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TA青年领袖评选系列报道之五付晖: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来源 :TA生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介绍:付晖,武汉汇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写人生履历如同挥洒一幅国画,胸中有丘壑方能下笔沉着,笔尖在纸上行走急转,就似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转身,作品是一幅陡峭山峰,还是兰草花竹,全看作图之人的选择了。专注在房地产领域纵横的付晖,显然对自己的人生版图胸有成竹。
  人生只在取舍之间
  从记者到职业经理人的这十年时间,被付晖称为是“一段调整方向,追逐梦想的过程。”多家开发企业,历经记者、策划、销售,最终付晖意识到,营销才是他最终的归途,于是他主动请缨,深入到销售一线,开始淬炼自己,最终成长为现在的副总经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剪的过程,旁枝末节即使长得再好,也需要毫不吝惜地修剪掉,以避免影响主干的生长。”大学毕业后第一份职业是房地产记者,正是这段经历让付晖对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时至今日,我依然感激那一段记者时光。正是它,为我打开地产行业的大门,让我对地产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所有的转变都不会那么简单,不羁的天性使他在地产行业起初走得并不轻松,从记者到策划经理本也是一条非常好的职业发展之路,但结合自身情况,付晖仍然扎扎实实从营销基层开始奋斗。
  “常常定下一个目标,或考虑要去哪一类企业发展,至少会提前半年做准备,对其相关情况做深入学习和了解,一旦感觉胜券在握,就会毫不犹豫去干。当然,经常会有一些纠结之处,但成功路上本来就是在权衡利弊中取舍。”
  所谓的“舍”就是放弃一开始进入地产行业顺理成章的职业道路,选择更具挑战和强压的营销岗位,而“得”就是在地产行业里的坚持,确定目标后,在以结果为导向的主流工作意识里,在每个工作平台上,让“一切尽在掌握”。
  如今义无反顾到汇丰,获得了全新领域的学习机会,家庭也能得以团聚,其实也将万达的高薪舍弃掉了。”深谙“取舍”之道的付晖,一路走来步伐稳健,不仅是职业道路,生活也是如此。
  “除了工作,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就是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付晖的聊天话题涉及很广,运动、养生、时尚、财经……他坦白说不是自己的爱好有多广,只是对前沿的东西有着敏锐的触角。“为了牢牢掌握时代的脉搏。”这是他对生活的取得之道,得到的是一份开阔的心胸,不断的学习为工作注入长久的动力。良好的心态,使付晖今日作为汇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绝不随波逐流的气势,带领整个团队决胜于风起云涌的地产行业。
  地产风云际会
  “河海不择细流,才能成就其深!”这是付晖选择地产行业的理由,转到营销岗位后,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我的每一次的转型都会带有明确目的性:不同产品领域的营销策略全要尝试。”2004年到2005年间,付晖在东湖天下做全盘营销,当时项目的售价已达到12000元/平米,实现从普通住宅向豪宅操盘的跨越。有了这个基础,他顺利进入沿海一家港资企业,在公司健全的管理体系中不断学习进步。工作讲究科学化、模块化。超大体量的沿海赛洛城,包含有高层、别墅、社区商铺等,物业类别更丰富,工作期间还全程参与了北大附中项目的引进,提高了对郊区大盘的控盘能力。这段经历为付晖的房地产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他在业界的影响力加分不少。在2009年底,付晖被万达在商业领域的专业度吸引,一度前往宜昌与泉州万达广场操盘。
  如今进入汇丰,接触的是工业地产写字楼物业的销售,相当于又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短板,触类旁通、知识全面,遇事才能有独到的决策力。”十年地产职业之路,每一次的转身都是飞跃,将坐标不断延伸,了解工程、规划设计等等相关领域,对不同产品类别的营销都做体验。“做领导不能做成外行人管理内行人,要有良性发展轨迹。”
  汇丰·企业天地不着眼于微观经济的细分市场,号称武汉中心城区最后一座办公花园,它从宏观上为总部经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最重要的是,汇丰投资预见了一个迟早要来的时代,而付晖选择了汇丰,汇丰也选择了付晖。
  所谓总部经济,本质是“人”的经济,是在某经济领域或区域的核心,以追求单一产业价值观为目标,将创意、决策、指挥等高端智能的所有关联环节进行大规模的聚集,使之产生极化与聚化效应,由此扩散出彻底颠覆松散经营模式的经济效能和效益,进而拉动整个行业领域或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
  武汉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列全国前列,排名第九,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从中部崛起的国家政策支持,到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雄厚的科教人才资源等强劲的产业基础,付晖判断,“武汉,有望成为中国内陆企业总部的首选之城。”
  而汇丰在恰当的时间,选择了恰当的地点,做了一件恰当的事。从10万平方米的汇丰·企业总部到30万平方米的汇丰·企业天地,汇丰投资规划出一个宏伟的蓝图。
  汇丰“建筑与时代同步、建筑与历史共存”的经营理念,以及付晖身上传达出的沉稳、大气、激情,都传达着汇丰人执着而专注。
  更多的时候,付晖不是在谈论地产行业,他的另一重身份认同显然也不是地产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区域经济经营者”。当这位武汉“总部基地执行者”亮出汇丰·企业天地的成绩单时,不难发现,总部基地这个项目的功能和价值贡献,已完全超出任何普通意义地产项目的范畴。
