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角的逆袭

来源 :当代体育·扣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们曾做过一份统计,以下三种进攻方式在篮球比赛中最为实用,而且也是每支球队愿意将其与其他进攻手段相互结合的方式:扣篮或上篮;罚球;底角投三分球。再往后,才是其他位置的三分球或中距离投篮。现在NBA的教练们也都认可这样的一份关于最有效投篮选择的排序。
  这看起来并不美妙,因为一个15英尺的干拔跳投总能勾勒起你对过去岁月的温暖记忆。但事实是,当今的NBA,面对一个移动更为迅速,臂展更为修长的防守者而言,那并不算是一个很棒的投篮选择。不是说当它仅仅只是价值两分球而已,而是他没能洞察所面对的防守者的站位及自己脚下的位置,从而没在22英尺远的地方尝试三分。
  22英尺?没错,站在底角投三分的位置距离篮筐只有22英尺,大致相当于6.7米。而其他位置的三分球(绝大多数),距离篮筐大约为23英尺9英寸,也就是我们熟悉的7.24米。既然站在大号两分球的位置投篮可以换来三分的回报,这就不难解释联盟中为何会专门有一些球员只愿意站在底角投三分。比如已经退役的布鲁斯·鲍文,站在底角突施冷箭是他的一手绝活,这让他从一名进攻端的鸡肋走向能在进攻端制造威胁的球员。现役球员中肖恩·巴蒂尔和托尼·帕克也一直将其视为终极杀招,而且屡收奇效。
  越来越多的教练已经认识到,如果你吸引防守方大部分注意力而使你处在左侧或右侧底角的队友无人看防,那么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球传出去。数据可以为其提供支持,上赛季,所有球队的底角三分命中率达到了39%,这和所有球队在禁区外的两分投篮命中率基本相当。而上赛季所有的三分球出手命中率为35.5%,这意味着除了底角之外,其他位置的三分命中率大概在34%以下。由此可见,底角三分是个很好的出手点。关于这点,马刺主帅波波维奇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知道了。
  本赛季,马刺依然是全联盟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球队,他们在前53场比赛打完后已经在底角位置投出250记三分球,投中105球,命中率高达到42%。无论是出手数还是命中率,马刺都堪称是联盟数一数二,相应的衬托是圣城本赛季依旧强势的表现。
  说白了,马刺的成功和他们善于在底角发动逆袭脱不开干系。但这并不是谁都能模仿的,除了要有相应的战术训练外,球员本身的射术同样重要。所以,你能不能限制对手在此项进攻中的表现,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知道,篮球是一项回合有限并且得分差距很小的比赛。如果一支球队的防守让对方的投手无法在底角获得出手机会,而只能采取漂移投篮或者是通过其他艰难的方式进攻,这对他们的比赛会大有好处。举个例子,快艇之所以是联盟防守倒数十名以内的球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限制对手的底角三分命中率(44%)实在太差
  如果仔细研究一番过去两个赛季防守底角三分和整个球队的防守以及球队的胜率之间的联系,我们就能得到一些更有意思的发现。限制对手在底角三分出手其实比限制对手的底角三分命中率更重要。这并不奇怪,因为命中率这东西往往是听天由命,你根本就控制不了对手是不是“过年吃顿饺子”。
  根据分析,和对手底角三分命中率相比,让对手每场的底角三分出手不论是和球队胜率还是整体的防守水平,都有更大的联系。底角三分出手和胜率的关系甚至超过了球队的防守篮板率,逼迫对手失误率和胜率的关系。
  上赛季的火箭队(限制对手底角三分命中率41.9%)马刺队(联盟最差的47%)之所以表现还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分别限制对手的底角三分出手数排名联盟第二和第四。
  上赛季整体来看,球队的平均底角三分出手为412次。在12支限制对手底角三分出手数少于412次的球队中,有九支球队排名联盟防守榜前15位。这一集团中包括两支最好的防守球队——公牛和凯尔特人。而在限制对方三分出手最差的12支球队中,只有一支球队(湖人)每回合失分排名联盟前17位。
  本赛季公牛的表现之所以不可思议,和他们前49场比赛中让对手仅投出140次底角三分有很大关系。这相当于他们场均只让对手出手2.85次的底角三分,而联盟的平均数字是5次左右。其实上赛季公牛也是让对手投底角三分最少的球队,他们一共让对手投出了305记,场均3.8次出手。这说明本赛季芝加哥人比上赛季相比又有了很大进步,而联盟整体上也大致如此——大家都开始重视防守底角三分,想在此发动逆袭也越来越难。
  活塞主帅劳伦斯·弗兰克在改变底角三分的防守方面效果显著。上赛季底特律的比赛节奏尽管慢得像乌龟一样,但还是让对手投出了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底角三分,而本赛季他们限制对手底角三分出手排在联盟第三。当然,弗兰克是个防守型教练,他之前在凯尔特人当助教,而波士顿恰好是一支防守底角三分出色的球队。
  在大家都重视防守后,底角三分比过去更少见了,底角的逆袭也更显弥足珍贵了。
其他文献
