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规模扩大”向“规模经济”的飞跃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企业对规模经济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误区,只注重规模却达不到规模经济。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企业规模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后,指出企业在实现规模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最后对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并购;核心竞争力
  
  规模经济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规模经济,就是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对于我国来说,追求企业的规模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长期都是以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这样的产业结构固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为我国经济的起飞积累了大量资金。但是,这种产业结构不能作为发展的长久之计。在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价格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断受到欧美等国家的打击。中国已经跃升为第三贸易大国,出口额不断增长,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引发了我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出口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加以种种限制。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危害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利于我国长远的发展。因此,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变,继而带动生产结构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我国面临的当务之急。
  而实现规模经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规模经济的实现,不仅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可以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价格竞争带来优势,也可以积累大量资金,为我国进行科技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供资金来源,从而使我国产品更具备竞争实力。
  我国也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希望借此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却事与愿违,规模扩大后不仅没有带来成本的降低,反而使得成本升高。可见,我国以往对规模经济的理解和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存在着偏差。重新认识规模经济,理性地扩张企业规模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事情。
  
  一、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现状
  
  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企业在规模做大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多问题,若是只顾发展企业的规模,而不去解决这些问题,迟早会延误改革的进程。
  中国企业500强在数量上不占多数,但是它们的发展状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近来的发展状况。
  


  
  1、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4)》显示,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以每年平均5亿元的增长速度提升。2004年排名中国企业500强最后一位的广东中人企业(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30.6亿元,而2003年相应位置的宁波港务局营业收入为25亿元,2002年最后一位的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为20亿元。2004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近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18%;资产总额达2.8万亿元、职工人数2066万人,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16%和2.59%。从2002至2004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1.36%,资产总额平均增长4.13%。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占当年GDP11.67万亿元的77.04%,比2003年的所占比重67.99%上升了9.05个百分点,比2002年所占比重63.64%上升了13.4个百分点。
  
  2、中国企业500强中垄断行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私营企业所占份额近几年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其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还是远远不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上,一些限制性政策阻碍了它们的发展。在加强市场化进程,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培育起竞争性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应该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3、我国500强并不都是效益很好的企业。在我国上榜的500强中,有18家企业是亏损企业,100家企业利润缩水。这些企业可能是仅仅注重规模的扩大,销售数量的提高,而不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像这样的企业在发达国家中很难长期生存下去,而在我国不仅能长期维持生存,而且还跨入了500强的行列,这种局面不能不说是规模做大后的一个隐患。
  
  二、造成我国企业大而不强的历史原因
  
  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不仅仅是达到大规模,更重要的是要使由于规模的扩张而降低的成本在企业经济效益上表现出来。
  长期以来,我国对规模经济的理解存在误区,把规模经济与企业规模相混淆,认为有了规模就是实现了规模经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的渗透到企业扩大规模的日程上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干预尤为突出。
  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父爱主义”相当盛行,即使后来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政府对企业的管制仍未根本消除。改革开放带来了需求的快速扩张,市场环境的改善也给企业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使得国外产品进入国内的障碍变小,国外大型企业以及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成本优势非常明显,给我国产品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压力,客观上也要求我国企业扩张规模。这些因素成为当时企业规模扩大的重要动力。但是很多企业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造成连年亏损。由于当时我国企业破产制度尚未建立,这些亏损企业长期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使得原本就资源紧张的局面雪上加霜。而那些经济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却受到场地、资金、社会资源的限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并购就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重要策略。而政府就出面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实行并购。这样的初衷应该说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行并购的操作上却出现了偏差,表现出一些明显的不足。
  
  1、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不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明显地带有人为和行政干预的痕迹。在这一点上与西方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西方社会,大规模的并购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时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虽然也有政府的干预,但是它们都是注重研究本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力求将政府干预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相反,在我国,企业的并购最初就是为了扭转企业的亏损局面,卸掉政府的财政包袱。企业间的并购并不是实现并购双方效益的提高,而主要是挽救濒临倒闭的企业。这显然与企业并购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
  
