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 <0.05)。结论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endoscopic nasal surgery for fungal maxil-lary sinusitis.Methods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windowing of inferior nasal meatus as the treatment group,and the other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simple endoscopic nasal sur-gery with middle nasal meatus a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During a follow up of one year,39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1 patient had relap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32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8 patients had relapse in the control group (χ2 =4.507,P <0.05).Conclusion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windowing of in-ferior nasal meatu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effective and safe approach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fungal maxillary sinuisiti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个小组,20例/组.
长期眼皮跳动多为面肌痉挛rn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一段时间后,如果发展成眼睛睁不开、嘴角抽动、严重得连脖子也不由自主地抽动,直到整个半边的脸都不好了,这就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抽取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38例采用胸腔穿刺引流系统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8例采用改
目的:探讨双上肢手术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n=
人以气血为本,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呢?rn气属阳,主动,有温煦机体的作
目的:分析儿童四肢近干骺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术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50例四肢近干骺端骨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
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进行的《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达18.6%,这意味着约每5人中就有1人有甲状腺结节隐忧。偏爱女性的“隐形杀
目的 观察冠修复联合使用根管治疗应用于隐裂牙牙髓病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隐裂牙牙髓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疗
目的:观察针对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患者治疗中采用反削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引流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收集临沂市中医院2009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由于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而采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神经痛,可反复发作,疼痛如刀割、烧灼,其疼痛程度让患者痛不欲生.这种病,女多于男,45到70岁之间的人发病率比较高,近年来儿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