辣的空姐,就是那种又瘦又高又有女人味的“大蜜范儿”。至少从外形上,她是再符合不过。至于内心?她看得清楚明白:电影中的青青是物质却善良,才能衬得住李可乐无条件的好。何况“男人应该宠着女人啊!”  编辑/撰文/时装:王宇南 摄影:大河  美编:吴炜 化妆:姚新安  名汇:《李可乐寻人记》里演的青青很败金,你本人是这
期刊
从1857年开始,《铃儿响叮当》的歌曲就在每年的圣诞被唱响。同样也在这首歌的伴随下,英国的各大百货公司每年都会以最新颖的方式来进行圣诞营销。他们已经引发了整个英国“圣诞购物节”的热潮,所有店家都挖空心思去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会做广告的百货  在中文的搜索引擎中输入“John Lewis”,输入法会自动联想到“John Lewis圣诞广告”。对于从宗教角度上和圣诞节并没有多少渊源的中国人来说,显然
期刊
在各式各样的中餐料理方式中,红烧恐怕是普及度最高的一种。用最简单的酱油和冰糖,配上不同的香料和配菜,万变不离其宗的咸香之味总是能够让人的味蕾火力全开。不过看似简单,想要把一道红烧菜肴做得恰到好处也并非易事,几种味道的平衡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就像我们要说到的这几家餐厅,你可以去体会一下。  编辑:王宇  摄影:呈龙 项旸 Kenneth  美编:周鑫瑶  采逸轩  刚刚开业一年多的北京四季酒店选在了亮
期刊
作为中年男人的励志范本吴秀波,在许多本该放弃的时候选择过坚持,在困顿中选择过放下,大叔的眼神里都是故事,这是他人到中年强势上升的助推剂,娱乐圈喜欢这种人,女人们爱他,吴秀波却对此安之若素。  统筹:王宇 编辑:王宇 何筹 撰文:本刊记者 蒋文娟 时装:何筹 路强 美编:周鑫瑶 摄影:KO寇  化妆:司君 场地:Zack Image  叔的起飞  吴秀波一如我们每次见面那样举止安静,语调缓慢。坐下来
期刊
“关于国内电视剧我们向来是非常的重视,如果说‘一剧两星’是对电视台的一个要求。我预测一下,这个事情其实对作品的创作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如果说几个剧,所有的电视台都在播的话,那么势必导致这些视频网站去购买一些内容,他买的实际上是他的一种全模的聚众的效应,大家都在放这个剧,这个剧不是买的品质,而是买的播放规模和一段时间的话题。但是如果说一个剧只能在有限的或者两个台播出的话,导致最后可能竞争的是靠品质,
期刊
超薄台灯  当书桌和书架都属于简洁风时,配套的台灯绝不能臃肿。Aerelight是多伦多的设计工作室 OTI Lumionics 推出的一款创新产品,为一款厚度仅有 0.2毫米的台灯。全木质结构的台灯提供红、黑以及银色 3 种颜色的选择,另外这款灯的电容性也可以为手机和平板电脑充电。  时间:2015年初上市  定价:239美元  办公家具  瑞士家具制造商 Vitra一向重视诗意与实用之美。在汲
期刊
计时表的忠顾大多是赛车手,也是诸多国际专业赛事的官方计时选择,不少计时表的表盘设计都源自汽车仪表盘。所以即使不够专业,单是站在那里,就已经觉得自己无敌帅。  编辑/撰文:何筹 美编:高华  What’s Chronograph?  在专业计时腕表没有出现之前,速度竞技比赛常常会因为差距过小难以分辨而发生冲突。计时码表可以随意记录任何一段时间的长短。标准计时表有30分钟或12小时的计时功能,表面中央
期刊
有人说,雷军给他开出年薪500万,还有人说他手握十亿美元的资金。他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正如很多非同寻常的人物,总需要这样的轶事和稗史来作为传奇的注脚。曾经的IT新闻教父“老沉”依旧在新浪上插科打诨地发着微博,小米的陈彤却已经开始奔跑,开始自己另一段新冒险。  新浪之魂  作为一个出生在河南的北京人,陈彤仿佛《中国合伙人》里的成冬青,身上散发着码农和“土鳖”的气息。和普通IT人一样,他的互联网故事是
期刊
据我了解,电视剧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本身并没有多强的动机想要这么做,我还是觉得电视剧产业的问题本来应该是靠市场自己来调控的,政府太想去调控了。虽然这样的动机是很好的,但未必能起到我们满意的效果。  有时候过于强硬的政策和手段,反而会让这个产业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电视剧行业,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应该降低市场的竞争度,提高单一产品效益的时候。  但现在的做法很可能使稀缺产品的竞争变得更加
期刊
每年的世界通信大会都是一场高科技混战。刚刚在西班牙巴塞罗纳落幕的MWC2014,就像混战晋级版,各品牌养精蓄锐后一起放大招。我们精选8款最夺人眼球的产品,看完你又想换手机了吧?  编辑/撰文:王宇南 美编:周鑫瑶  MWC2014TOP 8  1.三星GALAXY S5  关键词 指纹+防水 提升生活科技  眼球指数:★★★★★  阔别两年的三星回归,传言变成现实。三星GALAXY S5与S4相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