这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里弗斯一家来说,2012年6月28日这天晚上,注定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不眠之夜。奥斯汀·里弗斯在选秀大会上被黄蜂队于首轮第十顺位选中,喜不自胜的一家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妈妈克里斯、姐姐卡莉、哥哥杰瑞米和弟弟斯宾塞还戴上黄蜂队的球帽,分享奥斯汀的喜悦。只有老爸里弗斯,婉言拒绝了这个提议。“我是凯尔特人队的一员,我不能这么做。不过作为一个父亲,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期刊
6月29日,耐克公司正式在中国推出了Nike+Basketball和Nike+Training两种革命性运动体验,通过将配备了数码科技的鞋款与互动式移动应用程序相结合,创造出崭新运动感受。第一代Nike+跑步产品以及应用程序于2006年问世,随着2012年初Nike+Fuelband的上市(一种能够追踪日常运动量的腕带式设备),Nike+社区迅速扩大,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0万用户的电子社区。借
期刊
浓墨重彩的章回  算上去年总决赛第五战,勒布朗·詹姆斯已经两年在总决赛中拿下三双,过去20年时间里,他是惟一一位做到这点的球员,就算放眼NBA历史,能在总决赛里拿下两次三双的球员也屈指可数。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在总决赛中拿到三双的次数是恐怖的八次。  “魔术师”约翰逊天生就是一个为大场面而生的球员,生涯首个赛季(1979-80),他就用不可思议的表现帮助湖人得到总冠军。其中的总决赛第六场,左
期刊
29假如小牛队在2004年重新与斯蒂夫·纳什续约成功的话?  在这个问题上,我之所以支持达拉斯放走纳什,是因为:一,他在此前的两个季后赛中表现平平,并没有显现出一流控卫应该具备的赛场水准;二,六千万美金花在这位已经年届三十一岁,且有背伤困扰的老将身上,的确让人感觉到非常不值。但我之所以不支持达拉斯这么做,是因为他们随后居然拿出七千三百万美金,砸在资质平平的埃里克·丹皮尔,这难免会让人感觉格外气闷(
期刊
每年的选秀大会被安排在总决赛结束之后举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些早早结束赛季的常规赛球队已经摩拳擦掌等着在乐透区里摘到救命稻草了,季后赛的球队在失败与成功之后也要为了下赛季的卷土重来和稳固江山而积蓄能量,妄图在首轮末尾或第二轮捡到一块宝。  和近些年的选秀类似,状元秀还是早早就成为热门的NCAA球星。不过在“浓眉哥”走下台之后,接下来却没有按照原来的剧本进行下去。很多人没有想到榜眼秀竟是与戴维斯师出
期刊
巴克利在奥本大学的新秀赛季里,该队取得的战绩是14胜14负,第二年的战绩是15胜13负,到了第三年就是20胜11负,而此时的他们也首次获得了NCAA锦标赛的邀请。此时的巴克利也已在拼抢篮板方面显露出了他的赛场潜质,在他整个大学期间场均可以为球队抢到9.6个篮板。“在大学赛场上打拼一段时间之后,我这才发现自己在篮板方面的独特才能。”巴克利说,“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不能轻而易举地抢到
期刊
热火VS公牛。其意义远不止《一天、一场比赛》那么简单。自从上赛季东部决赛之后,这两支球队的对抗便牵动着整个NBA。热火集中了2003届最优秀的三名球员——其中两人已经预定了名人堂的位置,而公牛队则拥有联盟最炙手可热的球星德里克·罗斯。三巨头领衔的热火以超强的个人技术取强,而罗斯率领的公牛则更多地依靠集体。《一天、一场比赛》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直接对话,是矛与盾的效量;《一天、一场比赛》决定了谁是本赛季
期刊
对于巴蒂尔来说,“30+10”是说要在按摩桌上顺30分钟的时间,要在漩涡池里呆10分钟。  当一名体型高大的男人穿上高帮的篮球鞋,并用力地踩下去时,这只鞋的脚跟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肖恩·巴蒂尔那超出常人比例的大脚趾,在装有气垫的脚跟的另一端不断地承受着挑战。右脚大脚趾这周被狠狠地踩到,下周又轮到了左脚大脚趾。由于联盟禁止引入脚趾加钢的篮球鞋这一规定,在顶防球员时,来自脚跟的巨大压迫力传到脚趾,从而
期刊
1马里奥·钱莫斯爱他的父亲。他是一个典型的25岁年轻人,让别人明白这点并不会让他觉得尴尬,甚至他也乐于让其他人知道这点。他的嘴会撇到一边并露出傻笑,然后告诉你,他的父亲,罗尼·钱莫斯,是个喜欢“吹牛”或“自夸”的家伙。他这么说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他们之间亲密的证据。钱莫斯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这位如今迈阿密的当家控卫还是一个四岁孩子时,就同父亲之间建立起良好的默契,站在6英尺4英寸的父亲身边,儿时的
期刊
在NBA,谁是最“物非所值”的球员? Yahoo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相当令人震惊——参加投票的人中居然有四分之一选择了勒布朗·詹姆斯。这项Yahoo民意测试原来的调查题目是这样的:你认为谁赚到手里的钱,比他(她)应得的财富多得多?在这项针对所有名人的调查中,排在最前列的是真人秀剧集《泽西海岸》(Jersey Shore)中的女演员妮可尔·波利奇。有51%的投票者认为她凭借在镜头前卖弄风骚就可以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