  2、企业并购的短期获利目标也很明显,没有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根据辛格和米克斯对并购后企业利润情况的研究表明,并购后的企业利润一般不仅不会立即上升,反而会有所下降。但是在我国, 企业行为的短期化现象相当严重,许多短期内亏损但有强大发展前途的并购被拒之门外,而那些投资少、收益快的一些行业却发生大量的企业并购。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大型企业以及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迅速扩张的国内需求,抵制了国外产品的猛烈冲击,为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组建都带有盲目性,并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规模扩大了,可是成本并未降低。由于人员的增多,造成管理的复杂性增强,管理成本上涨得很快,并且,由于原来效益好的企业要把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用来挽救那些被兼并的濒临倒闭的企业,造成这些企业负担沉重,整体效益下降,最终不仅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效果,反而拖垮了原本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1+1<2”的局面。
  当我们还在为我国企业进军世界500强而欢欣鼓舞时,是不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企业能否和那些世界级的大型企业竞争,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我们还能不能保持现有的优势?
  在政府扶持下组建起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短时期内可能会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积累一定的资金。但是,一旦面对冲击,面对市场的波动,企业就好像是一幢根基不牢固的大厦,面临着倒塌的危险。那么一个企业在规模做大后,是什么支撑着企业可以长期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在我看来,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应该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三、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保障——关于我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一个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只是说明它具有了成本优势,但是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靠的并不仅仅是低成本。企业在寻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如果放弃了培育本企业的竞争力,那规模经济的效益就只能停留在生产阶段,很难使产品占领市场,成本再低,也很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效益却不高的重要原因。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在1990年提出的。按照他们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的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指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用到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假如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其核心产品就是树干,业务单位就是树枝,而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提供养份、维系生命、稳定树身的根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为企业在规模扩大后如何发挥出规模经济的效益指明了方向。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是企业壮大自己实力的过程,有了“规模”不一定能做到“经济”,成本降低也不意味着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有些企业在规模做大后选择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并希望借此达到拓展领域、分散风险、增加利润的目的。但是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发展是否处于成熟期,是进入相关产业还是不相关产业,要研究进入该产业的竞争情况以及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等等。爱多VCD、巨人集团、广州太阳神等曾经是国内知名的企业纷纷走多元化的道路,然而最终都面临失败的结局。一些学者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多元化本身,然而我认为,多元化并不失为一个企业成长道路的选择,关键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我国加入WTO后,尤其面临着一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的挑战,而这些产业部门大都要求有着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或者是企业集团的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缺乏一批能够支撑和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单独靠扩大企业规模很难培育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最终会葬送企业的发展前途。所以,企业规模做大必须有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图一中由(A)到(C)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并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世界500强中的企业无一不是靠自身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在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品牌效应、客户服务等许多方面,这些企业都具有同类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IBM的服务能力,3M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丰田公司的精细化能力,奔驰公司的机械设计能力,微软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些企业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麦当劳的成功经验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麦当劳的竞争力不只是来自食品,还有优质的服务、可信的品牌、安全的卫生和温馨的环境,尤其是高度一致的质量更是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麦当劳可以做到连锁经营,就在于它能够根据当地特点更新口味,物流配送、形象标识、服务质量、培训学习等可以做到全球统一,软技术做的相当好。麦当劳在店面布置、服务程序、员工守则、操作工序、加工炸制程序等方面全部可以做到高效统一,软硬技术都很先进和专业化。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移植和模仿的,也就是它在全球的资源整合能力非常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久远历史的中国饮食却难以和麦当劳相竞争的原因。
  很长时期以来,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我国企业中并未被放到首要的位置,这与我国企业整体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很多条件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第一,劳动力素质偏低。虽然中国有着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是熟练劳动力所占比重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明显偏低。第二,企业缺乏核心产品,盲目跟风现象比较严重,中低档产品过剩,缺少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第三,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不具备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偏低。第四,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并未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而消失,在很多企业中,这种行政性质的管理方式仍然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瞬息万变的环境,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第五,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稀缺。技术竞争力是形成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决定技术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是人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但数量不足,而且总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38.4%,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并不具备一套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缺少创新能力。第六,缺乏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危机意识弱,缺少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动力。   正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使得我国很多大型企业甚至是企业集团,只是达到了大规模,却并没有实现经济效益。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就是做强的过程,只要具备了核心竞争力,那企业扩大规模就有了基本保障,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四、实现规模经济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出,规模经济的实现不仅仅是扩张规模那么简单的事情,要从根本上扭转以往对规模经济的错误理解,找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正确途径。
  
  1、要培育起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实践已经证明了,靠国家垄断发展起来的行业,尽管规模很大,其经营效率却是很低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适当放松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性政策,不仅对中小企业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政府应该转变以往“慈父”的形象。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其竞争实力的培养却不能靠政府的扶持,而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竞争而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政府要做的就是给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也要适应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不能依赖于政府的保护,要培育起忧患意识,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2、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中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离不开优势技术的培育。我国很多企业并未建立起自身的核心技术,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水平和速度都比较低;专利水平在数量、质量和产出效益等方面也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限制性因素阻碍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经费(R&D)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经济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10%。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还不到1%,仅有极少数大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在3%以上。这么少的研发费用维持企业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培育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也就是说,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与企业科技含量的上升同步进行。加大科研经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我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3、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量。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并不是规模过小,而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市场预测,其产品与市场需求脱钩。有些企业尽管仍在生产,但生产能力过剩,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想使这些企业扭亏为盈,就必须加强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扩大销售量,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提高单位利润。
  固定成本在一定的产销量范围内是保持固定不变的,那么提高产销量,就会使单位固定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单位利润,并使利润量的增长率大于业务量的增长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销售量的少量增加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增量的现象。由此可见,当企业固定成本不变时,提高销售量可以达到成本降低的效果,可以在现有的规模下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4、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培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企业中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虽然我国企业总体上看人才稀缺,但笔者认为,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之处在于企业是否有一个很好的人才运营机制。一个好的机制不但能够不断地造就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人才产生出高绩效,而且也能够使那些不是人才的转化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一个没有活力的机制,不但会消磨人才的创造力,使人才产生负向的破坏力,还会使优秀的人才用自己的脚去选择更有活力的机制。吸引人才并不困难,但是要想使人才为企业所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5、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不仅要重视内部资源,还要重视外部资源的利用,重视企业外部的各种规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既要确定自身的合理规模,也要重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通过生产分工协作、销售渠道、技术开发、资金融通等多种渠道,把众多的中小企业联系在本企业的周围,扩大企业经营成果。这也不失为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良策。
  
