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策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助于社会稳定。从政府、高校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2102
  
  1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中央决定对高等院校实行扩招政策,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就已经表明要把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是也给高等教育甚至这个教育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999年,我国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01年高考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3年是我国扩招后的第一个学生毕业年,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高峰年,就业压力剧增。据权威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了145万,比2001年多出了30万,增长了26.1%。但是2002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万比2001年多出了3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到2003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到212万,比2002年多出了65万人,待业人数也比2002年多出了26.67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高达559万,比2007年(495万)增长了12.9%,这一年高校毕业生中有112.9万人处于待业状态,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611万,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到目前为止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待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5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将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看来09年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增加,我国毕业生待业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这些数据充分的表明了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规模供给与就业岗位的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为了响应“科教兴国”的战略,我国决定从1999年起实行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策略,从此之后,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大幅增加。由于,我国经济始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致使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速度是有限的。经济的稳定增长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加上退休人员所空余出来的岗位,这就是社会就业岗位的需求数,但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除了高校毕业生外,还有各级教育的毕业生以及下岗人员,这些人都要竞争那些有限的岗位,由于供给大于需求以及高校毕业生在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方面相对不足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毕业生区域择业观念之间的冲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环境的明显差异造就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机会较多且收入高,交通便捷并且运输成本较低,环境优美且配套设施完备能便捷的接受新的科技成果,这些因素使东部地区成为了毕业生的首选地,大批毕业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流向东部,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然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收入较低,交通落后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劣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使毕业生很排斥去中西部就业。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条件的巨大差异使的东部人才挤挤,竞争激烈造就人才过剩就业难,西部地区极其缺乏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少的省市区是西藏自治区、贵
  州、海南等。
  
  (3)高校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在培养开发模式方面高校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模式两方面的缺陷。在专业设置方面,高校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未来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人才,我国高校里面却很少有这方面的专业来培养这类人才,这将直接导致有市场需求而没有人才供给的局面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而那些老的专业在所有的高校里面却比比皆是并且这些专业划分过细,结果是人才的供给超过市场需求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浪费,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另外,在教学模式方面,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不加以重视,只重视学术研究却忽视了社会实践,造成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结果。另外,高校的扩招使的师资力量变的薄弱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的不到位。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缺乏有效的体制不能及时的了解到人才市场的需求,不能给以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不能指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来制定人生职业规划更不要谈将人生职业规划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另外,每年临毕业时校园招聘会少之又少,高校与用人单位缺乏紧密的联系导致好多企业单位不能到校园里面来招聘。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成为其就业难的直接因素。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就业观念是落后的、错误的。据统计,有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将自己的首次就业地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的大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希望自己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一份收入高、受人尊敬的职业,在求职受挫后既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标准去找一份出力吃苦的工作也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求的一份稳定的职业,还有的毕业生只将目标锁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外企上,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全国巡考”的现象。其次,在自身素质方面。由于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空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动手能力以及社会经验,这些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再次,大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与勇气,毕业后过分依赖家人的社会关系而不去当今巨大的创业平台上闯一闯,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
  
  3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经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就业门路。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容易引起其他的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社会的动荡,所以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要将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督导。其次,要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持续的增长才能带动社会的繁荣,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政府要根据我国三个产业的就业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第一、二产业,政府要大力发展农业以及制定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使农村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减小对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另外,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使它们能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对于中小企业,政府要放宽市场准入并给与更多的政策扶持。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政府要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西部投资建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去,同时要制定东部扶持西部的政策实行“一帮一”的对口帮扶。再次,政府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劳动力流动障碍及成本,规范人才市场制度严厉打击人才市场乱收费、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给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透明、公平的环境,另外,政府对公共教育要加大投资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2)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在高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应以社会需求量的情况来优化专业设置,对于“热门”专业要根据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来适当的扩大招生规模切忌一窝蜂上的局面,对于“冷门”专业应该对其减少招生规模或者隔年进行招生以保证满足社会对这些特殊人才的需求切忌一棒子打死的局面,另外,高校应该重点发展自己的突出专业,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高校要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主动的顺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调整专业结构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教学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对理论的灌输,适当多的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另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技能培养,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岗位。再次,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拨出专项资金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运转,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的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反映给高校,同时也应做好对企业的人才资源需求分析,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另外,高校应通过课堂教学或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相关知识讲解,提供心理测定与求职咨询服务,临近毕业时要多办几场校园招聘会,对毕业生的去向要做跟踪调查,全程为毕业生服务。
  
  (3)大学生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顺应市场需求。
  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大学生应做好多方面的心理准备,一是转变就业观念。破除“精英化”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适当的降低就业期望值,不要太看重初次就业的好坏,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投身我国中西部地区。二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自身情况出发,入校后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制定职业规划,以后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和各项竞赛,培养自己的看问题方式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其他文献
目前计算递减率的方法很多,虽然都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产量的递减情况,但意义有所不同,不能当作相同指标来引用和对比。本文重新研究了三种递减率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第三种计算方法
【正】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5年4月1日起只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三种货币的基准汇价,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基准汇价不再公布。为便于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折合的会计处
从英语三级考试大纲要求出发,针对大多数学生在英语三级考试中所出现的听力障碍情况,分别从听力技巧和听力技能两个方面介绍怎样提高学生三级考试的听力水平。
目的对宫颈糜烂患者应用保妇康凝胶和诺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120 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A 组(40 例,保妇康凝胶)、B 组(40 例,诺氟沙星)和C 组(40 例,保妇康凝胶+诺氟沙
对于赋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必须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其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对居住在凤凰县的农村
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粉喷桩地基处理来减小新老路堤差异沉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粉喷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减小新老路堤的差异沉降。
为了解延安大学男生公寓的声环境质量,通过现场监测和问卷调查,对公寓及周边道路进行声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男生公寓的噪声级与室内夜间允许标准值差异极显著(t=3.31,P<0.01),超出标准;监测宿舍的PNC值为55,高出推荐值,舒适度较差;主要噪声源交通噪声与车流量成正相关(r=0.756,P<0.01)。结合现场环境特征,提出绿化工程治理、强化交通管理和宣传教育联合防范治理的措施。
通过研究长6储层的岩石学、物性特征,对其渗透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6储层渗透率一般随着泥质、云母、碳酸岩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面孔率的增加而增大,而渗透率与孔
摘要:从分析日元国际化进程入手,总结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要吸收日本的经验,包括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推动本币在成为贸易结算中的计价货币。同时,日本在日元国际化中所遇到的挫折也对人民币国际化起步有着深刻的启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抓住机遇,改革国内金融体制,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活动中。  关键字:日元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 升值;经济发展  中图
汉语中的连谓句是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句子,每个谓语都与该句主语有陈述关系。该句型在英语中并无对等的句型,英语学习者在遇到多个谓语的汉语句子翻译时,往往无从下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