其他文献
小时代的爱,  是占有,  是不离不弃的承诺,  是春风拂面的温柔。  现时代的宅,  是专属,  是一起走过的岁月,  是日夜不离的相守。  我的空间里有你,  你的心里有我。  第一眼的爱,  不需要理由。  娇媚也好,  风情也罢,  爱了,  就是它。  小时代的爱,  其实也可以有很多面,  发现的眼睛很重要,  享受的心情更重要。  我的空间我作主,  要的是随心所欲。  碧水蓝天映衬
期刊
坂道上的阿波罗  日本动画片《坂道上的阿波罗》,唤起新一轮怀旧热,日本人对爵士时代的追忆,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肯定没感受。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爵士和革命,两种文化浪潮,对于日本战后一代(40年代末50年代初出生的日本人的称谓)巨大的影响力,可以从这部动画片中了解。  美国人给日本人带来了爵士。中国人给日本人带来了革命。1945年美军登陆日本,横须贺设海军基地,岩国设海军陆站队基地,横田设空军
期刊
闲话“碑拓”  习过书法的人,大都知道写“毛笔字”要从描红及临帖开始下笔。描红就像是涂鸦,笔之所趋,嬉戏玩耍,倒还不至于太枯燥乏味;而临帖不仅死板拘泥,还费尽心机,是最为无趣的。我幼时受父亲的威逼利诱,也曾临帖学书。家父乃书法家,法度森严,少不得秦篆、汉隶、魏碑、唐宋石刻等,林林总总,不得头绪。那时的我弄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字偏要“写”成白颜色?后来才知道,那些碑帖是从石头等硬物上“拓”下来的,
期刊
雅贼  艺术品是艺术家们穷尽毕生才华的精华产物,自然会让普罗大众倾心观赏,抑或觊觎。艺术品盗窃和其他任何形式的盗窃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对自己所不曾拥有的物件——这里可理解为因天赋才气而造就的更无价珍贵造物——产生了欣赏认同乃至要据为己有的念头。  去年在荷兰鹿特丹当代美术馆的七幅名画重大盗窃案在最近终于有了惨绝人寰的侦查进展。罗马尼亚检察部门在近日向外界透露,这七幅顶级名画可能已经被其中一名疑犯
期刊
对于这个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候乖戾、人与人之间冷漠加剧的社会来说,这些难题已成为当下社会的当务之急,等不及子孙后代去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7月来汉,被武汉市视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他说:“青山绿水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再次重申,武汉要在“十一”之前给166个湖泊编号,建立“身份证”,确保现有湖泊一个都不能少,面
期刊
身穿枣红色汉服头戴黑色顶冠,讲着一口流利武汉话,但他并不是武汉人,只是在武汉的越南留学生阮延俊。 来中国7年时间,阮延俊已经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在古代文学方面的学养甚至比多数中国人更深厚,诗词书画也是样样精通。7年前,他留学到华中师范大学选修古代文学硕士,主要研读苏轼文学,如今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文凭。  两年前,他对古琴一见钟情,五音不全的他不仅学起了弹琴,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
期刊
在武汉本土的文艺圈,大梦电影部落可谓是小有名气,而李康胜算是个有名号的人物。  不经意间推开那扇门,闯入眼帘的是侧墙上数千张鳞次栉比的经典海报,白色幕布中,拖着拐杖憨态行走的卓别林左右跳跃着,在书架上拿起一本名叫《雕刻时光》的书,正翻看时,遇上寻访许久的老友,但安静的氛围只能让你压抑住内心的喜悦,淡淡地吐出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大梦电影部落(以下简称“大梦”)的魔力便在于此,它能让生活中原本平
期刊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由媒体记者发起并推广执行的公益组织。  2011年的4月正式成立,8月就进入了湖北,选择了湖北重点贫困地区恩施州鹤峰县作为重点受助地区。截止目前,刚好是湖北“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两周年。  两年过去了,这粒公益的种子在湖北生长的怎样?效果如
期刊
人物介绍:李梦琳,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2013年7月27日,在武汉新世界国贸发起了一场“慈心慧画”义卖活动,此次活动是2013春华秋实西部助学的武汉站,一共收集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200幅画作,还得到众多艺术名家的大力支持。组织这场活动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上海一家年轻的公益基金会——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的武汉志愿者团队“慈楚公益之家”。慈慧公益基金会发起人之一及理事长李梦琳也为这次活动来到
期刊
柯志强刚从北京回来,这次受国家环境保护部邀请参加培训,学习民间环保组织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他坦言受益匪浅。与全国各地环保NGO负责人交流后,柯志强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面对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生态破坏严重的现实,环境污染已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唤醒更多的人,带领他们行动起来,从而将环保事业进行到底。”  武汉市环保大使、奥运火炬手、“绿色江城”创始人,有了这一系列的光环,柯志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