  6、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支持。技术是一种外溢性很强的资源,如果只靠企业自身搞科技研发创新活动,不仅成本高,而且很难使企业的内部收益和社会受益相等。政府出资进行科技研发活动,给予企业技术支持,要比政府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得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建立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人才输入渠道,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范围。
  总之,我国企业要想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就必须寻找一条全新的规模经济路线,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得规模经济真正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提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发端于上世纪末的学生告高校的诉讼浪潮,于今日丝毫未有减弱之势。这一浪潮对国家、高校与学生的传统关系定位形成不断的冲击,同时引发新的法律关系的萌生。本文将据此尝试厘定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探究高校法制的进路,同时对大学自主性与法律保留,司法对学校的尊重与干预的平衡进行考量,以期于浪潮中求得些许和谐。  关键词:高校学生;程序正义;法律    近几年以来高校学生频频向公立高等学校发起法律挑战,从田永
期刊
竞赛目标:四路推进  ——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支持。2012年底分别成立小贷和微贷中心,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缺乏抵押物实际情况,制订了小企业无抵(质)押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截止到2015年3月底,实际发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75户,累计贷款金额3.79亿元。  ——以信用评价推动新型农村信贷产品。截止到2015年3月底,对全县农户、各类农村经济组织评定星级信用主体8.87万户,累计授信总额22.29亿元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行业正在逐步和国际接轨,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需求愈来愈大,领域越来越广,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针对医疗服务领域群众感受最强烈的就诊环境、医院标识、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隐私保护、信息透明、急诊服务、纠纷投诉等领域,出台《进一步改
期刊
2014年,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四川省德阳市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改革与创新,全域推进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搭建平台 转变服务模式  抓住卫生改革机遇,着力于推进卫生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实施健康小屋、预防接种门诊、慢病管理建设等,为签约医生提供了技术和协作服务支
期刊
摘要:现有实证研究忽视了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性,导致数据异质而估计偏误。为避免数据异质和其他计量问题,本文细分数据并采用系统GMM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存在阶段性差异,其表现为:外资集聚效应和市场规模的作用增强,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工资负效应、非市场化的阻碍作用减弱,税收优惠作用由正变负,交通基础设施正效应、非国有内资企业的集聚效应消失。最后,据此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本人认为,此条规定不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理念,不能达到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的心理预期,与当前检察机关必须突出抓好的“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也不合拍。本文着重从如下三个方面提出个人浅见。  一、有悖检察机关肩负的法律监督职责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案件实行法律
期刊
新常态下,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间竞争的焦点逐步由产品创新延伸至服务水平,服务已成为金融市场营销组合中举足轻重的要素。从某种角度来讲,谁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就能获得先机、赢得客户。虽然当前农信社服务质量较往年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现今各家银行金融服务方式日渐多样化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趋增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信社服务水平亟待解决。近日,笔者对所在县域内各家
期刊
【案情简介】  由于周某欠钱无法偿还,就想从朋友那借点钱周转,但知道朋友不会轻易借钱给他。因此,遂想通过租车抵押的办法来借钱。某日,周某找到开车的朋友邓某说想借他的车用一下,马上就还,邓某就同意了,将价值九万元的轿车借给了周某。周某于是将车开至朋友高某处,说想用该车做抵押向高某借五万元钱用于周转,高某问周某这车的来源,周某谎称是自己购买的,但手续还没办好,并说明天就将手续拿来,高某在周某写好借条后
期刊
川南一隅,世外桃源。阳光还是汉唐时的那片阳光,而会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大长和国”。  三月阳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经西昌,过会理,行车进入会东地界时,在弯曲旋绕的山路间,眼前突然就呈现出片片整洁的耕地,和着汪汪蓝幽幽的山塘,灵魂深处便不自禁地跳出了四个字:高原明珠。  高原明珠,真是的。一个距凉山州府西昌市200公里地之外的小县,四川的最南边,仅一条主干道与外界相连的偏远之地,其经济竟然发展得
期刊
库区移民工作贯穿国家重点工程的全过程,环节众多,牵扯方方面面,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巨额的流动资金,对职务犯罪分子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去年以来,河南省方城县检察院共初查重要治淮(淮河)工程“燕山水库”移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线索16起,立案侦查11起18人,总计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其中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3人,村组干部15人。此类案件所反映的一些特点,较为典型,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移民工作领域职
期刊